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2)
2023(14196)
2022(12037)
2021(11521)
2020(10017)
2019(23489)
2018(22937)
2017(43487)
2016(23172)
2015(26801)
2014(26581)
2013(26551)
2012(24554)
2011(22141)
2010(21780)
2009(20660)
2008(20611)
2007(17822)
2006(15131)
2005(13791)
作者
(65293)
(54854)
(54465)
(52233)
(34920)
(26220)
(25232)
(21341)
(20921)
(19340)
(18706)
(18544)
(17299)
(17251)
(17066)
(17043)
(16230)
(16202)
(15839)
(15771)
(13530)
(13413)
(13104)
(12518)
(12513)
(12378)
(12176)
(11875)
(10973)
(10723)
学科
(99596)
经济(99506)
(65936)
管理(65543)
(52795)
企业(52795)
方法(52390)
数学(47625)
数学方法(47150)
中国(29494)
(28103)
(25068)
银行(24922)
(24365)
(24132)
(23400)
(21126)
贸易(21114)
(20638)
(19538)
金融(19535)
业经(19075)
(18660)
财务(18617)
财务管理(18571)
企业财务(17685)
(17519)
农业(15825)
地方(15733)
(13967)
机构
大学(332889)
学院(328230)
(145500)
经济(142881)
管理(131626)
理学(113102)
理学院(111947)
管理学(110227)
研究(109748)
管理学院(109607)
中国(95321)
(69682)
(68629)
科学(63147)
财经(55153)
(53963)
中心(53418)
(52003)
(50449)
研究所(48948)
(47111)
经济学(46490)
业大(45557)
北京(44124)
经济学院(42165)
财经大学(41501)
农业(41197)
(39359)
(39204)
师范(38977)
基金
项目(219393)
科学(174320)
基金(164472)
研究(158394)
(142615)
国家(141534)
科学基金(122593)
社会(103489)
社会科(98349)
社会科学(98326)
基金项目(86125)
(81327)
自然(79320)
自然科(77559)
自然科学(77536)
自然科学基金(76205)
教育(72842)
(69967)
资助(69343)
编号(62586)
(50703)
成果(50444)
重点(49216)
(45484)
(45194)
国家社会(44333)
教育部(44139)
科研(43180)
创新(42455)
人文(42344)
期刊
(146748)
经济(146748)
研究(99846)
中国(60755)
(54516)
学报(48056)
(46856)
金融(46856)
科学(45606)
管理(45535)
(44583)
大学(37097)
学学(34850)
农业(28956)
技术(28087)
财经(27625)
教育(26207)
经济研究(25188)
(23532)
业经(21137)
问题(19539)
(19248)
统计(18697)
理论(17421)
国际(17330)
(16944)
技术经济(16804)
(16372)
世界(16089)
实践(15653)
共检索到493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翟光宇  何玉洁  孙晓霞  
针对近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迅速发展的现实背景,本文对上市银行同业业务与银行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利用统计分析,对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与贷款资产规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同业资产近年来的发展是以贷款资源为成本的,并且中小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发展相对激进。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蓬勃兴起,说明同业业务不再仅仅行使银行间调节头寸流动性的职能。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推理同业业务兴起的原因是出于盈利和规避监管的需要,从而增加了银行风险。接下来本文通过构造违约概率模型,得出同业业务波动容易造成银行间市场的传染性风险,最后本文运用计量分析,得出同业资产的上升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其中股份制银行影响更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翟光宇  武力超  唐大鹏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历来为资本市场发展所重视,而信息披露是身为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秘书的重要职责,因此研究董事会秘书与银行信息披露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Kim和Verrecchia(2001)对信息披露的度量方法,对银行董事会秘书持股是否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银行董事会秘书持股并没有遵循传统观点,不但没有造成信息披露质量下降,相反却使信息披露质量得到了提高;董事会秘书的个人特征没有较好的得到发挥,上市银行整体的信息披露质量没有相应提高。研究表明持股的长期性及城市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较单一可能约束了董事会秘书持股对披露信息的选择,从而减弱了其"内部人控制"效应。建议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卢齐阳  鲁臻  
不恰当的薪酬激励被公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根源之一,优化薪酬结构则是针对性监管政策的关键举措。基于东西方银行薪酬机制差异,本文将银行高管薪酬分解为权力薪酬、激励薪酬及操作薪酬,以2007-2013年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我国银行高管薪酬结构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银行高管的激励薪酬与系统性风险显著正相关,其传导渠道为期限错配。据此,调整银行高管薪酬结构、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应成为纠正不恰当薪酬机制的当务之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翟光宇  刘萌萌  
从《巴塞尔协议Ⅲ》设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原因出发,分析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的参考指标GAP。在论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计算了我国2005—2014年34个季度数据的GAP,并将其与上证所A股平均市盈率、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相对比,结果显示GAP在我国有一定的适用性。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结论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股份制银行和三家城商行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更为显著,国有银行更依赖于次级债和贷款损失准备对资本缓冲进行调整。根据研究结论,认为我国监管当局应加快出台明确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建立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翟光宇  
本文从近期存贷比的争议出发,对其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效果、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以及商业银行是否采取粉饰存贷比的监管套利行为进行分析。选取上市银行存贷比与能体现其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存贷比在衡量银行流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在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上,由于贷款余额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逐年减弱,证明依靠存贷比进行贷款规模限制进而调控通胀的方法不具有可持续性。在检验商业银行是否存在粉饰存贷比的行为方面,本文选取贷款损失准备角度进行分析,结论表明上市银行目前总体上并不存在该监管套利行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黄丹  
本文运用中国15家商业银行2009~2013年度的数据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同业业务超常规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是金融管制下的必然选择,资本充足率监管、利率管制放松、存贷比监管和资产质量考核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金融管制和金融创新互为因果,促成了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翟光宇  
本文首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增长率等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理论推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进而造成存款转移和增长乏力。实证分析表明,贷款增速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关性不显著,但同业拆借利率对贷款的抑制作用明显,存款增长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负相关。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推理,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条件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冻结资金有限,信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性减弱,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货币政策应尽快从依赖数量型工具转为价格型调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光宇  陈剑  
鉴于监管压力是我国银行被动调整资本充足率的原因,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并不一定代表资本充足的真实和有效。通过计量实证和统计方法对14家银行财务数据进行的研究,本文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两种方法——资本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没有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资本管理,但是通过相互持有次级债弥补资本不足。在监管资本套利方面,我国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很可能进行了监管资本套利。在金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资本监管,重视资本充足的真实有效是未来银行监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邵汉华  杨俊  廖尝君  
根据银行信贷渠道理论,银行资产负债特征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基于同业业务视角,利用1999~2013年中国89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同业业务在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同业资产(负债)在总资产(总负债)比重的提高,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敏感性降低,银行同业业务扩张显著地弱化了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同业业务扩张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弱化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剑  张晓龙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采用短期约束的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量的冲击。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会提高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并无显著影响。同时,本文还发现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量减少。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影子银行这种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融资环境等特点,改善增强当地经济实力,同时也要控制由委托贷款、民间借贷等招致的高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洁莉  汤佩  夏喆  
以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1年均衡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输入与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得出中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与银行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与银行当期基本每股收益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第二期基本每股收益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与第三期、第四期(即两年、3年后)银行基本每股收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等结论,揭示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输入即时性、业绩提升波动性与滞后性的诸多特征,为中国银行业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思考,并为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伟明   毛长能  
本文基于2007-2021年210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附属村镇银行“代理扩张”对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附属村镇银行“代理扩张”显著加剧了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其直接传递方式为合并报表,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可信度。机制方面,该效应既通过改变资产配置,也通过激化行业竞争实现。异质性方面,农商银行和中部地区银行风险承担的效应更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健  周浩  佘焕宇  
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已引起了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较多关注,特别是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营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规避金融监管、弱化宏观调控等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予以规范引导。银行同业业务及其相关议题正成为当前经济金融运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因此,本文从分析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主要动因入手,创新性地对银行同业业务、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风险防控的整体关系进行研究,并试图为构建一揽子政策框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翁智刚  唐元懋  张平  
本文对创新市场绩效机制进行了新的诠释,并修正了经典创新绩效链式反应模型,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绩效传递效应模型与主导企业指数(DI),对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诠释,并探索其创新动态(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行为倾向,完成创新、绩效与持续创新动态机制研究。研究基于15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报与CSM A R数据,证实了创新市场绩效的增量效应、总量效应及营销行为的调节作用;重构了渠道创新对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的分布式传递路径机制;发现高DI企业更多与渐进性创新相关,突破性创新更多与市场竞争环境与顾客需求导向相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崎  阮健浓  
本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风险,特别对民生和兴业两家银行的同业业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银行同业业务有利于金融机构之间资金的相互调剂,但同时其快速发展也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银行同业业务具有高杠杆操作、期限结构严重错配、依赖批发市场融资等特征,这增强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因此,监管当局对同业业务宜疏不宜堵,应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相容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同时还需要加快推进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