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7)
- 2023(14333)
- 2022(12507)
- 2021(12009)
- 2020(10213)
- 2019(23848)
- 2018(23405)
- 2017(44942)
- 2016(24577)
- 2015(28057)
- 2014(27704)
- 2013(27739)
- 2012(25614)
- 2011(23040)
- 2010(22811)
- 2009(21331)
- 2008(21463)
- 2007(18992)
- 2006(16817)
- 2005(15119)
- 学科
- 济(100298)
- 经济(100179)
- 管理(81878)
- 业(76079)
- 企(66302)
- 企业(66302)
- 方法(50337)
- 数学(43630)
- 数学方法(43205)
- 财(31689)
- 中国(26876)
- 农(24360)
- 务(22407)
- 财务(22334)
- 财务管理(22290)
- 业经(21471)
- 企业财务(21310)
- 制(20804)
- 贸(19732)
- 学(19729)
- 贸易(19721)
- 易(19204)
- 地方(16903)
- 理论(16216)
- 农业(16206)
- 银(16164)
- 银行(16128)
- 和(16124)
- 划(15176)
- 行(15146)
- 机构
- 大学(354560)
- 学院(348602)
- 济(144135)
- 管理(142770)
- 经济(141131)
- 理学(122293)
- 理学院(121001)
- 管理学(119190)
- 管理学院(118544)
- 研究(114714)
- 中国(90877)
- 京(76490)
- 财(69463)
- 科学(68605)
- 所(57222)
- 财经(55306)
- 中心(52313)
- 研究所(51682)
- 农(51040)
- 经(50560)
- 江(49818)
- 北京(49096)
- 业大(48639)
- 范(43950)
- 经济学(43774)
- 师范(43572)
- 财经大学(41534)
- 院(41322)
- 州(40735)
- 农业(39927)
- 基金
- 项目(230993)
- 科学(182078)
- 基金(170315)
- 研究(169242)
- 家(147471)
- 国家(146285)
- 科学基金(126420)
- 社会(107640)
- 社会科(102146)
- 社会科学(102118)
- 基金项目(90051)
- 省(85870)
- 自然(82172)
- 自然科(80314)
- 自然科学(80297)
- 自然科学基金(78906)
- 教育(77572)
- 划(73166)
- 资助(71925)
- 编号(68024)
- 成果(55879)
- 部(52556)
- 重点(50692)
- 创(47272)
- 发(47074)
- 课题(45866)
- 教育部(45683)
- 国家社会(44618)
- 大学(44282)
- 科研(44197)
- 期刊
- 济(156399)
- 经济(156399)
- 研究(105230)
- 中国(66502)
- 财(56500)
- 管理(55476)
- 学报(53158)
- 科学(49540)
- 农(45233)
- 大学(41044)
- 学学(38343)
- 教育(35982)
- 融(33425)
- 金融(33425)
- 农业(31442)
- 技术(29391)
- 财经(28048)
- 经济研究(24872)
- 经(23915)
- 业经(22624)
- 问题(20048)
- 图书(18880)
- 业(18833)
- 贸(17605)
- 技术经济(17602)
- 理论(17594)
- 会计(15923)
- 现代(15869)
- 财会(15743)
- 世界(15739)
共检索到522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新建 张宗益
通过对1998-2000年231例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发现在配股当年及前三年上市公司确实从事了盈余管理,且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的大于0,但在配股后,没有发现盈余管理的证据。同时还发现盈余管理与企业规模、负债、经营现金流量和非流通股股东配股参与程度负相关,与融资规模和非流通股比率正相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宇建
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的截面版本,检验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中国证监会1996年1月与1999年3月出台的配股政策的反应,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政策诱致型的。因此,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市场化进程是治理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配股政策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旭东 莫小鹏
本文采用直方图法和概率密度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每个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ROE分布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并揭示了盈余管理的特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雷 宋顺林
本文以我国的373家配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关联购销、支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控股股东在配股前利用关联购销支持公司,调高业绩,因而这种支持很可能属于盈余管理行为。另外还发现,关联购销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线下项目负相关,且关联购销与线下项目的负相关关系在有配股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更显著。
关键词:
关联交易 支持 盈余管理 配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希富 张少岩
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所谓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多种多样,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公开发行股票的动机出发,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最后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配股资格 会计准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小玉
会计信息因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导致可靠性降低,给信息使用者与投资者最终的分析判断与决定带来误导,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研究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股权激励 实证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获宝 刘波罗 罗子昱
本文以2003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但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主要存在于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并不存在类似结论。说明我国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和薪酬考核体系使银行缺乏识别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反甚至为其提供了主动寻求规则漏洞的动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仙 聂丽洁
本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高品质的专业审计是否可以作为IPO实施过程中较少出现盈余管理的有效证据。通过非预期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国IPO市场上经“十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专业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IPO中盈余管理动机,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关键词: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IPO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问陶 倪全宏
2004中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MBO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出现了较大的争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公司管理层在MBO前通过会计处理对公司盈余进行管理,以利于其随后MBO的实施。本文选取截至2002年底公认实行了MBO而又可获取资料的15家上市公司,研究其在MBO前一年是否存在减少报告盈余的会计应计处理。通过扩展的JONESMODEL进行实证分析,未能发现证据支持管理层在MBO前一年采用了减少报告盈余的会计应计统计证据。
关键词:
MBO 盈余管理 会计应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帅 陈曦
本文以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年实施配股方案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Jones模型(1991)对上市公司配股前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时间、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其配股定价的关系。研究发现,2006年配股政策放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配股当年及配股前两年。同时发现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动机并不局限于满足配股资格,也隐含着提高配股定价的潜在动机。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配股 定价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涛
本文提出了一种衡量盈余管理弹性的新方法,同时检验了它对公司财务披露决策的影响。以往许多文献都假设盈余管理是无偿的,于是管理者能无限度的进行利润操纵。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GAAP(会计准则)、审计师和证监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管理者依然超出可控应计部分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代价将是沉重的。所以本文认为,前期操纵性应计部分和它们的回复比率会共同决定当期的盈余管理弹性。基于这些分析,笔者构建了反映盈余管理弹性的经营周期弹性,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加以验证该变量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经营周期弹性和Barton&Simko(2002)的弹性指标都能有效地反映盈余管理弹性,因此都支持了具有较低弹性的公司难...
关键词:
盈余管理弹性 经营周期弹性 盈余预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具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使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 3年和配股当年都具有较高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资本配置效率的下降。
关键词:
配股融资 盈余管理 应计利润 业绩滑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良成 陈汉文 向锐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特征,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创造了先天性的条件。在我国这样特殊的制度背景下,采用掏空理论比盈余管理观点更能直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业绩下滑之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和真实业绩同时出现了显著下滑;配股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反转会引起公司会计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但是对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没有显著影响;而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不过只有社会法人股性质的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而由于受到操纵性应计的干扰,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对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下滑的直接影响要打个折扣,在统计上...
关键词:
掏空 盈余管理 配股业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高良 齐保垒 王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一直受到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关注。本文以沪深两市2002~2009年的8765个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检验我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针对我国股票市场所颁布的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分别使用盈余分布法和GLS回归两种方法分析政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了逃避政策的处罚或者为了满足政策的要求而进行盈余管理。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颁布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但是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综合的评价体系,可能会诱导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关键词:
股票市场 政策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