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6)
2023(7061)
2022(5917)
2021(5795)
2020(4728)
2019(11282)
2018(10527)
2017(20904)
2016(11239)
2015(13105)
2014(12783)
2013(12755)
2012(11956)
2011(10868)
2010(10606)
2009(10129)
2008(10373)
2007(9056)
2006(8233)
2005(7723)
作者
(31044)
(25856)
(25709)
(24697)
(16688)
(12520)
(11997)
(10104)
(10051)
(9126)
(8986)
(8827)
(8504)
(8398)
(8199)
(7999)
(7715)
(7570)
(7537)
(7176)
(6658)
(6391)
(6066)
(5947)
(5909)
(5843)
(5796)
(5545)
(5320)
(5174)
学科
(50057)
经济(49997)
管理(33827)
(32735)
(28702)
企业(28702)
方法(25549)
数学(23282)
数学方法(23126)
(17997)
银行(17852)
(17676)
(16565)
(16498)
中国(15683)
(11800)
财务(11793)
财务管理(11769)
企业财务(11370)
(11277)
金融(11277)
(10927)
贸易(10914)
(10750)
(10475)
(9921)
制度(9917)
业务(9506)
业经(9266)
(9215)
机构
大学(165026)
学院(159354)
(77205)
经济(76036)
管理(62806)
研究(58711)
中国(54310)
理学(53455)
理学院(52917)
管理学(52402)
管理学院(52102)
(37270)
(35812)
科学(30843)
财经(29989)
(28963)
(27644)
中心(26809)
研究所(26191)
经济学(25748)
(23697)
北京(23477)
经济学院(23276)
财经大学(22845)
(21711)
(20977)
(20924)
银行(20042)
业大(19060)
农业(18689)
基金
项目(102701)
科学(82028)
基金(78401)
研究(75332)
(67998)
国家(67534)
科学基金(57837)
社会(51769)
社会科(49328)
社会科学(49311)
基金项目(40197)
自然(35204)
(35057)
自然科(34410)
自然科学(34400)
教育(33920)
自然科学基金(33807)
资助(33686)
(30987)
编号(27375)
(25561)
重点(23405)
成果(23148)
中国(23081)
国家社会(23047)
教育部(22395)
(21391)
人文(20953)
(20702)
(19894)
期刊
(78469)
经济(78469)
研究(54743)
中国(31177)
(30728)
金融(30728)
(30267)
管理(22642)
科学(21963)
学报(21777)
(20306)
大学(17369)
学学(16374)
财经(15900)
经济研究(14006)
(13587)
农业(12717)
教育(11868)
(11547)
国际(11528)
技术(11342)
世界(10736)
问题(10628)
业经(8928)
统计(8741)
(8460)
技术经济(8264)
会计(7815)
理论(7638)
财会(7619)
共检索到251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轶  许勇  
本文构建了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系统,该系统侧重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评价。作者依据所构建的评价系统计算出了我国12家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1999年以来,我国上市银行治理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各银行间治理水平差异较大。从整体上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状况较好,其中招商银行的治理水平居所有样本银行的首位;工、中、建三大商业银行的治理状况相对一般,但它们上市后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表明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已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治理状况则要好于三大商业银行,这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莹  
公司治理结构一直是困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上市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志强  
本文以14家上市银行为参照物,用比较、实证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农村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上市银行之间的差距。实证结论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银行业绩提高,农村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形似而神不似",在独立董事、监事会作用发挥方面与上市银行有较大差距。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化农村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力  刘明彦  
本文通过对美英德日银行公司治理的比较,发现治理的目标的一致性,即通过发挥管理和监督功能,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由于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政治体制的差异,各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又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银行改善公司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士谦  
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两大主要派系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成熟的公司治理水平尤其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协议关于银行公司治理框架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严长德  
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几乎没有功效,没有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虽然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职务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企业效益却没有得到提升。同时,经理人替换频率与贷款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银行贷款并没有发挥破产威胁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晖  
从银行债权治理的监督作用和控制效应的视角,本文研究了银行债权治理是否影响独立审计质量这一问题。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间6 878个样本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债权治理发挥了监督作用和控制效应,提高了独立审计质量,而且当公司进行向上盈余管理时,银行债权治理效应作用更大,审计质量相对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我国当前对投资人、债权人保护的相关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需继续完善以进一步加强银行等外部人的治理力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洪波  刘远亮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8~2011年的数据,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董事独立性和监事会规模等方面反映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商业银行董事会规模与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商业银行董事独立性、商业银行监事会规模与信用风险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飞  徐炜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通过股改、上市,极大地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但在较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效率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这很大程度上缘于组织结构中的股东大会治理存在一定缺陷。本文正是从股东大会视角对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效率作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安吉娃  李玉环  
文章的研究对象为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管控的作用。选取独具银行特性的变量,实证检验了内部治理变量与市场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的关系,以探讨中国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优化问题。并基于样本回归结果总结经验,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风险管控的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婧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历重组、改制、上市的改革步骤后,公司治理的框架初步搭建,如何在"形似"的框架上达到"神似"的效果,解决好内部监督与制衡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课题。这需要国有银行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银行经验,构建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邱婕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靖  
上市银行风险控制水平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则上市银行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若想降低上市银行的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组成要素和风险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上市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直接关系,并就上市银行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防范公司风险提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