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4)
2023(9533)
2022(8010)
2021(7644)
2020(6255)
2019(14604)
2018(13859)
2017(26594)
2016(13804)
2015(15728)
2014(15220)
2013(15022)
2012(14250)
2011(13020)
2010(13253)
2009(12368)
2008(12301)
2007(10790)
2006(9883)
2005(9188)
作者
(37048)
(30913)
(30566)
(29349)
(20192)
(14711)
(14067)
(11874)
(11873)
(11117)
(10673)
(10262)
(10050)
(10044)
(10008)
(9528)
(9170)
(8948)
(8892)
(8592)
(7914)
(7462)
(7449)
(7175)
(7102)
(6920)
(6745)
(6621)
(6147)
(6113)
学科
(60486)
经济(60419)
管理(34996)
(33415)
(26471)
企业(26471)
方法(24332)
(22920)
贸易(22905)
(22300)
中国(21441)
数学(20447)
数学方法(20191)
(17015)
(13493)
业经(12222)
(11847)
地方(11676)
(11332)
关系(11267)
农业(10456)
(10409)
银行(10404)
(10259)
(10171)
(9917)
金融(9916)
(9570)
理论(8876)
(8673)
机构
大学(197376)
学院(195147)
(96444)
经济(94874)
研究(76233)
管理(71908)
理学(60791)
理学院(60086)
中国(59428)
管理学(59242)
管理学院(58844)
(43657)
(42500)
科学(39533)
(37080)
财经(33819)
研究所(33299)
中心(33165)
经济学(31395)
(31074)
(28842)
经济学院(28257)
北京(28020)
(27496)
(27094)
师范(26959)
(26173)
财经大学(25094)
(22425)
(22264)
基金
项目(122925)
科学(98738)
研究(95954)
基金(92140)
(79915)
国家(78884)
科学基金(66753)
社会(64318)
社会科(61151)
社会科学(61140)
基金项目(45967)
教育(43549)
(42942)
自然(39002)
资助(38862)
自然科(38106)
自然科学(38095)
编号(37741)
(37511)
自然科学基金(37475)
成果(33015)
(29757)
重点(28130)
国家社会(28037)
(27927)
中国(27265)
课题(27058)
教育部(26283)
(25425)
(25272)
期刊
(108433)
经济(108433)
研究(69893)
中国(42438)
(31109)
管理(29369)
科学(25493)
学报(24798)
(24772)
教育(24037)
(22184)
金融(22184)
大学(20448)
经济研究(20187)
(20104)
学学(18677)
国际(18418)
财经(17332)
农业(17169)
技术(15623)
业经(15583)
(15180)
问题(15167)
世界(14526)
(10576)
(9411)
技术经济(9411)
论坛(9411)
图书(9198)
(9163)
共检索到318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任力   章阳   高拴平  
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是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化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发展,持续推进文化市场改革开放,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强化制度、资金等多方面保障。当前,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取得了突出成效,总体目标方针与具体任务部署更加明确、合理,地方特色更加凸显,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取得新进展,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文化产品贸易规模和顺差显著扩大,多个产业的文化产品输出取得了突破。然而,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受到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面临文化差异等挑战。新发展阶段,中国要更加重视文化发展、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世军  
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便利化建设,可以提升各国贸易额及降低贸易成本,同时还能够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逆全球化影响。在推进投资便利化进程中,市场准入成本高、投资政策协调难以及政治风险大是主要挑战。为此,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跨境电商、自贸区、文化软实力来推进"一带一路"供应链、价值链和文化链重构,从而推进投资便利化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聂爱云  何小钢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原则得到沿线国家广泛支持。目前,"一带一路"包括亚洲、非洲、欧洲、拉美等71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重超过60%,成为引领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平台,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达近6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立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燕琦  
物流通道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涵,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先导性领域,物流通道建设为共建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升级、产业空间布局与转型以及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机遇。当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形成相互协调的总体与分类物流通道联通格局,同时也面临着共建不确定性增加、高质量共建水平不一、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待完善与通道联通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等多重压力和挑战。构建高质量物流通道联通格局,要以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立体化、多维度的“硬联通”为基础,加强共建国家通关和规则标准兼容机制,推动区域产能合作,完善物流通道风险防控和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物流通道联通高质量发展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超男  魏浩  
积极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较高、中国从事“一带一路”业务的国际商务人才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从沿线国家积极扩大进口工作。基于此,中国政府要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支持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吸引沿线国家的优秀人才来华留学;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确保从沿线国家的进口稳定;动态调整从沿线国家的进口关税,挖掘中国企业进口贸易的新增长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淑琴  戴豪杰  徐苗  
搭建稳态可持续的商品贸易网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贸易活跃国、枢纽国及核心国是商品贸易网络有效运行的系统承载。选取2008—2019年SITC0~SITC9共十大类贸易品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用QAP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商品贸易网络动态演化特征与中国的引领策略。研究发现:从整体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商品贸易网络动态演化特征表现为较强的自稳定性;从分类看,SITC5商品贸易网络最为稳定,SITC9商品贸易网络则相反。基于个体性指标,将各类商品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分为活跃国、枢纽国及核心国,其中,中国在各类商品贸易网络中起到绝对重要的引领作用。实证分析发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明晰的贸易规则是商品贸易网络高效运行的主要因素;优良的国家治理环境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提升贸易地位;国家间经济禀赋越相近其贸易联系越紧密;而文化距离仅对部分年份的商品贸易网络产生负向影响。今后中国应拓宽与活跃国的合作范围和渠道,激发活跃国对商品贸易网络活力的带动作用,完善与枢纽国的设施联通,提升商品贸易网络资源流转效率,深化与核心国的优势产业互补,优化商品贸易网络结构,借以搭建与活跃国、枢纽国及核心国稳态可持续的商品贸易网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永旺   高强   张寒  
“一带一路”倡议是改进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各共建国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与国际公共产品。与西方主导的国际制度供给体系不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国际合作是一种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形成的“交往行动”模式。这种去自我中心化的模式避免了国际合作中产生制度撕裂与破坏性纠纷,但是也要求共建国在“交往行动”中不断对持续变化的世界进行创造性调适。因此,当前农业国际合作在农产品贸易、农业国际投资、农业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在农业国际合作质量、结构等方面存在挑战。文章在系统总结农业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回顾梳理农业国际合作成效与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毛艳华  邱雪情  王龙  
共建“一带一路”为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强劲动力。文章使用熵值法量化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运用WWZ方法对共建国家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参与进行了分解,并探讨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促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种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和贸易利益获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海关与边境管理、规制环境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不同国别类型,贸易便利化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的促进效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区分不同行业,贸易便利化更能提升中技术行业的价值链参与程度和贸易利益。本研究对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洪铎  蔡晓珊  
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1995—2013年间的双边贸易成本的演进特征、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1)从绝对值水平来看,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最高,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次之,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则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在1995—2013年间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划分子区域考察发现,中国与沿线绝大部分区域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在考察期内基本呈下降态势,但与东北亚、南亚地区的整体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以及与西亚北非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瑾  杨英俊  
在新时期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以Novy(2011)的模型为基础,计算1994-2013年"一带一路"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对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诸多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14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在二十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前五名国家包括伊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伙伴的铁路密度、电话线路密度以及互联网使用情况等基础设施情况与双边贸易成本负相关,三者中铁路密度的影响系数最大;贸易伙伴与中国的实际GDP差额、两国地理距离与贸易成本正相关,而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贸易互补性与贸易成本负相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如晓  杨修  
中欧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是通向欧洲市场的"桥头堡"。在"一带一路"60多个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占据了1/4,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板块。作为世界主要的新兴市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人均收入相近,经济互补性较强,为中国与中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华  马嵘  
趋同化管理一直是世界各国留学生培养的主要模式,也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我国高职院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存在文化背景多样化、入学标准低、教学软实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针对出现的难题,高职院校应坚持在趋同化管理时秉持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实施"适度趋同"的培养模式;提高入学标准与挖掘优秀生源;创新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实施学分制和双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振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但金融供需失衡;沿线国家外汇储备量大,但利用率低;在金融服务中缺少一个联通资金供需双方的组织者,导致资产配置效率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这个组织者重任,但其本身的资金配置、经营风险以及大国博弈带来的政治压力等使其自身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亚投行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建设中,必须要积极发挥其融资媒介功能,扩大资金来源;尽可能地降低信用、市场、安全及政治风险;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进而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及金融建设效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生  王海峰  杨坤峰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庞大而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内外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应及早识别和分析"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和冲突,直面和化解"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挑战、矛盾和困难,借鉴世界历史经验教训,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前行保驾护航。"一带一路"建设还需继续加大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组织保障机制,通过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不断推向深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解然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生态环境复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普遍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能够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安全、塑造"一带一路"正面国际形象、输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提供坚实保障和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如何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