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6)
- 2023(12719)
- 2022(10590)
- 2021(9815)
- 2020(8141)
- 2019(18165)
- 2018(17592)
- 2017(32727)
- 2016(17216)
- 2015(18865)
- 2014(17589)
- 2013(17376)
- 2012(15767)
- 2011(14340)
- 2010(13916)
- 2009(13094)
- 2008(12764)
- 2007(10907)
- 2006(9300)
- 2005(8123)
- 学科
- 济(69480)
- 经济(69415)
- 管理(55389)
- 业(55377)
- 企(46380)
- 企业(46380)
- 方法(31779)
- 数学(28238)
- 数学方法(28071)
- 中国(22358)
- 财(18075)
- 农(17976)
- 技术(17345)
- 贸(16616)
- 贸易(16605)
- 易(16301)
- 业经(15746)
- 制(13878)
- 银(13340)
- 银行(13296)
- 学(13195)
- 技术管理(12803)
- 行(12763)
- 融(12130)
- 金融(12130)
- 农业(11843)
- 务(11258)
- 财务(11244)
- 财务管理(11232)
- 环境(11128)
- 机构
- 大学(241041)
- 学院(239328)
- 济(109114)
- 经济(107617)
- 管理(94956)
- 研究(85327)
- 理学(83297)
- 理学院(82445)
- 管理学(81373)
- 管理学院(80936)
- 中国(65664)
- 科学(50690)
- 京(50224)
- 财(45807)
- 农(43244)
- 所(42253)
- 研究所(39116)
- 业大(37757)
- 中心(37687)
- 财经(37651)
- 经济学(34854)
- 经(34759)
- 农业(34423)
- 江(32429)
- 北京(31676)
- 经济学院(31495)
- 院(30602)
- 财经大学(28429)
- 范(27811)
- 师范(27419)
- 基金
- 项目(169839)
- 科学(135912)
- 基金(127849)
- 研究(118545)
- 家(114820)
- 国家(113934)
- 科学基金(97477)
- 社会(80968)
- 社会科(77154)
- 社会科学(77136)
- 基金项目(67341)
- 省(64175)
- 自然(63468)
- 自然科(62160)
- 自然科学(62142)
- 自然科学基金(61175)
- 划(55329)
- 教育(53549)
- 资助(50885)
- 编号(42759)
- 创(41646)
- 重点(38739)
- 部(38442)
- 创新(38130)
- 发(36518)
- 国家社会(35521)
- 教育部(33171)
- 业(33055)
- 科研(32878)
- 成果(32608)
共检索到34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超
关注中国各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对创新性效率的影响,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提出假设,采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法计算中国19个代表性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变化趋势,测算其整体创新效率。进一步将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通过观察分解变量值揭示行业差异。结果表明:研发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上升,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降低;生产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下降,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上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世婧 张贵
试图理清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对其创新表现的影响是否真的朝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和地区的相关信息,以企业出口上游度、进口上游度和净上游度为核心解释变量,测算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分工位置,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企业创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回退到本国进行纯国内生产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国内生产环节数的增加促进企业开展创新行为,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国内生产可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进而提出宏观经济环境对上述作用存在“强化正向,弱化负向”的调节作用,除了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吸引高科技人才两个渠道影响创新的物质和人力条件,以此提升创新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位置 生产要素 报酬差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显著大于货物行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位置 生产要素 报酬差距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以文 周勤 毛春梅 李卫红
中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呈现收敛趋势。利用TiVA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附加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GVC1.0、GVC2.0、GVC3.0),在GVC1.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不断下降,在GVC2.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加速上升,在GVC3.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稳步上升。构建全球价值链位置收敛计量检验模型,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β发散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论可为促进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提供新证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银戌 刘金玲
以河北省企业创新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河北省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河北省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在企业总数中不足一半,总体创新能力偏弱;不同行业之间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建筑业企业总数较少,但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数比重最高;工业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数比重略低于建筑业,但具有创新行为的企业绝对数最多;服务业无论是具有创新行为的企业数还是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比重都是最低的,创新能力最弱;在工业中,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最强,是河北省企业创新的主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冬红
本文运用2004-2011年我国1 8个行业O F D I的数据分析了我国O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运用Malmquist方法考察各个行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技术效率低于第一、二产业,并对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OFDI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持续效应,且OFDI对第三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作用高于第一、二产业,同时国内研发显著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且对第一、二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作用高于第三产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研发投入 技术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单敬 黄跃
研究目标:廓清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区分中国贸易方式的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位置核算和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在2005~2015年间趋于上升,以一般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更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总体上最高,高技术制造业最低;典型加工贸易部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明显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中国制造业通过一般(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主要是由区内(区外)中间品供给效应的扩张引起的。研究创新:科学测度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及其变动机制。研究价值:为探寻谋求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翔 张敏 李之旭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生产引致的内外产出差异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演变特征,并与主要经济体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的全球价值链上游度和全球价值链下游度在2000—2014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生产链条正不断向生产侧和消费侧双向延伸。从“产出供给链”看,全球价值链生产引致的国内生产阶段数要多于国外生产阶段数,内外联动效应明显;从“投入需求链”看,全球价值链生产引致的国外生产阶段数要多于国内生产阶段数,然而国外对国内的带动效应并不显著。从全球价值链位置来看,制造业全球分工位置不断向下游偏移,而服务业全球分工位置的“上游化”趋势日益明显。进一步进行国际比较后发现,我国制造业生产链条全球最长,成为全球中间品供应和消费的枢纽,服务业的生产环节数要少于G7等发达国家,但高于“金砖”“新钻”等发展中国家,并且服务业更加侧重通过需求侧参与全球分工。此外,制造业和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球分工位置演变趋势呈现多维特征。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分工位置 生产链条长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水军 吴腊梅
本文基于全球产出供应链和投入需求链双重视角,从国家-行业和微观企业层面分析中国以不同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及其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05-2015年,中国在双链中的位置都有所上升,且呈现出“N”形变化趋势,一般贸易嵌入产出供应链的位置更高,加工贸易嵌入投入需求链的位置更高;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嵌入产出供应链位置的提升分别由国内中间品供给网络扩张和跨国中间品供给网络效应主导,投入需求链位置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国内中间品需求网络的扩张;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上游度有一定程度上升,进口下游度波动较大。此外,新进入企业拥有更高的出口上游度,持续在位企业出口上游度的提升是促进制造业行业一般贸易出口上游度攀升的主要原因,加工贸易出口上游度的攀升主要得益于集约边际的增长,而制造业行业两种贸易方式进口下游度的下降则分别由进入效应和扩展边际的变动所导致。
关键词:
产出供应链 投入需求链 结构分解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晓 刘志然
创新设计方法的应用及拓展是当今世界工程技术领域和相关行业、企业急需研究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创新设计方法内涵及其发展历史,详细分析了创新设计在机电产品、机械设计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创造性地将创新设计方法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中,指出了创新设计方法对企业的作用,论述了创新设计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杰
文章首先基于国家间的直接消耗系数,明确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与中国关联最为紧密的国家所在。其次,借助35个行业上游度和价值链长度测算与对比分析来明确中美日韩四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位置与增值能力的现状。最后,基于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行业增值能力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