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1)
- 2023(14884)
- 2022(12731)
- 2021(12196)
- 2020(10300)
- 2019(24160)
- 2018(23565)
- 2017(45511)
- 2016(24578)
- 2015(27848)
- 2014(27530)
- 2013(27594)
- 2012(25220)
- 2011(22587)
- 2010(22612)
- 2009(21444)
- 2008(20617)
- 2007(18187)
- 2006(16240)
- 2005(14744)
- 学科
- 济(97777)
- 经济(97667)
- 管理(81952)
- 业(77861)
- 企(68222)
- 企业(68222)
- 方法(46511)
- 数学(40178)
- 数学方法(39847)
- 财(33532)
- 中国(32240)
- 融(29006)
- 金融(29005)
- 银(28088)
- 银行(28056)
- 行(26857)
- 务(24507)
- 财务(24433)
- 财务管理(24392)
- 农(23987)
- 企业财务(23390)
- 制(23034)
- 业经(22224)
- 贸(19168)
- 贸易(19151)
- 易(18734)
- 地方(18649)
- 学(18357)
- 理论(16440)
- 农业(16392)
- 机构
- 大学(345219)
- 学院(340797)
- 济(144376)
- 经济(141344)
- 管理(140669)
- 理学(119969)
- 理学院(118745)
- 管理学(117134)
- 管理学院(116501)
- 研究(113037)
- 中国(95686)
- 京(74025)
- 财(69975)
- 科学(65240)
- 所(55747)
- 财经(55402)
- 中心(53176)
- 经(50553)
- 研究所(50375)
- 江(48376)
- 农(48126)
- 北京(47750)
- 业大(45765)
- 经济学(43928)
- 财经大学(41661)
- 范(41559)
- 师范(41228)
- 院(40794)
- 州(40296)
- 经济学院(39681)
- 基金
- 项目(225180)
- 科学(177657)
- 研究(167019)
- 基金(166036)
- 家(143112)
- 国家(141942)
- 科学基金(122895)
- 社会(106476)
- 社会科(101169)
- 社会科学(101140)
- 基金项目(88175)
- 省(83909)
- 自然(79034)
- 自然科(77224)
- 自然科学(77206)
- 自然科学基金(75856)
- 教育(75761)
- 划(71164)
- 资助(69373)
- 编号(67549)
- 成果(55274)
- 部(51300)
- 重点(49553)
- 发(46717)
- 创(46685)
- 课题(45389)
- 教育部(44771)
- 国家社会(44186)
- 创新(43587)
- 人文(43493)
- 期刊
- 济(156784)
- 经济(156784)
- 研究(105621)
- 中国(66157)
- 财(57106)
- 管理(54712)
- 学报(48580)
- 科学(46588)
- 融(46227)
- 金融(46227)
- 农(42771)
- 大学(37754)
- 学学(35348)
- 教育(32852)
- 农业(29209)
- 技术(28585)
- 财经(28000)
- 经济研究(24977)
- 经(23865)
- 业经(22505)
- 问题(19860)
- 理论(17765)
- 业(17697)
- 图书(17363)
- 贸(17350)
- 技术经济(17347)
- 国际(16772)
- 财会(16305)
- 实践(15956)
- 践(15956)
共检索到519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珏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2006)》执行后,中国上市公司利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亏损的上市公司,如果其主营业务业绩下滑、成长性不足,更倾向于通过持有较多金融资产,并有选择性地出售来实现扭亏;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有选择性地出售金融资产获取投资收益来平滑利润。因此,对于非金融行业,将投资收益从营业利润构成项目中移除,单独进行披露;重新设计非金融行业投资收益项目的构成要素;重新规定相关投资收益的列示途径;继续强化综合收益观,完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应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战篪 罗绍德 王伟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收益成为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本文检验了2007年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区分营业利润与证券投资收益,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而赋予不同的估值;(2)证券投资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不具有及时性;(3)上市公司通过出售时机的选择对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进行了盈余管理;(4)证券投资采用公允价值变动确认损益的方式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又避免了盈余管理,是一种更好的证券投资收益确认模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均确认为损益,并对其进行及时、透明的表外信息...
关键词:
证券投资 收益 价值相关性 盈余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傅蕴英 康继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冬芳
一、盈余管理问题的实证存疑1975年10月,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公司宣告破产引起商界的广泛关注。而令人不解的是,Grant公司在破产前一年,即1974年,其营业净利润近1000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营运资金2000多万美元,银行扩大贷款总额达6亿美元。更令人不解的是在1973年末,公司股票价格仍按其收益20倍的价格出售。为什么银行会为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发放贷款,而且投资者也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琦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国外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主要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的是会计政策,在这个阶段提出来了有效市场假设和机械反应假设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二阶段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在这个阶段提出的是债务契约、奖金计划和政治成本三个理论假设。第三阶段主要进行的是资本市场激励因素方面的阶段,企业会通过误导投资者正确判断公司价值,而且会操控短期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莉
文章选取独特的视角,从占据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入手,分析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目的和手段,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针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特点,从其内部控制、会计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盈余管理治理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金融行业 会计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帅 陈曦
本文以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年实施配股方案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Jones模型(1991)对上市公司配股前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时间、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其配股定价的关系。研究发现,2006年配股政策放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配股当年及配股前两年。同时发现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动机并不局限于满足配股资格,也隐含着提高配股定价的潜在动机。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配股 定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新建 李春红
与美国等成熟证券市场不同,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投资收益要高于市场平均收益。上市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与融资额负相关,与配股前账面/市值比和当年净利润正相关。
关键词:
累积超常收益 净利润 账面/市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平 崔昊晟
2017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订。在新准则下,商业银行的利润必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文章立足修订后的金融工具准则,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客观实际,对准则修订后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了探究,并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对如何在修订后的准则下更加准确的获取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胜民 翟光宇 张瑜
本文论述了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及相互关系。分析了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基于贷款损失准备与投资收益为工具的盈余管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于股票交易的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市场约束。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交易的非系统性波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构成了市场约束。我国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也没有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但是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了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正得到逐步加强,并为银行监管的市场监督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胜民 翟光宇 张瑜
本文论述了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及相互关系。分析了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我国银行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基于贷款损失准备与投资收益为工具的盈余管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于股票交易的对银行风险的市场约束。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交易的非系统性波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构成了市场约束。银行没有进行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也没有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但是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了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正得到逐步加强,并为银行监管的市场监督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谭跃 夏芳
本文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代理问题及信息不对称严重和投资者非理性状况共存的特征,将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结合起来分析两者对股价的影响,进而分析两者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关系。通过划分平静时期和动荡时期,本文发现在不同的时期里,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导致的错误定价关系两者趋势并不总是一致;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在不同时期里分别主导着股价与公司投资的关系;而且在不同时期里,融资约束和换手率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投资者情绪 上市公司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