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85)
2023(20987)
2022(17806)
2021(16795)
2020(14099)
2019(32220)
2018(31567)
2017(59770)
2016(32035)
2015(36201)
2014(35258)
2013(34749)
2012(31995)
2011(29065)
2010(28886)
2009(26371)
2008(25686)
2007(22330)
2006(19620)
2005(17321)
作者
(91291)
(76422)
(75601)
(71926)
(48655)
(36627)
(34375)
(29762)
(29109)
(27024)
(26034)
(25889)
(24353)
(24149)
(23743)
(23593)
(22778)
(22342)
(22052)
(21991)
(18783)
(18694)
(18402)
(17450)
(16939)
(16907)
(16811)
(16559)
(15370)
(15046)
学科
(129410)
经济(129268)
管理(92201)
(87641)
(72804)
企业(72804)
方法(57427)
数学(49304)
数学方法(48614)
中国(37367)
(34619)
(30813)
(29651)
贸易(29628)
业经(28807)
(28770)
(27941)
地方(25433)
技术(24948)
(23658)
农业(23320)
理论(22080)
(20583)
环境(19867)
(19570)
银行(19506)
(19213)
金融(19211)
(18707)
(18387)
机构
大学(451684)
学院(447233)
(184690)
经济(180950)
管理(174261)
研究(157883)
理学(150776)
理学院(149099)
管理学(146316)
管理学院(145527)
中国(117209)
(97038)
科学(96889)
(81285)
(79087)
(74256)
研究所(72402)
中心(70468)
业大(66881)
财经(65297)
(64936)
北京(61530)
(59762)
(59556)
师范(58919)
农业(58104)
(57899)
经济学(56179)
(52318)
经济学院(50636)
基金
项目(309762)
科学(244001)
基金(225853)
研究(225044)
(199177)
国家(197409)
科学基金(168575)
社会(142917)
社会科(135463)
社会科学(135424)
(119160)
基金项目(118395)
自然(109581)
自然科(106989)
自然科学(106957)
自然科学基金(105059)
教育(103608)
(101032)
资助(93062)
编号(89914)
成果(72981)
重点(70216)
(68814)
(66686)
(66330)
课题(62584)
创新(61889)
国家社会(59982)
科研(59119)
教育部(58986)
期刊
(198050)
经济(198050)
研究(132323)
中国(91757)
学报(74104)
科学(68028)
(66933)
管理(66296)
(60805)
大学(56278)
教育(53349)
学学(52493)
农业(46895)
技术(40896)
(36435)
金融(36435)
经济研究(33154)
财经(31642)
业经(31278)
(27379)
(26787)
问题(25931)
(25362)
图书(24747)
科技(22869)
国际(22645)
技术经济(22202)
(21050)
世界(20950)
资源(20114)
共检索到668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俊  李金叶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从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2000—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的第三国效应及其产品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往来不仅受到东道国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也会受到第三国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影响第三国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与第三国自然资源禀赋存在“竞次效应”,而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扩散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然资源禀赋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贸易中的第三国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贸易中的第三国效应明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江  王壮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成为该区域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3年~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面板数据,利用Arcgis和Geoda处理地图得到空间矩阵,进而采用空间SDM与SEM模型研究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第三国效应。结果表明:引入0-1矩阵考虑国家地理位置是否相邻时,中国对第三国的出口贸易活动会对出口到东道国的贸易产生显著挤出效应;引入地理距离矩阵考虑国家间距离时,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第三国对东道国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此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国挤出效应将会限制中国对该国的出口贸易。基于研究结论,就贸易与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刘梦恒  
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不仅有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关系,还有东道国之间的关系,第三国在中国对东道国的OFDI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空间视角出发,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运用2003-2014年4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中国OFDI的第三国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存在显著的第三国效应,且具体表现为挤出效应。一方面,中国在第三国的OFDI对中国在东道国的OFDI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第三国市场也会对中国在东道国的OFDI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本文还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呈现出"一动机一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褚婷婷  郎丽华  
本文利用2008-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东北三省"一带一路"外贸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够扩大东北三省"一带一路"外贸出口,考虑"地区异质性"时,其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技术市场活跃度的提高能够提升东北三省"一带一路"出口竞争力;以东北三省总体出口额及出口竞争力为样本进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东北三省经济、人口、外商投资、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东北三省外贸出口。据此,作者认为,下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东北的经济振兴: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提升技术市场活跃度,催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发挥"地区异质性"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外贸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外贸发展合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蒋艳萍  王保双  
文章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分别从产品域和市场域视角对2000~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了测度。产品域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但其贸易竞争力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较低。市场域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在全球市场的出口相似度高于美国市场,且出口相似度在美国和全球市场均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Porter的"钻石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产品域视角下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产业和企业战略对产品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市场域视角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要素禀赋和FDI与两国间的出口相似度负相关,而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其贸易竞争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蒋艳萍  王保双  
文章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分别从产品域和市场域视角对2000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了测度。产品域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但其贸易竞争力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较低。市场域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在全球市场的出口相似度高于美国市场,且出口相似度在美国和全球市场均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Porter的"钻石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徐慧娟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候杰   柳春辉  
基于2012—2021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数据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构建数字贸易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贸易发展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一方面,数字贸易发展能够直接提高国家(地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发挥中介效应,而数字贸易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均衡化进一步提升国家(地区)创新能力。通过分样本回归发现,不同收入、不同贸易开放度的国家(地区),其数字贸易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同,在高收入、高贸易开放度的国家(地区),数字贸易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数字化协同发展格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衡化发展,加大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开放力度、激发数字贸易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宗宪  蒋伟杰  
文章利用2007-2014年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客观上需要构建合作平台,推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2)从区域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高;(3)从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看,市场规模差异以及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及FDI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不同类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平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宗宪  蒋伟杰  
文章利用2007-2014年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客观上需要构建合作平台,推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2)从区域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高;(3)从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看,市场规模差异以及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及FDI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不同类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平台,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将是中国新型开放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乾宇   杨孝春   冯如阳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油气资源丰富,沿线国家间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对充分利用各国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能源贸易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合作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贸易合作能显著正向影响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本身具有较低科技发展水平和与中国开展较低科技合作水平的国家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刺激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对于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中东等五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能源贸易合作对经济的正向影响效果目前只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完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协调机制、强化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金融支持以及深化能源技术交流等措施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华华  赵凯  徐圣翔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与区域治理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本文以全球110个国家为样本,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8年各国贸易层面的基础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识别"一带一路"倡议效果,全方位评析"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贸易畅通方面的促进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促进了对外贸易畅通,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策便利、设施联通以及文化效应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会青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更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让经济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加速沿线国家的市场融合,并推动沿线各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农业合作区作为农业领域合作的载体,研究其如何影响农产品的贸易是评价境外农业合作区政策效应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构建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对2004-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境外农业合作区的建立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丽  丁一  文淑惠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化解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提供了有效渠道。基于东道国宏观、微观制度安排视角,实证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制度供给作用。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从与微观营商环境的交互作用来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有效降低了低质量的东道国微观营商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优化企业要素流动、保护投资权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制度建设,降低东道国准入门槛,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全方位承接生产要素流动、弱化投资风险和提升投资收益的生产平台,助力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富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正深入发展,技术贸易壁垒新规开始出现。文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现状,剖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特点,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成因,追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分布非均衡性的影响因素,进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进行评价,最终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新规的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