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6)
- 2023(8912)
- 2022(7158)
- 2021(6936)
- 2020(5795)
- 2019(13446)
- 2018(12823)
- 2017(25482)
- 2016(13097)
- 2015(15220)
- 2014(14761)
- 2013(14854)
- 2012(13795)
- 2011(12503)
- 2010(12484)
- 2009(12460)
- 2008(11823)
- 2007(10477)
- 2006(9685)
- 2005(9257)
- 学科
- 济(54166)
- 经济(54106)
- 业(41826)
- 管理(40442)
- 企(36760)
- 企业(36760)
- 银(34109)
- 银行(33964)
- 行(32354)
- 融(30811)
- 金融(30811)
- 方法(26243)
- 中国(24112)
- 数学(23776)
- 数学方法(23644)
- 制(22300)
- 财(22168)
- 务(17307)
- 财务(17279)
- 财务管理(17253)
- 企业财务(16740)
- 贸(13638)
- 贸易(13620)
- 易(13474)
- 业务(12185)
- 度(12117)
- 制度(12113)
- 业经(12006)
- 中国金融(11907)
- 体(11541)
- 机构
- 大学(187575)
- 学院(182747)
- 济(88168)
- 经济(86703)
- 管理(70553)
- 中国(68910)
- 研究(64526)
- 理学(58910)
- 理学院(58398)
- 管理学(57774)
- 管理学院(57437)
- 财(45058)
- 京(39774)
- 财经(35887)
- 银(34869)
- 中心(33862)
- 银行(33534)
- 科学(33032)
- 经(32931)
- 所(31702)
- 行(31309)
- 经济学(30360)
- 融(28580)
- 研究所(28417)
- 金融(28100)
- 农(27915)
- 经济学院(27540)
- 财经大学(27452)
- 北京(25980)
- 江(25938)
- 基金
- 项目(114024)
- 科学(90405)
- 基金(87919)
- 研究(83600)
- 家(75994)
- 国家(75465)
- 科学基金(65003)
- 社会(56780)
- 社会科(54294)
- 社会科学(54284)
- 基金项目(45168)
- 自然(40088)
- 自然科(39238)
- 自然科学(39229)
- 省(38771)
- 自然科学基金(38637)
- 资助(37725)
- 教育(36831)
- 划(33706)
- 编号(31789)
- 成果(27607)
- 部(27429)
- 国家社会(25547)
- 重点(25495)
- 中国(24597)
- 教育部(24432)
- 创(23728)
- 发(23565)
- 人文(22986)
- 性(22886)
共检索到303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红波 张春 陈欣
本文在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无法进行股权融资的特殊背景下,研究了市场对上市公司银行贷款公告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以测试优序融资假说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本文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越高的公司其公告的累计超额收益越高,表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在企业融资行为中更具解释力,且银行贷款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监控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洪涛 沈艺峰 杨熠
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41家于 1 998-2 0 0 1年之间增发 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表明 ,中国新股增发中确实存在“公告效应”。分析结果支持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关于“公告效应”的理论解释 ,但本文发现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优序融资假说
关键词:
增发新股 自由现金流量 优序融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高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玲 陈正飞 王海东
Michael Jensen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提出,为综合解决企业投资、融资和股利分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依据Jensen的假说和Gup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不同产业的投资、融资、财务杠杆等进行分析,验证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符合性,并针对发现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旨在降低由自由现金流量引起的代理成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勇 黄曼丽 宋敏
本文讨论了银行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通过对1995到2000年间上市公司CEO更换的研究,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在经营业绩为负的公司中,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负向关系,而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在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仍为正向关系,但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CEO强制性更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而银行贷款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玲 濮桂萍 詹志华
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以2004~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是激发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企业债务对自由现金流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债务的软约束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红波 张广婷 阎竣
银行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工具,能够约束公司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以往的研究往往关注银行贷款的融资功能,较少关注银行货款的微观治理功能。本文从银行贷款监督的理论框架出发,实证检验了银行贷款监督对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约束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对银行贷款监督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对于低增长的公司,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高,代理问题越严重。②短期银行贷款和长期银行贷款都能约束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但短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更强。③进一步考虑政府的信贷干预,我们发现,在政府干预较弱的地区,短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问题,银...
关键词:
银行贷款 监督 自由现金流量 代理成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群 贺子聪 王艺霖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是上市公司年报中的重要部分,如同借给投资者的一双"慧眼"。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展开到其在银行放贷决策中的有用性。以2009—201 6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在信贷决策时关注企业传递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整体信息含量及分类信息含量均能影响银行贷款,并且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信息和风险信息对银行贷款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可以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研究领域的理论完善,特别是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环境下非财务信息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并且在实践中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有效披露更有用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合金 陈震 鹿新华
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科学贷款定价的重大命题。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视角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与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显著正相关;其中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匮乏、资产专用性强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相对集中的行业结构与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因此,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势力与所处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债务融资成本 贷款定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龙姣
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重污染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银行贷款融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银行贷款融资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监控能力越强、股权制衡度越高,其银行贷款融资规模越大、银行贷款成本越低;但在环境信息披露低的企业,公司治理对银行贷款融资的影响要强于环境信息披露高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降低了公司治理水平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银行贷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横峰 刘骏
本文旨在剖析民营上市公司高现金积累倾向背后的动机及其价值效应,以验证符合信息不对称的融资约束假说还是代理冲突的自由现金流假说。本文以2010—2012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即高现金积累倾向;(2)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市场价值和边际价值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高现金积累倾向是基于外部融资约束而作出的一种战略反应,具有价值增强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作平
本研究在控制相关变量下,采用OLS经验检查自由现金流量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从审计费用视角检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债务控制假说。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 (1)自由现金流量和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验证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2)债务控制效应在中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从中国的制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3)行业特征、公司规模、公司业务复杂性、资产流动性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 (4)速动比率和盈利能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邹颖
本文对基于自由现金流假说和融资约束假说的投资行为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两类研究融合的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张奇峰
本文以2003~2004年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控制性家族"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两种影响的比较。较高的现金流量权会产生利益趋同效应,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而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偏离则会加剧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产生利益侵占效应,降低盈余信息含量。同时,控制性家族在上市公司任职与盈余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优化家族控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降低控制权私利应该是一条能有效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量权 盈余信息含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志锋 胡玉明 纳超洪
本文以1998~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而进行的现金流量管理行为。本文分别运用分布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将银行借款融资动机与其他动机区分出来,得到了上市公司为获取银行借款而将微负经营现金流量调控为微正经营现金流量的证据。在改变分布检验的区间宽度、控制回归分析的内生性和自选择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结论仍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