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7)
- 2023(6769)
- 2022(5535)
- 2021(5426)
- 2020(4557)
- 2019(10688)
- 2018(10129)
- 2017(20287)
- 2016(10550)
- 2015(12318)
- 2014(12084)
- 2013(12191)
- 2012(11401)
- 2011(10433)
- 2010(10258)
- 2009(9919)
- 2008(10158)
- 2007(9108)
- 2006(8119)
- 2005(7767)
- 学科
- 济(48091)
- 经济(48039)
- 业(32005)
- 管理(30894)
- 企(25645)
- 企业(25645)
- 方法(24823)
- 数学(22974)
- 数学方法(22906)
- 银(20686)
- 银行(20541)
- 行(19251)
- 制(18340)
- 中国(17566)
- 财(15646)
- 融(14711)
- 金融(14711)
- 贸(12219)
- 贸易(12203)
- 易(12022)
- 务(11311)
- 财务(11308)
- 财务管理(11285)
- 险(10939)
- 度(10916)
- 制度(10913)
- 企业财务(10864)
- 保险(10848)
- 业务(10654)
- 农(9771)
- 机构
- 大学(157637)
- 学院(152752)
- 济(78375)
- 经济(77203)
- 管理(59297)
- 中国(57335)
- 研究(54773)
- 理学(49293)
- 理学院(48848)
- 管理学(48422)
- 管理学院(48128)
- 财(40457)
- 京(33573)
- 财经(32241)
- 经(29729)
- 经济学(27030)
- 所(26916)
- 科学(26390)
- 中心(26069)
- 银(24785)
- 财经大学(24683)
- 经济学院(24427)
- 研究所(23760)
- 银行(23686)
- 融(22977)
- 金融(22672)
- 北京(22483)
- 行(21926)
- 江(21261)
- 农(21221)
- 基金
- 项目(91945)
- 科学(73790)
- 基金(72895)
- 研究(67344)
- 家(62442)
- 国家(62031)
- 科学基金(53696)
- 社会(47481)
- 社会科(45243)
- 社会科学(45230)
- 基金项目(36990)
- 自然(33022)
- 自然科(32308)
- 自然科学(32298)
- 资助(32133)
- 自然科学基金(31824)
- 教育(29626)
- 省(28988)
- 划(25995)
- 编号(24228)
- 部(23465)
- 中国(22012)
- 国家社会(21472)
- 教育部(21031)
- 成果(20323)
- 重点(20273)
- 人文(19598)
- 性(18856)
- 社科(18510)
- 大学(18475)
共检索到252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静 马杨
本文以2000~2010年公开披露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法律诉讼案件为样本,分析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法律诉讼案件信息披露对上市银行股价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风险事件的披露对上市银行股价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且市值损失巨大,同时证券市场的反应存在一定的"超前性",这说明存在消息的提前泄露。无论银行在法律诉讼中是充当原告还是被告,股价变动的负面影响都是显著的。降低法律风险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银行自身应开发管理法律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并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伟卿 陆静
文章以媒体在2002~2009年公开披露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为样本,采用多因素市场模型和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操作风险案件信息披露对上市银行市场价值造成的影响。本研究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计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颐 赵梅
风险要素披露是资产有效定价的前提,本文研究了我国发行新股时《招股说明书》中风险因素的披露状况以及市场反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公司所披露的总风险越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越多,IPO抑价越低、流动性越强。第二,从公司披露意愿来看,未来业绩差的公司较业绩好的公司有更强的披露意愿,这并不是因为业绩差的公司更为诚实或是更为聪明,而是为了规避未来业绩下降所带来的行政处罚。第三,从市场反应来看,面临诚信危机的证券市场,坦诚披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会收获更多的市场奖励,即公司的新股发行效率提高。最后,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创造性地构建"模糊指数",对含糊其辞的风险披露予以甄别,检验结果与前文一致。本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超 甘露润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2001~2010年435个交易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以现金方式支付的股权收购样本的分析,发现接近50%的收购公司在并购前披露了银行贷款信息,披露贷款信息的收购公司可以取得更高的并购宣告收益;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使贷款信息披露对并购宣告收益的影响更显著。研究认为,银行风险管理增加了贷款中的信息含量;贷款信息披露降低了股票投资者的逆向选择,避免了高质量公司遭受价值低估的损失;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还对资本市场产生正的外部性影响,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关键词:
银行风险 信息披露 定价效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卫星
上市银行既是商业银行也是上市公司,要依法开展信息披露,披露事项涉及面广、合规要求高、内容丰富。上市银行信息披露风险主要体现为管理架构体系风险、内幕信息管理和内幕交易风险、"五个不"风险、操作风险等四个方面具体14项风险。要多管齐下做好各项工作,主要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规章制度和责任体系、从源头至终端坚持规范细致操作、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并强化问责,尽力避免发生信息披露风险事件甚至违规违法案件。
关键词:
上市银行 信息披露 风险管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蕊 刘佳旋 王洋洋
数字经济发展热潮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以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为切入点,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深入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衍生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将提高上市公司发生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风险,并且此风险将进一步传导至资本市场,引发投资者负面市场反应。该结果主要与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业务复杂度提高,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胜任能力不足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由数字化转型衍生的风险具有持续性,降低了上市公司未来的股票收益率。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审计行业专长可以有效抑制数字化转型造成的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及其引发的负面市场反应。本文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对于上市公司防范化解数字化转型风险、顺利推进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年报预约披露推迟 市场反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祥瑞
准确把握私人银行业务法律上的义务,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控其法律风险是银行业特定机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些近年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蓬勃兴起,已然成为银行业财富管理的重要内容。私人银行业务作为个性化、专业化、私密性高的金融服务,涉及风险类型极其复杂,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尤为突出。准确把握私人银行业务法律上的义务,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控其法律风险是银行业特定机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阚纯斌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组合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其风险总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期,以温州为例,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形势尤为严峻,亟需商业银行研究可行之策以应对经济下行对法律风险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克钦 潘安娥
面对逐渐增大的环保压力,部分企业选择通过虚假宣传粉饰自身环境行为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达到"漂绿"目的,当前多数研究主要针对企业环境事件影响而忽视了企业操纵性环境信息披露对于环境治理的负面作用。本文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视角出发,将上年(本文选取2015年、2016年两个年份)被媒体披露环境违规但企业本身在次年(即分别对应的2016年、2017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未明显披露负面环境信息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漂绿行为的反应。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上市公司漂绿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且2017年上市公司漂绿行为负面市场反应相比于2016年有所增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漂绿 市场反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皮天雷 杨丽弘
我们通过比较银行市场价值损失与发生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的差异来分离出纯声誉效应,并实证分析了该声誉效应对不同银行及损失事件不同阶段的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操作风险事件在不同时期会产生迥异的市场反应。在披露期,银行遭受损失时会出现显著为负的异常收益率,在结算期却出现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而在承认期,该效应却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且上述声誉效应造成市场收益率的动态变化在不同类型的银行差异明显。这也启示我们,声誉效应的存在使银行有必要对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控制以及适时回应事件中的不确定信息。这将有助于减少银行的损失及保持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操作风险 声誉效应 市场反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红 李慧萍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的充分披露是有效监管的基础。论文通过对我国风险披露制度演进和四家上市银行2000-2003年的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披露情况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信用风险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四家上市银行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简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 信息披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红星 孙翯
本文对我国交叉上市保险公司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公司治理自查报告及整改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以及披露公司治理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后投资者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交叉上市保险公司能够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合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此类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程度和披露的质量与证券交易所和其他监管机构提出的要求的详细程度和严格程度是基本一致的;此类公司在披露公司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后,在证券交易所的累计非正常报酬率都有所下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景文
本文分析了SARS疫情信息披露方式与医药类上市公司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在疫情信息披露“不显眼”的情况下,医药类上市公司不存在显著的市场反应;而在疫情信息披露“显眼”的情况下,医药类上市公司存在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这说明对中国投资者而言,可能存在“显眼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清香 俞麟 宋丽
本文以2006-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市场反应,但从不同侧面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从披露内容看,内部控制有效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内部控制缺陷则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从披露类型看,强制性披露较自愿性披露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从披露详略看,详细披露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简单披露则不一定。此外,与单独的强制性披露或自愿性披露的市场反应相比,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交互影响的市场反应更加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强制性披露的日常监管的同时完善自愿性披露的激励政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市场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