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7)
- 2023(6905)
- 2022(5694)
- 2021(5582)
- 2020(4715)
- 2019(11025)
- 2018(10702)
- 2017(20918)
- 2016(10694)
- 2015(12402)
- 2014(11963)
- 2013(12103)
- 2012(11253)
- 2011(9925)
- 2010(10292)
- 2009(9984)
- 2008(9857)
- 2007(8584)
- 2006(7588)
- 2005(7269)
- 学科
- 济(44671)
- 经济(44616)
- 业(32483)
- 管理(31143)
- 企(26425)
- 企业(26425)
- 方法(23772)
- 银(21602)
- 银行(21457)
- 数学(21421)
- 数学方法(21349)
- 行(20117)
- 制(19760)
- 中国(17908)
- 财(16396)
- 融(14598)
- 金融(14598)
- 审计(12223)
- 贸(11697)
- 贸易(11678)
- 务(11623)
- 财务(11617)
- 财务管理(11549)
- 度(11509)
- 制度(11506)
- 易(11380)
- 企业财务(11143)
- 业务(11043)
- 险(10967)
- 保险(10876)
- 机构
- 大学(150534)
- 学院(146520)
- 济(73386)
- 经济(72210)
- 管理(58083)
- 中国(55251)
- 研究(50668)
- 理学(48586)
- 理学院(48159)
- 管理学(47772)
- 管理学院(47499)
- 财(40155)
- 京(33083)
- 财经(31660)
- 经(29204)
- 中心(24909)
- 经济学(24840)
- 所(24605)
- 科学(24504)
- 银(24318)
- 财经大学(24296)
- 银行(23177)
- 经济学院(22484)
- 北京(21508)
- 研究所(21482)
- 行(21464)
- 融(21433)
- 金融(21131)
- 江(20900)
- 农(18750)
- 基金
- 项目(89814)
- 科学(72320)
- 基金(71155)
- 研究(65985)
- 家(60961)
- 国家(60554)
- 科学基金(52815)
- 社会(46515)
- 社会科(44377)
- 社会科学(44364)
- 基金项目(36389)
- 自然(32725)
- 自然科(31984)
- 自然科学(31975)
- 自然科学基金(31489)
- 资助(31051)
- 教育(29182)
- 省(28822)
- 划(25550)
- 编号(24036)
- 部(22916)
- 中国(21247)
- 国家社会(21008)
- 教育部(20564)
- 成果(20125)
- 重点(20005)
- 人文(19222)
- 性(18797)
- 创(18140)
- 大学(18051)
共检索到244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继红 周仁俊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监管风险与审计定价的关系。我们利用2001—2006年的30个有效样本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单一客户集中度高,资产敏感性缺口大,资本利润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的商业银行审计费用高;而前十名客户贷款比例体现了贷款风险分散的程度,其比例越大审计费用越低;对于需要维持较高水平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审计师收取了更多的费用。总的来说,审计费用与监管机构认为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强烈相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监管 风险 激励相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仲强
本文主要讨论监管当局如何利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以加强对银行的有效监管。根据内部审计的定义、主要职责范围和基本原则,讨论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的联系,并结合目前国内银行内部审计以及对监管支持作用的现状提出了改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巴曙松 尚航飞
净稳定融资比率是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推出的用于测量银行期限转换风险的监管指标。本文基于2012~2013年数据测算了我国41家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融资比率,进而从银行业整体和同业比较的角度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期限转换风险,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净稳定融资比率 流动性监管 期限转换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投贷联动作为商业银行"股权+债权"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创新,呈现出风险复杂度高、风险关联程度强、风险投资期限长等风险特征。为有效管控投贷联动中各类风险,防止风险交叉传染衍生出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坚持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核心原则,贯彻组合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监管层面要建立符合金融创新规律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形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综合化协同监管体系,并对投贷联动实施全流程"穿透式监管",坚守不触碰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底线。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投贷联动 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卫功琦
当前,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损失的重要源头之一,国际银行业正在积极研究加强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方法。本文在定性分析操作风险的基础上,概括性地回顾了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监管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健全监管制度框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加大风险管理工具开发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管理 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雁
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收益与风险始终是相伴随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发中间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投贷联动作为商业银行"股权+债权"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创新,呈现出风险复杂度高、风险关联程度强、风险投资期限长等风险特征。为有效管控投贷联动中各类风险,防止风险交叉传染衍生出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坚持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核心原则,贯彻组合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监管层面要建立符合金融创新规律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形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综合化协同监管体系,并对投贷联动实施全流程"穿透式监管",坚守不触碰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底线。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投贷联动 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实证研究流动性风险监管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存贷比指标不仅无法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而且还会加剧商业银行放贷的冲动;二是流动性比率指标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与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三是对于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而言,由于样本期内许多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尚未达标,因此,其对于降低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启示:一是引导商业银行不再沿用存贷比指标监测、考评流动性风险,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二是将流动性风险监管与资本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本监管引导商业银行扩大流动性资产规模,夯实应对流动性风险冲击的基础,从而达到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三是在推动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实际有效性的验证,不断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马亚娜
在使用条件在险价值(ΔCoVaR)计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geRank算法测度每家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权重,并研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对传染风险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第二,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在同一监管框架下发挥了降低传染风险的作用;第三,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的运用表现出较差的协同效应。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开发偿付能力监管与流动性监管的协同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杨成志
近年来,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发展迅速。然而影子银行业务长期隐匿于监管体系之外,容易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充分发挥影子银行体系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36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不同性质及类别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资本监管压力作为调节效应,探析在引入资本监管压力作为调节变量情况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全样本下,影子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业务规模扩张会提升商业银行风险。其次,异质性分析显示影子银行规模对于不同性质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风险影响不同。最后,监管压力作为调节效应对于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强化影子银行有效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对机制,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监管压力 银行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明星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研究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风险监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创新能力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与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且流动性比率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这反映出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型的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银行业发展模式成功转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创新能力 风险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李福 邱凯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和基础载体,发挥着引导资金流通与实现资金余缺调剂的重要职能。然而,融资困境一直是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的瓶颈,"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与蔓延,遏制了投融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同时,民间"钱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基于此,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迅猛发展,发挥了创造利润与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双重作用,但其膨胀的杠杆效应,重构了银行风险结构,加剧的风险更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以表外事项为载体,以表外风险监管为目标,以表外负债风险监管为核心,构建商业银行业务收益——风险博弈模型,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运作与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提高风险监管效率,从而确保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表外负债 表外事项 表外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新资本协议实施研究和规划项目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綦相 邵长毅
在监管部门和国内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论证、起草、征求意见和定量影响测算,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第一批监管规章。这些规章与指引在准确把握新资本协议实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实践,建立了一套相对明确、操作性强的审慎监管要求,为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技术标准。本刊特约请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这些监管规章与指引进行了解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