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4)
- 2023(9769)
- 2022(8307)
- 2021(7836)
- 2020(6744)
- 2019(15988)
- 2018(15405)
- 2017(29979)
- 2016(16060)
- 2015(18620)
- 2014(18317)
- 2013(18617)
- 2012(17428)
- 2011(15829)
- 2010(15718)
- 2009(14830)
- 2008(14997)
- 2007(13410)
- 2006(11503)
- 2005(10476)
- 学科
- 济(73801)
- 经济(73722)
- 管理(48942)
- 业(48660)
- 企(40265)
- 企业(40265)
- 方法(36975)
- 数学(33602)
- 数学方法(33390)
- 财(22929)
- 中国(20899)
- 农(17786)
- 贸(16245)
- 贸易(16238)
- 制(16230)
- 易(15896)
- 务(15682)
- 财务(15664)
- 财务管理(15630)
- 企业财务(14973)
- 业经(13800)
- 银(13328)
- 银行(13305)
- 学(12874)
- 行(12731)
- 融(12547)
- 金融(12545)
- 农业(11665)
- 地方(11636)
- 体(11453)
- 机构
- 大学(241432)
- 学院(237523)
- 济(109949)
- 经济(108121)
- 管理(91873)
- 研究(83183)
- 理学(79400)
- 理学院(78543)
- 管理学(77509)
- 管理学院(77058)
- 中国(66471)
- 财(51056)
- 京(50500)
- 科学(47702)
- 所(42112)
- 财经(41377)
- 农(38314)
- 研究所(38299)
- 经(37998)
- 中心(37850)
- 经济学(36068)
- 江(33173)
- 业大(32943)
- 经济学院(32860)
- 北京(32363)
- 财经大学(31178)
- 农业(30400)
- 院(29290)
- 范(28513)
- 师范(28243)
- 基金
- 项目(155797)
- 科学(123726)
- 基金(117457)
- 研究(112156)
- 家(102510)
- 国家(101763)
- 科学基金(87110)
- 社会(74678)
- 社会科(71109)
- 社会科学(71091)
- 基金项目(61927)
- 省(56768)
- 自然(55388)
- 自然科(54175)
- 自然科学(54157)
- 自然科学基金(53280)
- 教育(51189)
- 划(49083)
- 资助(48931)
- 编号(43063)
- 部(37165)
- 重点(35328)
- 成果(35168)
- 发(32919)
- 国家社会(32444)
- 教育部(32238)
- 创(32158)
- 中国(30961)
- 科研(30554)
- 人文(30528)
- 期刊
- 济(112972)
- 经济(112972)
- 研究(71367)
- 中国(42489)
- 财(41541)
- 学报(36452)
- 科学(33757)
- 农(33519)
- 管理(32215)
- 大学(27532)
- 学学(26116)
- 融(24604)
- 金融(24604)
- 农业(22747)
- 财经(21403)
- 经济研究(20121)
- 经(18410)
- 技术(18194)
- 教育(17547)
- 业经(15932)
- 问题(15709)
- 贸(15433)
- 业(14158)
- 国际(13613)
- 世界(13210)
- 技术经济(12476)
- 统计(11792)
- 理论(11093)
- 财会(10900)
- 版(10650)
共检索到349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颖
高管薪酬的同群效应逐渐开始成为理解高管薪酬增加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采用1999—201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式识别同群企业,并在考虑企业空间和行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对中国高管薪酬是否存在同群效应,以及这种同群效应与企业发展是掠夺式还是共享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高管存在较为显著的同群效应,其中外聘CEO的同群效应最显著,经济层面和所有制层面因素对结论的影响较小;纳入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后,发现同一区域内,同行业和其他行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显著高于不同区域内同一行业的影响;高管薪酬的同群效应有助于企业价值的创造,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在盈利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红 郭亮 龙俊雄
研究高管薪酬同群效应带来的薪酬膨胀,既能从理论上拓展高管薪酬和同群效应的研究范围,又能为缓解代理问题、限制高级经理人超额薪酬提供现实参考。文章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高管薪酬同群效应。结果显示,高管群体的薪酬膨胀确实源于高管薪酬的同群效应,而且模仿的路径既包含逻辑模仿也包括先内后外模仿,以超额收益率作为工具变量缓解了内生性,确保了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同群效应 监管环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方明 林雨杰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也不断提高,成为舆论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高管薪酬数据,笔者发现,行业、地区、企业规模、企业效益、股权集中度差异下高管薪酬存在差异,但并不规则,由此引申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差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2007年以来,随着一些上市公司,尤其一些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大幅度增加,以及个别上市公司"天价薪酬"事件的出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侯金良
以净资产收益率、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和赫德芬指数等为解释变量,利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深、沪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和赫德芬指数等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以高管期权等为激励手段的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并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恩众 张文彬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影响高管薪酬水平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水平受公司规模的影响最大,这会激励高管把公司规模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甚至大搞多元化经营,而这些做法未必符合股东及社会的最佳利益。鼓励多元化薪酬模式、改进上市公司对审计机构的选择机制是我们给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绩效与激励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俊萱
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问题,更是引起社会的议论。基于高管薪酬问题的关键性,以及社会上对上市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的关注,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上市企业高管的薪酬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此进行评价。上市企业虽然仅是我国企业中的一个小的群体,但是基于这些上市企业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对这部分企业进行分析,同样也可以得知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现状。只有基于数据基础的分析,才能真正了解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状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元 魏祥迁 李鹏
在简要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随机抽取120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6年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上年度年报数据为对象,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为业绩指标,同高管薪酬及公司规模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同上市公司业绩及规模都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关系。但高管持股市值虽同上司公司规模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但与业绩不存在相关关系。分析说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度短期激励有效性比较明显,但长期激励不足。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业绩 高管人员 薪酬 相关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哲 葛玉辉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以及各公司公布年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并以"真空高管薪酬"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完善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以提高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司绩效 相关性 真空高管薪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明华 赵峰 杜雯翠
高管薪酬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如何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高管薪酬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计算2008年1 581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指数,提出基于公司业绩的高管薪酬指数,并分行业、地区和所有制性质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的特点,本文认为对高管薪酬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使用高管薪酬绝对值,而应充分考虑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匹配程度。
关键词:
高管薪酬指数 公司业绩 基准法 四分位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伟 高明华
笔者以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分析职位补偿、攀比效应两个主要因素以及内外部制约条件对薪酬差距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薪酬差距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职位补偿;另一方面源于对本地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攀比和跟随。
关键词:
职位补偿 攀比效应 高管薪酬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佘祥云 蔡璐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薪酬的研究主要以高管为研究对象,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激励作用向来是研究的热点,而薪酬差距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通过对A股市场2012-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是高管与高管的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另一方面是高管与普通员工间的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本文期望通过对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从中发现薪酬差距对公司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并充分地将其发挥,为公司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给予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员工薪酬 薪酬差距 公司绩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佘祥云 蔡璐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薪酬的研究主要以高管为研究对象,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激励作用向来是研究的热点,而薪酬差距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通过对A股市场2012-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是高管与高管的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另一方面是高管与普通员工间的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本文期望通过对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从中发现薪酬差距对公司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并充分地将其发挥,为公司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给予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员工薪酬 薪酬差距 公司绩效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必武 石金涛
以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2001年为数据来源的窗口期,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改革对高管薪酬水平及薪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薪酬委员会设置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兼任对高管薪酬水平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与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兼任均显著提高了薪绩敏感性,薪酬委员会的设置对薪绩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公司治理改革可以有效抑制行为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高上市公司高管薪绩敏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