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1)
- 2023(13440)
- 2022(10770)
- 2021(10101)
- 2020(8241)
- 2019(18696)
- 2018(18008)
- 2017(34435)
- 2016(18017)
- 2015(20188)
- 2014(19482)
- 2013(19551)
- 2012(17959)
- 2011(16183)
- 2010(16456)
- 2009(15616)
- 2008(15544)
- 2007(14165)
- 2006(12711)
- 2005(11704)
- 学科
- 济(86354)
- 经济(86246)
- 业(84672)
- 企(67040)
- 企业(67040)
- 管理(60848)
- 农(46914)
- 方法(32649)
- 农业(31181)
- 业经(29991)
- 中国(25534)
- 数学(24965)
- 数学方法(24784)
- 财(24743)
- 制(18602)
- 贸(17382)
- 贸易(17369)
- 技术(17261)
- 务(17143)
- 财务(17128)
- 财务管理(17111)
- 易(16957)
- 策(16312)
- 企业财务(16153)
- 体(15013)
- 划(14563)
- 和(14092)
- 地方(14038)
- 理论(12717)
- 发(12543)
- 机构
- 学院(263254)
- 大学(256268)
- 济(125139)
- 经济(123279)
- 管理(105922)
- 理学(90824)
- 研究(90375)
- 理学院(89997)
- 管理学(89048)
- 管理学院(88544)
- 中国(73941)
- 财(54752)
- 京(53407)
- 农(53014)
- 科学(48491)
- 所(44026)
- 财经(43253)
- 中心(41060)
- 江(39963)
- 农业(39956)
- 经(39552)
- 研究所(39412)
- 业大(38150)
- 经济学(38131)
- 经济学院(34435)
- 北京(33917)
- 院(31715)
- 财经大学(31567)
- 经济管理(31497)
- 范(31216)
- 基金
- 项目(169416)
- 科学(136977)
- 研究(131546)
- 基金(126332)
- 家(108596)
- 国家(107297)
- 科学基金(93297)
- 社会(89136)
- 社会科(84254)
- 社会科学(84231)
- 基金项目(65971)
- 省(65135)
- 教育(57881)
- 自然(55437)
- 自然科(54196)
- 自然科学(54182)
- 自然科学基金(53298)
- 划(53065)
- 编号(52840)
- 资助(49694)
- 成果(42121)
- 部(39404)
- 发(38768)
- 创(38357)
- 国家社会(38276)
- 业(37931)
- 重点(37569)
- 制(35732)
- 课题(35511)
- 创新(35059)
- 期刊
- 济(149146)
- 经济(149146)
- 研究(81374)
- 农(56950)
- 中国(56073)
- 财(43258)
- 管理(41809)
- 农业(38588)
- 科学(36331)
- 学报(33762)
- 业经(29643)
- 融(28150)
- 金融(28150)
- 大学(28107)
- 学学(26674)
- 技术(24188)
- 教育(23586)
- 经济研究(23127)
- 财经(21909)
- 业(20569)
- 问题(19915)
- 经(19144)
- 世界(18019)
- 贸(16546)
- 技术经济(15738)
- 国际(14823)
- 农村(14714)
- 村(14714)
- 农业经济(14394)
- 经济问题(13557)
共检索到410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龚斌磊
本文利用1962~2016年间全球107个国家的农业面板数据,构建全球农业空间生产模型,并在此框架下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途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双向溢出效应均为正,且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存在两条途径加速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增加农产品国际贸易,使双方都能从对方的农业增长中获得更大的单位溢出效应;二是通过双边贸易、农业科技援助、基础设施援建等措施,帮助沿线国家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扩大这些国家对中国农业的总体溢出效应,从而真正做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芸 张斌
农业交流与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古丝绸之路经贸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产品市场的融合,使古老丝路传统农业焕发蓬勃生机,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国内不同视角阐述了加强农业合作的意义,总结了合作现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新时期开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农业合作 粮食安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芸 杨光 杨阳
一、农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提升区域农业发展能力,构建丝绸之路农业经济带农业是中亚国家的传统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时期,得益于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利灌溉的大力发展,农业经历了个别领域的高速增长。独立后,中亚各国普遍面临农业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单一、装备老化、技术进步缓慢、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各国农业生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会青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更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让经济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加速沿线国家的市场融合,并推动沿线各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农业合作区作为农业领域合作的载体,研究其如何影响农产品的贸易是评价境外农业合作区政策效应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构建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对2004-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境外农业合作区的建立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境外农业合作区 农产品贸易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崔景汉 王骏 陈伟明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福建省作为"一带一路"规划的核心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先试先行的创新模式。2005年至今,福建省先后设立了漳浦、漳平、清流、仙游、惠安、福清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重点突出了花卉、茶叶、果蔬、渔业、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了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双双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是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交流是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产品因而闻名于世。在新时期,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许振宝 李哲敏
俄罗斯地跨东欧和北亚,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的合作国家。俄罗斯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成熟的农业技术和巨大的农业投资需求,而中国有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较成熟的农业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资金。中俄两国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近些年来,中俄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产品贸易稳中有增,农业科技合作逐渐增多,农业投资增长趋势明显。当前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随着"一带一路"背景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的成立,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农业合作有望取得新突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苏珊珊 霍学喜 黄梅波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投资合作潜力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文章利用2015-2017年农业投资以及宏观数据,基于生产要素互补性视角、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业生产要素互补性和投资合作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寻求地缘优势的投资模式,造成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生产要素利用不全面、不充分,降低投资合作收益。(2)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现阶段农业投资的间断性和偶发性,与农业生产要素间的高度或中高度互补不相匹配、合作潜力巨大。(3)新加坡、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7国是"一带一路"国家中最具农业投资合作潜力的国家,但需要依据农业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差异选择投资合作模式和产业链环节。据此,提出深入发掘"一带一路"各国农业生产要素互补性、优化投资布局、精准设计产业合作结构、创新合作模式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叶春蕾
为全方位地揭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发展态势,参考ESI提供的农业科学领域期刊和农业学科高被引文献的百分位数阈值,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6 658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学领域合作发表的论文作为数据基础,使用一系列科学计量方法及可视化分析方法,从宏观(国家)、中观(科研机构)以及微观(合作研究内容)三个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在合作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合作机构来看,属于中国的科研机构在合作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从合作研究内容来看,不同类型的合作机构,其研究内容有较大的差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京蓉 申云
教育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教育合作滞后于经贸合作,面临双边留学生流动水平偏低、合作院校国别分布不均衡、农业教育合作平台欠缺与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制约着双边国家农业教育合作质量,但双边国家发展潜力和全球化合作红利依然巨大、地缘区位优势明显。积极依托双边国家现有学术交流平台、师生互访、课程开发、联合实验室、联合图书馆、交换实习、高校联合会等农业教育多元合作方式,构建双边国家农业教育合作互动机制。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重点在于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打破地缘限制强化校际合作均衡发展,构建双边国家农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平台,着力加强双边国家农业教育课程、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等交叉学科合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东欧 农业教育 高等教育合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俞建飞 杜李元
选取中国71所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信息搜集对象,基于其与100个国家合作情况,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地缘战略格局,分析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机制与重点领域、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业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有8种科技合作方式,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各自优势农业技术领域;存在合作国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经费不足、队伍稳定性低,注重形式、忽视项目落地,注重平台建设、忽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合作的短期效益、忽视长远战略布局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软实力"输出、注重惠民项目开展、构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金融支持体系、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及加强海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月季 胡晨 李佳莲
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越来越紧密,新阶段迫切需要对双方合作模式与经验进行总结。本文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动机、历程与现状,从双方合作的主导力量视角归纳双边技术合作过程中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农业技术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即技术合作服务平台尚不成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平衡、科研单位参与度不够等。由此,提出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应创新和完善农业技术合作服务平台、突出农业企业的主体地位、夯实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昱嘉 陈秧分
对外农业投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研究美国对外农业投资特征,既可总结先行之国的发展经验,也可响应并适应主要竞争对手的投资行为,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立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采用Logistic模型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美国对外农业投资的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对"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启示。结果表明:(1)美国对外农业投资以食品加工等产前产后环节为主,主要分布于西欧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巴西等地理临近的发展中国家。(2)美国对外农业投资呈现显著的市场导向特征,同时也受到地理与文化距离、国家治理等东道国因素的影响。(3)对比中美对外农业投资特征,结合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目标,建议中国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链布局,在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提高中国在全球粮安领域的定价权与渠道把控力;进一步深耕既有对外农业投资市场,在降低地缘竞争压力的同时,充分挖掘潜在市场机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技术需求,保证投资目标与东道国的投资需求相协调;尤需解决中国对外农业投资面临的文化与体制差异较大等现实问题,提高"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希颖 彭苗
2015年12月,出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包括"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并承诺中国政府将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该计划的实施。这为中非农业合作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于多数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非洲国家而言,推动中非农业合作不仅有助于减贫和经济持续增长,也是共同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叶前林 翟亚超 刘海玉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非农业合作带来了重要契机,使中非双边农业合作迈入新阶段。中非农业合作在在人道主义应急援助、农产品贸易、农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中非农业合作也面临非洲国家对中国农业援助期望过高的压力、非洲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及政策连续性不强、对非农业技术传递效果不佳、非洲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诸多瓶颈。要突破上述症结,应从寻求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援助任务、加强非洲国家农业资源的跟踪及国别研究、因地制宜推进对非农业技术援助和培训、引导和激励企业走向非洲农业投资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不断提升中非农业合作水平。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非农业合作 农业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