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4)
- 2023(14737)
- 2022(12498)
- 2021(12070)
- 2020(10341)
- 2019(24533)
- 2018(23816)
- 2017(45467)
- 2016(24320)
- 2015(27979)
- 2014(28045)
- 2013(27844)
- 2012(25627)
- 2011(22890)
- 2010(22727)
- 2009(21412)
- 2008(21730)
- 2007(18691)
- 2006(15841)
- 2005(14476)
- 学科
- 济(105926)
- 经济(105823)
- 管理(75721)
- 业(74324)
- 企(62421)
- 企业(62421)
- 方法(54416)
- 数学(48913)
- 数学方法(48446)
- 财(33717)
- 中国(28473)
- 农(26150)
- 务(23924)
- 财务(23879)
- 财务管理(23828)
- 企业财务(22623)
- 贸(21453)
- 贸易(21440)
- 易(20904)
- 制(20688)
- 业经(20514)
- 学(19330)
- 银(17738)
- 银行(17713)
- 融(17546)
- 金融(17543)
- 农业(17258)
- 行(16541)
- 地方(16071)
- 和(15231)
- 机构
- 大学(352773)
- 学院(349546)
- 济(156276)
- 经济(153540)
- 管理(141138)
- 理学(121916)
- 理学院(120706)
- 管理学(118962)
- 管理学院(118305)
- 研究(114609)
- 中国(93384)
- 财(76000)
- 京(73146)
- 科学(64786)
- 财经(60238)
- 所(56748)
- 经(54890)
- 中心(54087)
- 农(52164)
- 研究所(50722)
- 江(49705)
- 经济学(49306)
- 业大(47274)
- 北京(46306)
- 财经大学(44973)
- 经济学院(44583)
- 范(41470)
- 师范(41069)
- 农业(40959)
- 院(40800)
- 基金
- 项目(229920)
- 科学(183623)
- 基金(173185)
- 研究(166848)
- 家(149746)
- 国家(148573)
- 科学基金(129538)
- 社会(109687)
- 社会科(104211)
- 社会科学(104184)
- 基金项目(91057)
- 省(85199)
- 自然(83937)
- 自然科(82037)
- 自然科学(82015)
- 自然科学基金(80652)
- 教育(77243)
- 划(72913)
- 资助(72346)
- 编号(65721)
- 部(53728)
- 成果(53179)
- 重点(51274)
- 创(47604)
- 发(47526)
- 教育部(47037)
- 国家社会(46744)
- 人文(45185)
- 科研(44942)
- 创新(44650)
- 期刊
- 济(161414)
- 经济(161414)
- 研究(103147)
- 财(65407)
- 中国(64096)
- 管理(50743)
- 学报(49444)
- 科学(47676)
- 农(44759)
- 大学(38441)
- 融(36413)
- 金融(36413)
- 学学(36298)
- 财经(31057)
- 农业(30448)
- 技术(29544)
- 教育(27854)
- 经济研究(27405)
- 经(26506)
- 业经(23569)
- 问题(21501)
- 贸(20626)
- 会计(20307)
- 财会(19251)
- 统计(18563)
- 国际(18256)
- 技术经济(18096)
- 业(17943)
- 世界(17874)
- 理论(17070)
共检索到519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虹雁 顾义军
上市公司在不同制度背景下计提资产减值会计行为存在差异。新准则削弱了企业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操纵会计利润的动机,但2007年后上市公司短期资产减值规模大幅上升,预示着上市公司可能转而利用短期资产减值操纵会计盈余。2001~2010年度上市公司短期资产减值数据统计表明,企业主要利用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节会计利润。准则应完善对短期资产减值会计的制度约束。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计提与转回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赵惠萍 张世举
本文以2005~2006年我国沪深股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颁布对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资产减值期初额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显著正相关,且在分年度的样本中该关系保持稳定;2006年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比例远远高于2005年。由此可以推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上市公司利用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小芳 雷晓超
尽管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修订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会计准则在利用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方面的漏洞,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本文总结了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资产减值的主要特点,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几种类型,最后就未来监管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监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进辉 李超
本文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利用邹至庄检验方法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资产减值准备与会计盈余质量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虽然降低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规模,但却相应地提高了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规模;(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规模都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3)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对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但并没有改善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对会计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来华 乾惠敏 黄娇丹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存货等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针对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单向计提的规定,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向研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信息含量,发现资产减值的计提方向存在信号显示作用。这表明资产减值准备方向传递了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全面取缔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将减少资产减值的部分信息含量。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信息含量 信号显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均英 赵钰婷
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都有较大的影响,于是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原相关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作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有望从制度上压缩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空间。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的当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2007年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抑制了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资产减值准则 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转回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樊行健 刘浩 郭文博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国资本市场上应计异象的存在性。笔者以1998-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应计异象,单变量回归结果和构建套利投资组合的结论一致。剔除亏损公司、加入风险因子、改变经营性应计的计算方法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有限,但总体上不会改变本文的结论。
关键词:
应计异象 经营性应计 股票收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丹 王宁 叶建明
本文从资产减值角度考察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稳健性要求公司推迟确认不完全确定的收入,但是尽快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在本文中,我们发现,由于及时确认损失有助于促使公司及早停止低效率的投资,因此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会对公司的过度投资产生制约作用。由于及时确认损失也会促使厌恶风险的经理人放弃对风险较大但却可能盈利的项目进行投资,因此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也会导致公司投资不足。我们的研究为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也说明会计稳健性具有一定的两面性,该原则的运用应当权衡其利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煜 曲晓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具体表现为盈余平滑动机和洗大澡动机,并且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影响,包括公司业绩、CEO特征、债务与薪酬契约以及监督机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质量与股权集中度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有抑制作用。此外,商誉减值的确认存在不及时的问题,且平均滞后一到两年。
关键词:
商誉减值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股权集中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将 刘中燕
独立董事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如何扮演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色备受关注。本文选择本地任职这一独特视角,以2007-2013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实证分析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上而言,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著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表现为促进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2)进一步分组后发现,当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包含女性和所在企业为非国家控股时,本地任职的投资效率促进作用显著降低。这表明,本地任职提升了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受限于独立董事的特征和外部企业环境。本文从投资效率视角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独立董事任职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罗孟旎
我国企业改革的选项之一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由此不同性质资本之间的相互融合也致使不同性质股东之间的利益相互抗衡。基于股东财富实现(实现指数)视角,本文选用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年份层面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现状,探究混合所有制下公司治理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结论表明:中国公司治理整体质量进步明显,已有接近一半的公司实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但公司治理的整体环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治理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呈反比关系,第一大股东性质影响两者的相关性,且非国有公司的公司治理质量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更显著。这些结论说明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符合市场化的改革宗旨,能够发挥非国有股东作为控股股东的治理职能,通过股权结构的合理调整可实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最低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罗孟旎
我国企业改革的选项之一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由此不同性质资本之间的相互融合也致使不同性质股东之间的利益相互抗衡。基于股东财富实现(实现指数)视角,本文选用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年份层面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现状,探究混合所有制下公司治理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结论表明:中国公司治理整体质量进步明显,已有接近一半的公司实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但公司治理的整体环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治理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呈反比关系,第一大股东性质影响两者的相关性,且非国有公司的公司治理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志斌 程培堽 殷志扬
以2016年沪深两市涉农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消耗性生物资产和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首次引入制度与诚信文化因素这一宏观变量,考察不同制度与诚信环境下,消耗性生物资产和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耗性生物资产规模、资产减值损失都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且消耗性生物资产规模对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影响程度具有放大效应。与此同时,在好的制度与诚信环境下,消耗性生物资产规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较弱,但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会加强。进一步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程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不是转回的审计风险。最后,对会计师事务所、涉农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贵龙 张亚楠 徐悦 卢锐
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信息互动有助于降低投资者信息整合成本。本文基于投资者—上市公司线上互动平台的数据,研究投资者—上市公司互动能否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投资者加强与公司的信息互动有助于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对于信息不对称较高、机构持股比例较低、散户投资者股票交易规模较大的公司,投资者—上市公司互动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地,上市公司回复比率更高、回复质量更高、回复更加及时、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和融资事项时,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的效应更强;上述结论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二阶段回归、以沪深两地推出投资者互动平台的时间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之后依然稳健。本文研究表明,加强投资者与公司的信息互动有助于降低散户投资者的信息整合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这对于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建新
本文在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以2001年至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薪酬外部竞争优势弱化、未设置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越倾向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2)具有扭亏动机、配股动机的公司越倾向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具有大清洗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越倾向长期资产减值不转回;(3)未来收益能力和经济环境不影响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文章还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及上市公司管理层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长期资产减值转回 盈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市公司对递延税项的确认稳健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的行业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与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CFO背景特征与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来自沪深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高管犯罪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女性高管、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女性高管抑制上市公司违规了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内部资本市场、金字塔层级和现金持有——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