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5)
- 2023(16571)
- 2022(14000)
- 2021(13259)
- 2020(11371)
- 2019(26282)
- 2018(25796)
- 2017(49797)
- 2016(26555)
- 2015(30247)
- 2014(30226)
- 2013(29994)
- 2012(27579)
- 2011(24682)
- 2010(24370)
- 2009(22855)
- 2008(22901)
- 2007(20237)
- 2006(17329)
- 2005(15884)
- 学科
- 济(107928)
- 经济(107786)
- 管理(80875)
- 业(76170)
- 企(64166)
- 企业(64166)
- 方法(51964)
- 数学(46200)
- 数学方法(45667)
- 财(33476)
- 制(30169)
- 中国(30074)
- 农(27810)
- 银(25767)
- 银行(25621)
- 行(24136)
- 业经(22818)
- 务(21776)
- 财务(21716)
- 财务管理(21665)
- 贸(21479)
- 贸易(21463)
- 易(20985)
- 学(20954)
- 企业财务(20680)
- 融(20321)
- 金融(20316)
- 农业(18028)
- 体(17943)
- 地方(17241)
- 机构
- 大学(380566)
- 学院(377405)
- 济(161584)
- 经济(158466)
- 管理(146479)
- 研究(127381)
- 理学(126130)
- 理学院(124780)
- 管理学(122716)
- 管理学院(121999)
- 中国(103997)
- 京(79705)
- 财(78011)
- 科学(75029)
- 所(63544)
- 农(62221)
- 财经(61962)
- 中心(60168)
- 研究所(57547)
- 经(56436)
- 江(55483)
- 业大(54157)
- 经济学(51168)
- 北京(50090)
- 农业(49081)
- 范(46561)
- 财经大学(46395)
- 经济学院(46140)
- 师范(46054)
- 院(45584)
- 基金
- 项目(252076)
- 科学(200133)
- 基金(187479)
- 研究(182383)
- 家(163454)
- 国家(162165)
- 科学基金(139830)
- 社会(118449)
- 社会科(112484)
- 社会科学(112456)
- 基金项目(98627)
- 省(95612)
- 自然(90627)
- 自然科(88565)
- 自然科学(88537)
- 自然科学基金(87015)
- 教育(84598)
- 划(81505)
- 资助(77231)
- 编号(71811)
- 成果(58900)
- 部(57900)
- 重点(57007)
- 发(52831)
- 创(52656)
- 国家社会(50270)
- 教育部(50142)
- 创新(49411)
- 科研(49252)
- 课题(49228)
- 期刊
- 济(170076)
- 经济(170076)
- 研究(112494)
- 中国(73982)
- 财(63712)
- 学报(58354)
- 农(55658)
- 科学(54435)
- 管理(53459)
- 融(46213)
- 金融(46213)
- 大学(44964)
- 学学(42594)
- 农业(36361)
- 教育(34787)
- 技术(31894)
- 财经(31627)
- 经济研究(28336)
- 经(27065)
- 业经(25732)
- 问题(22597)
- 业(20140)
- 贸(19954)
- 理论(18306)
- 技术经济(18228)
- 版(18148)
- 统计(18141)
- 国际(17551)
- 世界(17212)
- 财会(17211)
共检索到563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瞿旭 杨丹 应旭婧
内部控制体系是银行的"免疫系统",如果银行内控体系存在"实质性漏洞"(material weakness),则其公司治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将难以保证,进而增加银行的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阐述了上市银行控制活动的内容和特征,从内部控制要素"控制活动"的角度,对上市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实质性漏洞的项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利于上市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关键词:
上市银行内部控制 实质性漏洞 控制活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瞿旭 瞿彦卿 杨丹
实质性漏洞是内部控制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应对实质性漏洞有利于优化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和提高监管效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本文设计了由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责分工、信息与交流、监督评审与纠正5个主层次以及22个次级层构成的评价体系,对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s)分析。问卷分析结果表明:上市银行中控制活动与职责划分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组成部分,是实质性漏洞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其次是风险评估、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与监督评审与纠正措施;信息与交流沟通实质性漏洞影响较轻。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实质性漏洞 问卷调查 上市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瞿旭 瞿言卿 应旭婧
上市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组织,是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质性漏洞是银行内控"免疫系统"中的脆弱环节,它的存在使银行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在加强宏观监管的背景下,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实质性漏洞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对如何构建上市银行内控实质性漏洞评价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出了研究设想,以期对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和加强金融创新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令瑜
一、实质性漏洞概述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的审计准则将"实质性漏洞"定义为"如果一项或若干项缺陷有能致使年度或中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有效预防或及时察觉的合理可能时,该缺陷就构成实质性漏洞(materialweakness)"。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需要有效的设计和有力的执行。根据内控缺陷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将缺陷划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实质性漏洞。鉴于实质性漏洞是更为严重的重要缺陷,识别实质性漏洞并进行分析至关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瞿旭 李明 杨丹 叶建明
由于现有政策指引和理论研究中"实质性漏洞"概念的缺失,使得我国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极其匮乏。本文以民生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现状,发现年报中各部分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存在特定年度突然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缺乏统一的评价审核依据,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倾向于同职责划分的缺失和不恰当的授权、培训的缺乏、不适当的对账有关,最常见的账户特定式实质性漏洞主要与风险资产的管理不当有关。本文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明确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相关主体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监管等措施,...
关键词:
上市银行 内部控制 实质性漏洞 信息披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栾甫贵 田丽媛
内部控制是银行的"免疫系统",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结合2006年和2008年的两次重要法规的颁布,运用前后对比分析工商银行2007―2013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以及对相关法规的执行效果加以验证,从中发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实质性漏洞等突出问题,并从银行自身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寿喜 陈佳佳
近年来,国际大银行因内部控制漏洞给国际金融市场和相关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动荡,因此,如何有效监管大银行的内部控制漏洞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汇丰银行为例,探讨了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的形成及其危害,并分析了美国等政府的监管策略,由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我国政府应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金融监管法规,明确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监管的指标,并加大银行内部控制漏洞监管的执法力度和强化对金融监管部门的问责机制,以有效化解大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运行。
关键词:
大银行 内部控制漏洞 汇丰银行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颖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文章认为内部控制的漏洞与财务风险的发生存在关联,根据高校管理实际,提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失策风险、失信风险、失范风险、失察风险、失控风险和失败风险,进而提出了制度先行与措施配套、领导带头与文化引领、信息反馈与滚动优化、同行交流与互动互鉴、事故分析与失败问责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 政策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中华
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行业性特点,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就决定了必须要有完善而健全的内部控制与之相对应。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于商业银行加强银行体系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内部审计程序等有着积极的作用。考虑到银行业的监管特殊性和信息披露可获得性,文章选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9—2011年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内部控制评价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银行 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 信息披露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白涛 何小杨
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再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审计对于银行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出台,中国各上市银行加快了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步伐,但在内部控制审计的地位、独立性和权威性、方法论、信息化、行业标准化和团队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关的完善建议包括:从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上确保内部审计的地位;更加充分重视风险文化的建立;更加注重对审计方法论、技术和内容等的精细化研究;培养专家型和研究型的审计人员;开发更多的计算机审计技术;监管部门应加快出台银行业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指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光 林福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晋 许达
本文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数据,通过创建风险管理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实证研究风险管理能力与内部控制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大的董事会规模能够带来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较高的风险偏好有着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能够有效影响银行风险管理能力;银行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能够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大的银行规模能够带来更好的风险管理水平;城商行较全国性商业银行有着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有着顺应经济周期的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波 陈晓坤
作为金融业主体构成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上市),形式上具备了公司治理的外观,但其治理结构的特点仍表现为国家和银行之间以行政为纽带的非经济性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在政府作为出资人和宏观经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下,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中商业性质与政策性任务交错的无所适从,从而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娟 常国华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金融大案、要案的频频发生仍暴露出银行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漏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为《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发布,无疑为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指引,上市商业银行应适时利用这一契机,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