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0)
- 2023(18259)
- 2022(15732)
- 2021(14910)
- 2020(12692)
- 2019(29719)
- 2018(29446)
- 2017(57003)
- 2016(31026)
- 2015(35413)
- 2014(35507)
- 2013(35532)
- 2012(32788)
- 2011(29789)
- 2010(29687)
- 2009(27799)
- 2008(27785)
- 2007(24779)
- 2006(21582)
- 2005(19570)
- 学科
- 济(126297)
- 经济(126119)
- 管理(96050)
- 业(92584)
- 企(78422)
- 企业(78422)
- 方法(58947)
- 数学(51343)
- 数学方法(50817)
- 财(39862)
- 中国(34273)
- 农(33794)
- 制(28660)
- 业经(27690)
- 学(26747)
- 务(26738)
- 财务(26654)
- 财务管理(26600)
- 企业财务(25349)
- 贸(24723)
- 贸易(24711)
- 易(23958)
- 地方(23164)
- 农业(21995)
- 银(20704)
- 银行(20646)
- 和(19854)
- 融(19728)
- 金融(19723)
- 体(19603)
- 机构
- 大学(451521)
- 学院(447713)
- 济(184147)
- 经济(180225)
- 管理(174980)
- 研究(152238)
- 理学(150753)
- 理学院(149062)
- 管理学(146606)
- 管理学院(145789)
- 中国(116866)
- 京(96450)
- 科学(92776)
- 财(88391)
- 所(77714)
- 农(73450)
- 研究所(70406)
- 财经(69912)
- 中心(68812)
- 业大(66015)
- 江(65568)
- 经(63471)
- 北京(61714)
- 农业(57682)
- 范(57395)
- 师范(56854)
- 经济学(55940)
- 院(54661)
- 州(52659)
- 财经大学(51923)
- 基金
- 项目(297224)
- 科学(232944)
- 研究(216631)
- 基金(216540)
- 家(188755)
- 国家(187227)
- 科学基金(159776)
- 社会(136589)
- 社会科(129412)
- 社会科学(129374)
- 基金项目(114882)
- 省(113958)
- 自然(103910)
- 自然科(101430)
- 自然科学(101399)
- 自然科学基金(99623)
- 教育(98970)
- 划(96599)
- 资助(89873)
- 编号(88064)
- 成果(72631)
- 部(66727)
- 重点(66379)
- 发(62506)
- 创(61015)
- 课题(60189)
- 教育部(57168)
- 科研(57097)
- 创新(57060)
- 国家社会(56086)
- 期刊
- 济(203281)
- 经济(203281)
- 研究(135057)
- 中国(86944)
- 学报(71730)
- 财(71415)
- 农(66721)
- 科学(65093)
- 管理(63887)
- 大学(53984)
- 学学(50739)
- 教育(45533)
- 农业(45283)
- 融(42119)
- 金融(42119)
- 技术(37225)
- 财经(34904)
- 经济研究(33258)
- 业经(32277)
- 经(29737)
- 问题(26483)
- 业(24607)
- 贸(22227)
- 技术经济(22109)
- 图书(22015)
- 理论(21705)
- 版(21336)
- 科技(20015)
- 商业(20002)
- 财会(19741)
共检索到666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苏武康
中国上市公司重筹资轻使用的制度根源在于 :上市公司非流通大股东具有国有产权特征 ,由于国有产权的虚置 ,控股性的大股东缺乏真正的股东代表 ,使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广泛和深刻。在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情况下 ,为了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和流通股东的利益 ,限制上市公司重筹资轻使用的行为发生 ,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发行可转换债券、配股、发行H股等至少应有 5 0 %以上流通股东的同意方可实行 ,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圈钱行为 ;董事会应有流通股东代表 ,强化中介组织 (如会计师、律师事务所 )的公正性 ;加强舆论监督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关键词:
非流通大股东 目标函数 净资产偏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志霖 郑飞虎
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在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呈现一定关系。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关系加以研究,探寻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关键词:
大股东 绩效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文龙 林琳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跨期最优 投资 股利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宗明 蒋位
本文选择了 1 999年到 2 0 0 1年间 ,沪深两市 88家上市公司共 90项大宗国有股和法人股转让事件作为样本 ,分析股权的转让价格 ,发现样本公司的平均转让价格高于净资产价值近 3 0 %。笔者对影响转让价格的因素进行了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 ,发现随着转让股份比例的上升 ,转让价格也随之上升 ,并且在统计上显著 ;转让溢价高低与企业规模成反向变动 ,并在统计上显著 ;企业获利能力与溢价高低成反比 ,但没有发现在统计上显著。本文最后对大股东侵害度进行了国际比较。
关键词:
集中的所有权结构 控制权溢价 大股东侵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席彦群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勇 李秀
以2011—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收集与整理上市公司费用化环保投入与资本化环保投入,考察大股东持股对公司这两种类型环保投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会综合平衡合法性风险与自身利益诉求进行环保投入方式选择,表现为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费用化环保投入呈现上升趋势,以获得更强的合法性认同,但基于大股东自身利益诉求,公司资本化环保投入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制衡度高、行业竞争激烈、高污染行业以及地区法制化进程快的企业中,大股东持股对公司资本化环保投入的负向影响会被弱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饶育蕾 汪玉英
本文以2001-2003年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这种影响的原因和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显著正相关;(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负相关系数更大,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负相关关系不显著; (4)实证表明“过度投资”是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典型表现,这不仅符合“自由现金流假说”的推断,而且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中“融资约束”相反的“融资便利”来加以解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荆新 廖冠民 毛世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祥霞
以2001—2005内地上市公司为对象,通过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大股东控制和公司价值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大股东控制和公司价值呈倒U型关系。这种倒U型关系对控制人的性质敏感,但对产品市场竞争不敏感。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公司治理和产品市场竞争不存在替代效应。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面板数据 产品市场竞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作平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从理论角度推演大股东、法律制度如何影响资本结构决策,采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经验检验大股东、法律制度与资本结构决策之间关系。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大股东、法律制度确实影响资本结构决策。具体而言:(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水平负相关;(2)最终控制人是国有企业的控制股东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类公司拥有相对低的债务水平;(3)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债务水平正相关;(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交互项与债务水平正相关,表明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能削减第一大股东和债务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除以第一大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耿志民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大股东 掏空 公司治理 国有股减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善民 周小春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钢 李婉丽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11年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对公司选择增发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开增发有助于维护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和控制权结构稳定,而定向增发降低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并减少了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越高时,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而且控制权较小的控股股东在控制权优势越高时更可能推动公司进行定向增发。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优势 增发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