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2)
- 2023(17666)
- 2022(15161)
- 2021(14447)
- 2020(12057)
- 2019(27703)
- 2018(26937)
- 2017(52106)
- 2016(27914)
- 2015(31328)
- 2014(30884)
- 2013(30307)
- 2012(27588)
- 2011(24740)
- 2010(24292)
- 2009(22355)
- 2008(21753)
- 2007(18521)
- 2006(15964)
- 2005(14039)
- 学科
- 济(112347)
- 经济(112230)
- 管理(81930)
- 业(79529)
- 企(65797)
- 企业(65797)
- 方法(53827)
- 数学(47440)
- 数学方法(46877)
- 中国(32254)
- 财(31054)
- 农(28696)
- 业经(24192)
- 地方(22153)
- 贸(21765)
- 贸易(21750)
- 制(21712)
- 学(21589)
- 易(21211)
- 务(21027)
- 财务(20958)
- 财务管理(20915)
- 企业财务(19927)
- 农业(18938)
- 银(18521)
- 银行(18486)
- 理论(17561)
- 行(17526)
- 和(17307)
- 融(17304)
- 机构
- 大学(389100)
- 学院(386072)
- 济(159579)
- 管理(156851)
- 经济(156451)
- 理学(136688)
- 理学院(135249)
- 管理学(132996)
- 管理学院(132302)
- 研究(127270)
- 中国(100087)
- 京(81818)
- 科学(76577)
- 财(73126)
- 所(61454)
- 财经(59724)
- 中心(58610)
- 研究所(56312)
- 农(56018)
- 经(54760)
- 业大(54438)
- 江(52874)
- 北京(51648)
- 范(49696)
- 师范(49270)
- 经济学(49084)
- 院(46946)
- 财经大学(45106)
- 经济学院(44452)
- 农业(43743)
- 基金
- 项目(270912)
- 科学(215163)
- 基金(200239)
- 研究(198817)
- 家(173991)
- 国家(172610)
- 科学基金(149662)
- 社会(128087)
- 社会科(121423)
- 社会科学(121392)
- 基金项目(105971)
- 省(102152)
- 自然(96942)
- 自然科(94725)
- 自然科学(94703)
- 自然科学基金(93000)
- 教育(91333)
- 划(86970)
- 资助(82384)
- 编号(80031)
- 成果(63859)
- 部(61160)
- 重点(60394)
- 发(56813)
- 创(56162)
- 课题(53944)
- 国家社会(53716)
- 教育部(53116)
- 创新(52506)
- 科研(52099)
- 期刊
- 济(164633)
- 经济(164633)
- 研究(113854)
- 中国(68090)
- 学报(57572)
- 管理(55935)
- 财(55788)
- 科学(54985)
- 农(49915)
- 大学(44977)
- 学学(42443)
- 教育(38830)
- 融(36123)
- 金融(36123)
- 农业(35156)
- 技术(32358)
- 财经(28686)
- 经济研究(27643)
- 业经(26049)
- 经(24551)
- 问题(21228)
- 业(18627)
- 理论(18165)
- 贸(18034)
- 技术经济(17935)
- 图书(17806)
- 科技(17483)
- 版(17449)
- 资源(17274)
- 统计(16871)
共检索到551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龙 任国良 王月晗
文章实证检验了组织内、组织间和区域三个层面的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ST风险的治理效果,发现各层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的ST风险都存在一定影响。对上市公司ST风险的治理效果进行了检验发现,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在区域治理层面,东部治理效果明显,中、西部治理效果不明显;在组织间的终极控制权治理层面,东、中部地区的治理效果明显,西部地区不明显;在金字塔结构层面,东部地区金字塔控股结构的"支持"和"掏空"作用都比较明显,中、西部地区都不明显;在组织内治理层面,中部地区只有监事治理机制效果显著,西部地区只有股权集中度的效果明显,由于完善的区域制度环境造就的制度替代,东部地区的组织内治理效果整体不明显。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检验了不同层次的治理机制对不同区域的公司风险的影响,不仅为上市公司跨区域风险治理提供了有益建议,也丰富了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公司风险治理问题的经验成果。
关键词:
ST风险 治理机制 地域差异 财务困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斌 孙月静
本文所研究的公司治理预警系统,是试图从公司治理这个角度,结合公司治理评价技术和公司预警原理,来构造公司预警系统,并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关注公司在整个治理活动中可能影响公司经营业绩、财务风险等的各种治理机制与治理行为特征和表现指针等,预测公司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危机,以提前向公司示警,从而尽力避免可以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的各种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知宇 杨景海
基于现金流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ST上市公司为例,对基于现金流量的F分数预警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选取了以利润指标为基础的Z模型和以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为基础的F模型进行比较,采用6家ST公司作为样本,并对获得的2007年到2012年财务数据对F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F模型预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炳艺 李阳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合理的公司治理和系统风险代表指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案例实证研究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系统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与其系统风险具有显著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金燕华 陈冬至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公司治理的失败成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以被特别处理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从纵向的角度动态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在财务危机发生过程中的累积影响,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过程中,公司治理恶化所产生的作用。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和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制衡能力的减弱将使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增加;独立董事的频繁更替是公司趋于财务危机的征兆。从防范财务危机的角度出发,应该从多个方面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彭娜 曾繁荣 朱佳磊
学习曲线又称为进步曲线、改善曲线,经验曲线、是一种动态生产函数,反映每单位产品直接工时与生产量的关系。随着生产量的递增,每单位产品的直接工时将下降,即学习效应。学习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红霞 韩嫄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董事会治理的重心在于风险防范。本文研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董事会治理风险包括董事会自身建设风险、董事会治理行为风险、董事会治理对象风险等三个维度;二是对董事会治理风险的测度是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三是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企业应关注董事会治理风险监测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建设。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治理风险 风险测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崔文芳
融资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是三个紧密相关的范畴。本文通过分析2005年我国*ST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揭示当前上市公司存在的治理弊病,提出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从而改变资本结构作为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突破。
关键词:
融资结构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玉荣 周坤鹏 唐吉洪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主成分分析法权衡公司治理水平,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相较于无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有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且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越高,其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风险投资对现金股利的作用是通过改善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的,风险投资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治理改善越明显,进而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其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提高。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青青 李一锦 李亚茹 陈宋生
为降低盈余操纵行为被市场或监管机构发现的概率,公司可能会选择承担盈余操纵所产生的税负成本。相应地,在客户主导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可能会因自身承担较低风险而配合客户的纳税型盈余操纵。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异常审计收费及审计意见是否在纳税和非纳税这两种类型的盈余操纵中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客户为操纵盈余纳税和不纳税都降低了公司的盈余持续性,且纳税型盈余操纵可能造成公司未来更大的经营风险,更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但审计师会通过提高审计收费和发表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应对客户的非纳税型操纵盈余行为,而不太重视更为隐蔽的纳税型操纵盈余,以规避客户的流失,这种现象在透明度低的公司中更可能出现。研究揭示了竞争压力下审计师权衡风险后对客户纳税型盈余操纵的"纵容"行为,有助于监管部门提升对公司中较隐蔽的纳税型盈余操纵及相应审计师行为的关注和规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维安 张国萍
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正成为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领域的世界性课题。经理层处于公司治理体系中的内核,经理层评价是公司治理系列评价的最终受体。本文在对国内外经理层治理评价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客体———经理层视角构建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并藉此从任免制度、执行保障、激励约束机制三个基本维度以及第一大股东不同性质等多视角对931家中国上市公司样本进行治理状况实证研究。同时,构造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最优化和安全性两个视角考察公司效能,并对两个评价指数进行综合相关性和回归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经理层治理状况总体偏低,各主因素得分有较大的差异,经理层治理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治理绩效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诚
信用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词汇之一,而信用风险的管控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小企业既是资本主义社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源驱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用体系的支撑。在文章中,中小企业按其信息的披露程度分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相对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来说,由于交易的参与人信息不对称,中小非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是交易双方以及各类金融机构最关心和最难解决的难题之一。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普遍化的背景下,利用人工以及机器搜索策略,充分挖掘中小非上市公司信息风险元和分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模糊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张立党 张苏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中股票投资存在巨大风险和投资者缺乏可靠投资决策依据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公司治理、投资者异质信念和股票投资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公司治理对股票投资风险的影响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验证了这一机制的存在。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投资者信念的异质程度和股票的投资风险;投资者信念异质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减小股票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异质信念是公司治理影响股票投资风险的完全中介变量。本文结论可为研究公司治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牛羿恒
本文首先以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和博弈论为基础,分析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得出诱发公司财务舞弊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高管谋求个人私利;公司为逃避证券市场处罚;公司隐瞒违法行为。然后建立三方博弈模型,从舞弊行为主体、注册会计师和监管机构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影响公司财务舞弊的外部因素,以上市公司皖江物流的真实案例加以论证说明。最后提出对防范公司财务舞弊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舞弊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博弈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雅美 张同健 张艳莉
一、引言公司治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体制演化的结果,是管理机制的延伸,也是组织结构的扩展,其根本目标是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运作绩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了分离,并为企业运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阻碍了两权分离机制的顺利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