- 年份
- 2024(6476)
- 2023(9711)
- 2022(8141)
- 2021(7830)
- 2020(6512)
- 2019(15275)
- 2018(14661)
- 2017(27156)
- 2016(14323)
- 2015(16537)
- 2014(15772)
- 2013(15942)
- 2012(15150)
- 2011(14268)
- 2010(14446)
- 2009(13476)
- 2008(13626)
- 2007(11783)
- 2006(10803)
- 2005(9972)
- 学科
- 济(65563)
- 经济(65489)
- 管理(34586)
- 业(31374)
- 方法(27188)
- 企(23521)
- 企业(23521)
- 数学(23114)
- 数学方法(22834)
- 贸(22210)
- 贸易(22196)
- 易(21568)
- 中国(20434)
- 农(17426)
- 学(15259)
- 地方(12062)
- 业经(11830)
- 财(11526)
- 关系(11450)
- 农业(11089)
- 制(10943)
- 和(10368)
- 环境(10081)
- 融(10016)
- 金融(10015)
- 出(9901)
- 银(9599)
- 银行(9575)
- 资源(9473)
- 理论(9385)
- 机构
- 大学(220402)
- 学院(213507)
- 济(99008)
- 经济(97471)
- 研究(89491)
- 管理(76029)
- 中国(67790)
- 理学(64776)
- 理学院(63858)
- 管理学(62590)
- 管理学院(62184)
- 科学(53237)
- 京(49710)
- 所(46849)
- 研究所(42918)
- 财(41825)
- 农(39837)
- 中心(37848)
- 财经(33678)
- 北京(32386)
- 院(32294)
- 经济学(32080)
- 江(31469)
- 农业(31400)
- 业大(31183)
- 经(30970)
- 范(30638)
- 师范(30373)
- 经济学院(28900)
- 科学院(28054)
- 基金
- 项目(143155)
- 科学(113154)
- 基金(108151)
- 研究(102350)
- 家(98334)
- 国家(97298)
- 科学基金(80173)
- 社会(66966)
- 社会科(63589)
- 社会科学(63570)
- 基金项目(55584)
- 自然(51252)
- 自然科(49945)
- 自然科学(49927)
- 省(49656)
- 自然科学基金(49090)
- 教育(45589)
- 资助(45009)
- 划(44903)
- 编号(38203)
- 重点(33949)
- 部(33923)
- 成果(32475)
- 发(31782)
- 中国(30665)
- 国家社会(30183)
- 教育部(28577)
- 创(28541)
- 科研(27678)
- 课题(27266)
- 期刊
- 济(108290)
- 经济(108290)
- 研究(68495)
- 中国(47496)
- 学报(37730)
- 科学(35934)
- 农(35700)
- 管理(29616)
- 财(28949)
- 大学(28135)
- 学学(25994)
- 农业(25230)
- 教育(20646)
- 贸(19691)
- 经济研究(19480)
- 国际(18354)
- 融(18011)
- 金融(18011)
- 财经(16865)
- 业(15823)
- 技术(15806)
- 世界(15690)
- 问题(15615)
- 经(14822)
- 业经(14607)
- 资源(13937)
- 图书(11542)
- 版(10590)
- 统计(10526)
- 技术经济(10214)
共检索到338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贾小玲 李先德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曹宝明 王灵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日益密切。本文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考察了2001—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估算了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2013—2018 年,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粮食累计达到3 571.74 万t,年均净进口虚拟水资源52.49 亿m~3,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资源122.62 万hm~2。分品种来看,稻米和玉米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大豆净进口规模仍然不大。就来源地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稻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4 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玉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乌克兰,大豆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鉴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占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土资源紧缺压力,可能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致陆 张德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致陆 张德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成丽 方天堃 潘春玲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的特点出发,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结果表明,1978~2006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00万公顷,特别是2004~2006年,年均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维持在1400万公顷左右。这些虚拟耕地净进口量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超 杨艳昭 封志明 贾琨 郎婷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生产—消费区,开展该区域粮食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粮食消费,剖析沿线国家1995—2017年粮食消费时空格局特征,揭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粮食消费数量逐渐增长,总量占世界比例介于55%~59%,人均消费量增至367 kg,为世界水平的95%。(2)1995—2017年,其他用粮和工业用粮高速增长,饲料和口粮快速增长,损耗和种子用粮缓慢增长,形成"口粮为主、饲料为辅"的消费结构,处于粮食消费初级阶段。(3)消费总量空间差异大而人均消费差异小,中东欧国家消费水平高,人口大国、岛屿小国、粮食生产条件欠佳国家消费水平较低。(4)各类用途粮食人均消费量空间差异不大,饲料总量空间差异最大且逐渐增大,近半数国家仍以口粮为主,约25%的国家完成了向相对均衡型转变的消费结构升级。(5)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累积贡献率约为43%和57%,中亚、东南亚、南亚多数国家受消费、人口共同影响,西亚及中东国家多受人口影响,中东欧内部差异大。口粮、饲料累积贡献量占比约为46%和34%,南亚、东南亚国家多受口粮影响,中蒙俄、中亚国家多受饲料影响,中东欧和中南半岛国家多为综合贡献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佩佩 魏凤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5—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序演变及空间差异,并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技术进步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沿线各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其中中亚地区增长最快,各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粮食单产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程度对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对其有显著负向作用;各因素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最后,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粮食合作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未来中国可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粮食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青 张翠珍
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为样本,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根据1998-2014年的数据,分析经济规模总量、空间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均对进出口额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有阻碍作用。同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要大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正向影响略大于距离的阻碍作用,支持了"设施联通"的必要性及其对"贸易联通"的推动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负,不支持预期结论,本文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双边外交关系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晓迪 刘思彤 杨超 周法法
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一贯坚持的理念,而林产品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资源和可持续利用产品,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效对接、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产品贸易究竟呈现怎样的格局,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如何,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的林产品贸易数据具体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产品贸易格局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林产品 贸易格局 贸易潜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书克
基于2000—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数据,本文在分析双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潜力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各国的贸易潜力类型。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增速迅猛,双边贸易联系日益紧密。(2)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显著促进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国家之间的航运越便捷、贸易和运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3)中国与东盟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西亚及中东国家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南亚、西亚及中东国际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中亚及中东欧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长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简称沿线国家)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及各粮食品种的收获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也进一步增长;小麦和稻谷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粮食作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谷最主要产地;与2013年世界平均单产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单产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与世界平均单产的差距及相应的收获面积进行粗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量还有16756.11万t的提升潜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宜可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法律法规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采用的普遍方式。本文选取中国、印度和俄罗斯3个农业大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3国的粮食产量和进出口量发现:在3国中,仅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为逆差,其余均为顺差;俄罗斯的粮食进出口贸易差绝对值最大,其次是中国;中国的粮食产量最大,约占世界总量的20%,俄罗斯的粮食产量最小。本文还比较了3国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的差异,以期汲取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立法经验,为中国完善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促进中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琨 杨艳昭 封志明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下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生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沿线国家粮食生产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40年来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粮食的重要产区,粮食产量占全球比例50%~60%左右,1977-2016年粮食产量呈增长趋势,单产是其粮食总产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995-2016年人均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国别差异显著,人粮关系逐步改善,区域粮食保障程度整体增强。(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中国、印度、俄罗斯是其主要粮食生产国,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粮食产量普遍较高,阿拉伯半岛国家的粮食产量相对较低。(3)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对粮食总产变化的贡献最大,1977-2016年玉米占比不断增加,三大作物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怡萌
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农业合作的关键环节,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利于保障中国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稳定,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良好机遇。本研究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是世界最重要的谷类粮食产区,谷物产量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40%以上。但目前这些国家粮食自给率较低,进口谷物总量占沿线国家谷物总产量的13.25%、进口豆类总量占沿线国家豆类总产量的26.32%、进口薯类总量占沿线国家薯类总产量的34.95%,主粮普遍供应不足,同时伴随着营养状况低下和膳食结构不均衡等粮食安全问题。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地开发利用率和生产率低下,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政治冲突频发、人地矛盾加剧、农药化肥施用量少和农田灌溉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建议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状态下,通过在当地建设农业园区、增加生产要素投资,加快开拓海外市场,取得超额收益;同时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消除地区贫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