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2)
- 2023(14103)
- 2022(12099)
- 2021(11573)
- 2020(9564)
- 2019(22478)
- 2018(21939)
- 2017(42547)
- 2016(22752)
- 2015(25777)
- 2014(25535)
- 2013(25643)
- 2012(23475)
- 2011(20940)
- 2010(20687)
- 2009(18920)
- 2008(18841)
- 2007(15956)
- 2006(13889)
- 2005(12351)
- 学科
- 济(92830)
- 经济(92723)
- 管理(72436)
- 业(68322)
- 企(58308)
- 企业(58308)
- 方法(44899)
- 数学(39612)
- 数学方法(39293)
- 财(38089)
- 中国(27296)
- 农(23404)
- 贸(22218)
- 贸易(22209)
- 易(21758)
- 务(21679)
- 财务(21618)
- 财务管理(21560)
- 企业财务(20517)
- 业经(20019)
- 制(19541)
- 学(17783)
- 地方(17075)
- 农业(15314)
- 银(14637)
- 和(14628)
- 银行(14605)
- 出(14477)
- 体(14130)
- 财政(14118)
- 机构
- 大学(322927)
- 学院(318856)
- 济(136749)
- 经济(134255)
- 管理(129930)
- 理学(113006)
- 理学院(111854)
- 管理学(110297)
- 管理学院(109731)
- 研究(106910)
- 中国(83040)
- 财(69805)
- 京(68535)
- 科学(63334)
- 财经(53153)
- 所(52919)
- 经(48595)
- 研究所(47815)
- 中心(47181)
- 农(45369)
- 北京(43902)
- 业大(43803)
- 江(43647)
- 经济学(42667)
- 财经大学(39796)
- 范(39340)
- 师范(39034)
- 院(38900)
- 经济学院(38728)
- 商学(35378)
- 基金
- 项目(217924)
- 科学(172532)
- 基金(161763)
- 研究(160322)
- 家(140154)
- 国家(139054)
- 科学基金(120331)
- 社会(103649)
- 社会科(98507)
- 社会科学(98483)
- 基金项目(85872)
- 省(80742)
- 自然(77381)
- 自然科(75587)
- 自然科学(75569)
- 自然科学基金(74237)
- 教育(72378)
- 划(68548)
- 资助(67105)
- 编号(63777)
- 成果(51572)
- 部(49950)
- 重点(48045)
- 发(45166)
- 创(45045)
- 国家社会(43622)
- 教育部(43495)
- 课题(42719)
- 人文(42153)
- 创新(42058)
- 期刊
- 济(143116)
- 经济(143116)
- 研究(99765)
- 财(58197)
- 中国(57961)
- 学报(47621)
- 管理(46943)
- 科学(44487)
- 农(40044)
- 大学(36610)
- 学学(34429)
- 教育(29243)
- 农业(28395)
- 融(27737)
- 金融(27737)
- 财经(26416)
- 经济研究(25330)
- 技术(24796)
- 经(22476)
- 业经(21663)
- 问题(18874)
- 贸(18068)
- 业(15574)
- 理论(15565)
- 技术经济(15479)
- 图书(15437)
- 会计(15256)
- 财会(15208)
- 国际(15121)
- 世界(14834)
共检索到468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莉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公告前后的股价反应做了深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也和国外一样,股东能够获得显著的异常收益,只不过该收益产生于公告日之前。然后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得出的可能影响该异常收益的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异常收益的因素作详细的检验。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出售 财富效应 异常收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灵 刘星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与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出售动机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降低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美化报表为动机的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是显著消极的;而以经营战略调整为动机的资产出售,在公告日及其之前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回归分析表明,资产出售规模、Tobin-Q、盈利能力等因素对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的资产出售动机是不敏感的。
关键词:
资产出售 财富效应 公司理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严武 王辉
文章以1999-2004年间185家企业226次资产出售事件为样本,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的公告效应,并对2008-2009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资产出售具有明显的年中和年末效应;企业股价对资产出售的反应显著为正,尤其是在(-2,0)区间内,资产出售的公告效应得到集中释放。对资产出售公告效应影响因素的检验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更加符合有效配置假说,融资假说不能解释这种行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星 安灵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行为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具有显著的年末特征,从而获得了通过资产出售进行盈余管理的初步证据。回归结果证实了“债务契约假设”和“盈余平滑假设”,表明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包含着调整资产负债率,平滑盈余,以及扭亏的动机。同时,我们也发现,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出售平滑盈余的动机是不对称的,营业利润下降的上市公司资产出售规模与营业利润下降幅度正相关,而营业利润增加的上市公司其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婕 李明辉 杨丽芳
文章利用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8-2016年数据,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损益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结果发现,异常资产出售损益与审计费用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审计师会将过高的资产出售损益视为风险的标志,并通过提高审计收费来应对风险。此外,企业存在盈余管理嫌疑、财务风险和融资约束对异常资产出售损益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有加剧作用,而市场竞争地位则对此关系有缓解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异常资产出售收益和异常资产出售损失都对审计费用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前述调节变量的作用仅存在于异常资产出售收益子样本中。该研究丰富了资产出售行为的经济后果以及审计师通过审计定价应对客户特定风险因素两方面的文献,并有助于理解资产出售行为影响审计费用的作用机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杜兴强 聂志萍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8~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2128起广义上的并购交易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30,30]的事件窗内,总样本并购活动的确会引起显著的短期财富效应变动。分类研究发现,股权收购和股权转让类的子样本、目标公司的子样本、公用事业类和综合类的子样本、规模小于10%的子样本、现金支付方式的子样本、国有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子样本,均在事件期内取得显著为正的超常收益,但累计超常收益的大小均不超过3%。
关键词:
公司并购 财富效应 事件研究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石清 谢璐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短期财富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各因素引起股价发生波动而给股东带来的额外收益。因此,选择39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短期财富效应进行研究,其中以2007年10月16日为分界,选取2007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1家上市公司及2008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1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分析定向增发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财富效应。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超额收益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变化、股东收益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 再融资 短期财富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鲜文波
本文选取了1997~2009年间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沪深两市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MBO方案公告日前40天和后30天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1.67%且T检验不显著,即短期财富效应不明显。MBO方案公告后24个月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仅为4.37%且T检验不显著,即长期财富效应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珏
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2006)》执行以来我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报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非金融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管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孟雪莹 蔡钊艳 宋希亮
近年来,整体上市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式。本文以2007~2010年间72家宣告并完成整体上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其上市后的购买并持有超额收益(BHAR)来衡量长期财富效应,并对比分析定向增发与换股模式两种不同的整体上市模式下超额收益的差异。研究表明,整体上市能够带来长期财富效应,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相比换股模式,定向增发能够带来更显著的超额收益。
关键词:
整体上市 长期财富效应 超额收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清华 李帅
并购的财富效应包括并购的财富创造效应和并购的财富分配效应。本文试图回答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是否创造财富、让谁富有的问题,选取了2014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49起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不产生财富创造效应,没有给公司股东带来财富,相反会给股东带来损失;第二,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存在财富分配效应,个人投资者受损而机构投资者获利,财富从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转移。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强新三板公司并购监管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减少新三板公司并购现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娥平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董事会首次公告发行可转换债券议案的88家样本在公告日前后的超常收益来验证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从而检验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是否具有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财富效应,但明显低于增发股票公告的负效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公告效应进行考察后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主要由稀释度和负债比率两个影响因素来解释,而公司规模、发行的相对规模、市价账面比、流通股比例等在解释公告日超常收益时没有说服力。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超常收益 财富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汪强 严龑 吴世农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管理层收购的动机更加强烈,相关研究也再次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收集了1997-2006年间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上市公司MBO的市场效应进行考察。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没有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财富效应 事件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元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