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7)
- 2023(17058)
- 2022(14692)
- 2021(13740)
- 2020(11306)
- 2019(26143)
- 2018(25891)
- 2017(48801)
- 2016(26471)
- 2015(29779)
- 2014(29854)
- 2013(29768)
- 2012(27921)
- 2011(25610)
- 2010(25667)
- 2009(23586)
- 2008(22956)
- 2007(20071)
- 2006(18054)
- 2005(16384)
- 学科
- 济(126227)
- 经济(126111)
- 管理(70919)
- 业(66838)
- 企(52504)
- 企业(52504)
- 方法(48507)
- 数学(41501)
- 数学方法(41135)
- 中国(35686)
- 农(31123)
- 地方(30866)
- 学(26496)
- 业经(26107)
- 财(24497)
- 贸(22316)
- 贸易(22300)
- 易(21568)
- 农业(21487)
- 制(20066)
- 环境(18874)
- 银(17942)
- 银行(17892)
- 融(17889)
- 金融(17887)
- 和(17830)
- 地方经济(17637)
- 理论(17455)
- 行(17352)
- 发(16748)
- 机构
- 大学(386838)
- 学院(384381)
- 济(163705)
- 经济(160415)
- 管理(146076)
- 研究(143205)
- 理学(125169)
- 理学院(123623)
- 管理学(121682)
- 管理学院(120988)
- 中国(106640)
- 科学(87834)
- 京(84883)
- 所(73727)
- 财(71551)
- 研究所(67215)
- 农(64635)
- 中心(62339)
- 财经(57067)
- 江(56307)
- 业大(56209)
- 北京(55016)
- 范(53470)
- 师范(52939)
- 经(51920)
- 院(51657)
- 农业(50521)
- 经济学(50180)
- 州(45704)
- 经济学院(44929)
- 基金
- 项目(257800)
- 科学(202088)
- 研究(187433)
- 基金(186790)
- 家(164575)
- 国家(163266)
- 科学基金(138114)
- 社会(119026)
- 社会科(112832)
- 社会科学(112805)
- 基金项目(98979)
- 省(98461)
- 自然(88893)
- 自然科(86795)
- 自然科学(86776)
- 自然科学基金(85230)
- 教育(84746)
- 划(84076)
- 资助(77518)
- 编号(74666)
- 成果(61259)
- 发(59313)
- 重点(58476)
- 部(57268)
- 课题(52682)
- 创(52607)
- 国家社会(49523)
- 创新(49238)
- 科研(48924)
- 教育部(48678)
- 期刊
- 济(188243)
- 经济(188243)
- 研究(120716)
- 中国(77519)
- 学报(62073)
- 农(59273)
- 科学(58443)
- 管理(55007)
- 财(51268)
- 大学(46154)
- 学学(43311)
- 教育(42758)
- 农业(41546)
- 融(34549)
- 金融(34549)
- 技术(32444)
- 经济研究(30815)
- 业经(28875)
- 财经(28336)
- 经(24460)
- 问题(24353)
- 业(22534)
- 贸(19893)
- 图书(19613)
- 技术经济(19546)
- 世界(19255)
- 资源(18312)
- 科技(18103)
- 国际(17949)
- 理论(17438)
共检索到586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 刘力钢 周洋 演克武
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作为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9年中国旅游经济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差异及地区差异来源进行了分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旅游经济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再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中国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指数值较低,存在地区差异。(2)地区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为67.76%。(3)Moran’s I数值为正,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艺芳 王松茂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鹏杨 章乐文 乔花飞 田里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增长到0.306,创新和开放系统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空间上呈现“同群效应”,大多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且正向“同群效应”有所强化。3)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泰尔指数由0.055下降至0.019,整体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马太效应”。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曲折波动型差异,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属于同频共振型差异。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侠 高文武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核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文章从经济动力、效率创新、绿色发展、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等五个维度选取34个指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最优的极值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衡量中国2001-2017年各省份经济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各省经济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并对代表性年份的经济质量水平进行排序。进一步分别从整体视角,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影响因素等角度阐释。在此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探讨经济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各区域经济质量发展水平差异逐年呈现缩小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德立 田伟 田刚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法探讨了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间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渐增强的走势,但总体差异显著;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在不同年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高低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空间背景对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聚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心位于河南,呈“东北-西南”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正旭 张樨樨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法测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其耦合协调关系及演变趋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间角度来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创新指数、协调指数、绿色指数、开放指数、共享指数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协调指数增长最快,共享指数增长较为缓慢。从空间视角来看,东部海洋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优于北部和南部。(2)研究期内,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五个阶段,由轻度失调最终步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3)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差异逐渐缩小,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发展趋于均衡,三大海洋经济圈中,南部海洋经济圈内部差异最大,成为影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指数差异结果显示,协调发展将是未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黎黎 杨颖 李慧
文章基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内涵,从"海洋经济系统、海洋资源环境系统、海洋社会系统"三大系统对象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2+3+5"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体系。以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双向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系统对象与新发展理念维度均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双向评价结果具有有效性。(2)从趋势演变来看,系统对象维方面,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有分层态势,部分地区海洋资源环境系统集约发展开始凸显,海洋向社会提供支持与保障的能力逐步增强;新发展理念维方面,海洋创新能力、协调程度以及成果共享程度显著增加,但海洋绿色水平有所下降,海洋开放发展区域分化严重。(3)从区域差距形成来看,海洋资源环境系统和协调理念是未来缩小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金灿 邓云杰 张俊涛
本文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及其省域层面2003-2019年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数,综合运用核密度函数、空间相关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及空间收敛模型解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持续改善,区域层面呈现梯度效应;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全国整体差异趋于缩小,差异来源依次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符合β收敛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郑红玲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2013—2017年30个省份及五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征相似,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五个维度对于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创新和协调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蒋蕊 张敏 骆琳
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数字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发展不充分问题,文章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界定,据此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错位修正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从时间上看,样本研究期内各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升有降,大多数省份均在上升但增速不高,从空间上看,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集聚性且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江帆 蔡晓云
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古城作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拥有其独特的旅游文化与契机。但随着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发利用,丽江古城的发展模式与同属大研古镇重要构成部分的白沙古镇的发展模式差异愈来愈明显。文章旨在从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现状及发展差异情况做出对比研究分析,针对两者的发展模式现状,提出一些相应的见解。希望将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二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并将白沙古镇的原始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作为对丽江古城旅游经济模式发展的一个有益合理补充。立足于白沙古镇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使二者科学合理的互补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其真正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与要求,...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江敏 魏雨楠 郝婧男 张佳泋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演化特征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提质升级。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论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对2011—2019年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实际测量。研究发现:1)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并由波动发展期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期;2)湖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区域变化特征不一;3)湖北省乡村旅游呈现四周向内部扩散的空间发展趋势,并最终形成东、西部发展水平高、中部发展水平低的空间分异特征。4)湖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经历了先向东南再向西最后向东的时空演化过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化 湖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