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57)
2023(20443)
2022(17599)
2021(16521)
2020(14015)
2019(32510)
2018(32216)
2017(61000)
2016(33551)
2015(38269)
2014(38341)
2013(37821)
2012(35330)
2011(32035)
2010(32206)
2009(29649)
2008(29516)
2007(26300)
2006(22936)
2005(20546)
作者
(99108)
(82835)
(82274)
(78225)
(52687)
(39861)
(37579)
(32505)
(31432)
(29665)
(28137)
(28023)
(26304)
(26292)
(25715)
(25577)
(24999)
(24551)
(23801)
(23687)
(20660)
(20623)
(20172)
(18775)
(18568)
(18432)
(18418)
(18403)
(16848)
(16561)
学科
(140070)
经济(139922)
管理(92505)
(88090)
(70770)
企业(70770)
方法(62296)
数学(54344)
数学方法(53671)
中国(40349)
(38291)
(33801)
地方(31531)
(30514)
业经(29991)
(27084)
贸易(27066)
(26218)
农业(25796)
(25006)
理论(21903)
(21800)
银行(21728)
(21666)
(21414)
金融(21409)
环境(21149)
(20810)
(20702)
财务(20613)
机构
大学(484559)
学院(480276)
(193806)
经济(189628)
管理(182916)
研究(168483)
理学(157430)
理学院(155556)
管理学(152628)
管理学院(151769)
中国(126159)
科学(105707)
(104676)
(88392)
(86790)
(84451)
研究所(79092)
中心(75874)
业大(74062)
(71498)
财经(70339)
北京(66905)
农业(66416)
(65586)
师范(64895)
(63880)
(60772)
经济学(58665)
(58055)
经济学院(52915)
基金
项目(322897)
科学(251698)
研究(233378)
基金(231920)
(203805)
国家(202119)
科学基金(171521)
社会(144953)
社会科(137274)
社会科学(137239)
(126019)
基金项目(122193)
自然(112338)
自然科(109726)
自然科学(109693)
教育(108334)
自然科学基金(107701)
(106816)
资助(97214)
编号(95086)
成果(78495)
重点(73012)
(71221)
(71035)
课题(66738)
(66283)
科研(62243)
创新(61931)
教育部(60476)
大学(60375)
期刊
(212999)
经济(212999)
研究(142689)
中国(96548)
学报(80629)
(76582)
科学(72259)
(67266)
管理(66578)
大学(60330)
教育(58192)
学学(56095)
农业(52809)
(42321)
金融(42321)
技术(41982)
业经(34523)
经济研究(34373)
财经(34092)
(29236)
(28624)
问题(27929)
图书(27339)
技术经济(23371)
(23126)
(23013)
统计(22680)
科技(22651)
理论(21955)
资源(21258)
共检索到718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峻  熊世权  
近年来中国高校科研发展迅速,为更好服务于地区经济,有必要深入探索不同地区高校科研发展的趋势规律,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高校的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作用。基于2004—2008年(不含2006年)4年中国高校科技统计资料,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比较了中国31个省市高校科研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差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程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发展差异、城市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基于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总体得分较高,发展速度快于内陆地区;经济基础因子得分较高的地区主要在东部区域;生态环境因子得分较低的地区主要在中西部;城市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因子得分则较为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永健  刘培阳  
鉴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某些行业和地区发生的"国进民退"现象,本文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动的态势和特点。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劳动力充裕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虽然"国进民退"只是一个暂时过程,但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业所有制结构,本文提出优化国有工业经济的布局、提升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以及重视宏观调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等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腾华  刘莹莹  胡耀元  
新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13-2019年银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当进一步验证普惠金融是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时,发现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仲常  张翠姣  章翔  
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与构建了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引入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人口监测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人口发展监测指标和区域人口发展综合水平存在的规律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预期寿命、二三产业人口比等指标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而且人口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东、中、西逐渐下降的状况,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地理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4年中国工业31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与工业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技术购买有利于降低工业能源强度,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并没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论是高能源强度行业还是低能源强度行业,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弱,没有与国内外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共同促进能源强度的进一步下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王素云  
文章探讨在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互联网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的影响。文章指出互联网可以通过信息成本节约效应、溢出效应和异质性作用三个路径提升一国的对外贸易量。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修正了引力模型,利用各省市互联网用户数作为代理变量,考察金融危机后互联网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增长,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文章考察了互联网对货物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样本检验了互联网对货物贸易中初级品、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之间的影响差异。数据表明,在货物贸易的结构分析中,互联网对消费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互联网人数每增加1%,消费品进口额则增加1. 469%,这种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也显示出我国消费升级与国内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巍  刘宇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大幅下降,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当前政策的首要任务。本文利用中国31个地区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有显著正影响,收入差距和支出预期对消费有显著负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关注的优先顺序应为:居民收入、子女预期支出、社会保障、收入差距;在关注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时,应兼顾影响消费的长期政策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文  郭苑  徐小琴  
基于2009年底我国31个省级地区统计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显著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宏观结构性因素主要是人口的城乡结构(城镇人口比重)、就业结构(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等3个变量,产业结构(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城乡消费水平对比、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应该加快破除各地区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加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在强化产业功能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完善城乡人口结构;加大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升非农就业水平,优化就业结构,提高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恺  罗丹  
义务教育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实现手段。本文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分析方法,基于我国1998-2013年31个省(市)的经验数据,以平均教育年限(AEY)为衡量指标,对我国义务教育收敛性进行分析,并对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条件β收敛的检验。研究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总体存在σ收敛,并表现出明显的β绝对收敛特征;在控制人均GDP、各地区生师比、生均教育经费、生均校舍面积后,我国教育发展在2001-2007年表现出条件β收敛,说明人均GDP、各地区生师比、生均教育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等动态变量均为影响我国义务教育收敛性的重要变量;东、中、西部三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赖先进  王登礼  
中国各地区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除自身因素外,哪些宏观因素与一个地区内的社会组织发展是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2007年-2014年31个省级区域内社会组织及三种主要社会组织类型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论:第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与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城镇化、高等教育因素与社会组织发展不具有正相关关系;第三,公益文化因素、政府管理因素和社会自治组织与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论,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茆长宝  陈勇  程琳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我国2006年各地区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①2006年全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22,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显著高于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源丰富的省区,能源消费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明显。②东部地区,生物资源、能源消费以及人均生态足迹绝对值普遍较高,且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普遍高于能源生态足迹;在中西部地区,两者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相当,但西部各省区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足迹的绝对值普遍较低。③2006年全国的生态赤字较为严重,达到0.72。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东部,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④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柏洲  徐广玉  苏屹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区域知识获取能力,总结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和外资企业投资为区域知识获取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区域知识获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优组合赋权法建立区域知识获取能力评价模型,并对2008-2012年我国区域知识获取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知识获取能力是区域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及外资企业投资水平的综合体现,与区域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及教育水平有显著的关联,科技合作对区域知识获取能力的影响明显大于技术转移和外资企业投资。实证评价结果有助于为区域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及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提供实践借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齐鑫  徐广玉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区域知识创造能力,总结研究开发投入、专利数量和科研论文为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优组合赋权法建立区域知识创造能力评价模型,并对2009~2013年我国区域知识创造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知识创造能力以研究开发投入为基础,以专利和科研论文为主要产出标准,是区域科技合作、知识转移的综合体现,与区域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有显著的关联,研究开发对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的影响明显大于科技产出水平。实证评价结果有助于为区域知识创造能力提升及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提供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根尧  
本文考虑指标的特定性、可测量性、可得性和可跟踪性,构建了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省际文化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三个梯队的空间格局,并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