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8)
- 2023(12829)
- 2022(10567)
- 2021(10249)
- 2020(8582)
- 2019(19637)
- 2018(18898)
- 2017(36553)
- 2016(18961)
- 2015(21283)
- 2014(20171)
- 2013(19639)
- 2012(17600)
- 2011(15505)
- 2010(14941)
- 2009(13771)
- 2008(13266)
- 2007(11085)
- 2006(9169)
- 2005(7938)
- 学科
- 济(78290)
- 经济(78214)
- 管理(62414)
- 业(61848)
- 企(53910)
- 企业(53910)
- 方法(39937)
- 数学(36043)
- 数学方法(35674)
- 财(25355)
- 中国(22179)
- 农(18862)
- 务(18231)
- 财务(18199)
- 财务管理(18168)
- 企业财务(17490)
- 业经(16648)
- 技术(16098)
- 贸(15938)
- 贸易(15927)
- 易(15635)
- 制(15543)
- 农业(12536)
- 银(12256)
- 银行(12248)
- 融(11954)
- 金融(11953)
- 环境(11820)
- 行(11632)
- 体(11598)
- 机构
- 大学(256822)
- 学院(254669)
- 济(117732)
- 经济(116086)
- 管理(107522)
- 理学(94319)
- 理学院(93489)
- 管理学(92323)
- 管理学院(91818)
- 研究(80078)
- 中国(64661)
- 财(53814)
- 京(51391)
- 财经(44158)
- 科学(42528)
- 经(40810)
- 中心(37818)
- 经济学(37773)
- 所(35928)
- 经济学院(34208)
- 财经大学(33638)
- 江(32857)
- 研究所(32500)
- 北京(32008)
- 业大(31724)
- 农(30960)
- 商学(30359)
- 商学院(30099)
- 院(29271)
- 范(29254)
- 基金
- 项目(177840)
- 科学(145015)
- 基金(136383)
- 研究(132600)
- 家(117223)
- 国家(116323)
- 科学基金(103272)
- 社会(90705)
- 社会科(86425)
- 社会科学(86408)
- 基金项目(72077)
- 自然(64963)
- 省(64897)
- 自然科(63624)
- 自然科学(63611)
- 自然科学基金(62555)
- 教育(60637)
- 划(55333)
- 资助(54416)
- 编号(50937)
- 部(41986)
- 创(40259)
- 国家社会(39699)
- 成果(39649)
- 重点(39313)
- 创新(37871)
- 教育部(37646)
- 发(37123)
- 人文(36656)
- 制(35524)
- 期刊
- 济(115315)
- 经济(115315)
- 研究(73548)
- 财(44328)
- 中国(43858)
- 管理(41040)
- 科学(32882)
- 学报(30973)
- 农(26787)
- 大学(25907)
- 学学(24557)
- 融(24476)
- 金融(24476)
- 财经(22301)
- 技术(22053)
- 经济研究(20523)
- 教育(20205)
- 经(19147)
- 农业(18647)
- 业经(17675)
- 问题(15409)
- 贸(14388)
- 技术经济(13052)
- 世界(12953)
- 财会(12784)
- 国际(12679)
- 统计(11980)
- 会计(11648)
- 理论(11529)
- 策(11520)
共检索到360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志国 张宇晴 金龙
中国证监会于2017年出台减持新规对内部人行为进行限制,以期增强市场公平性,但新规出台的同时,股权质押水平攀升且爆仓事件层出不穷。基于此,本文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减持新规出台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减持新规推动了股权质押水平提升,且该政策效应在高估值和高股权集中度的公司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减持新规通过降低股票流动性提升公司的股权质押水平,但是信息透明度对流动性的积极作用可以弱化这一政策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对内部人交易的过多限制推动了市场中的股权质押,减持新规仍未起到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来看,本文不仅为测度减持新规的政策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持,还为解释资本市场股权质押增长现象贡献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减持新规 内部人交易 控股股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蓓
利用股权质押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监管新规对股权质押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监管新规显著抑制大股东股权质押后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对非效率投资发挥显著抑制作用;机制分析显示,监管新规引起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下降、盈余管理减少,由此弱化两权分离及信息不对称,减少公司非效率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监管规则变化对抑制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作用更为显著。据此,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股权质押行为监管,限制高比例质押和连续质押;强化信息披露监管,重视发挥独立审计机构作用;质权人也应加强股权质押业务事前调查与事后监督。
关键词:
监管新规 股权质押 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玉宇
本文以2010—2016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影响公司业绩预告。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更愿意发布业绩预告,且业绩预告的精确度更高。股权质押比率越高,披露概率和精确度也会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较高,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业绩预告披露概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减弱。当公司为国有企业时,股权质押与业绩预告披露之间的关系会更加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卉
本文基于2004-2020年针对负面传闻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澄清的详细性、技术性和合规性,提升了澄清公告信息质量,改善了公司的澄清信息披露行为。此发现在控制传闻类型,采取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模型或工具变量法之后仍然稳健。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即市场股价下行压力较大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时,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媒体关注等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改善作用的发挥;股权质押改善澄清信息披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进一步研究表明,澄清公告的信息质量对其市场反应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并且,股权质押背景下澄清公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说明,为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将促使企业主动改善澄清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过度投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过度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泉瑛 陈宁 秦帅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象在资本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因其业务办理流程简单,故颇受上市控股股东的青睐。虽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是其自身的融资行为,但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会给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都带来较大的影响。文章以万丰奥威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回购股份的动机及该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万丰奥威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试图通过股份回购向市场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但因其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不足以支撑股份回购的事实,而导致被市场识破其回购的真实目的仅仅在于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最终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文章丰富了中国情境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和效果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辨别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对于监管部门化解股权质押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亦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丽贞 马越 陆通
本文选取2013—201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数据,从融资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控制权转移和股价波动角度研究了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因。研究发现: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时,存在缓解被质押公司融资约束、掏空上市公司、防止自身控制权转移和稳定股价的动机。被质押公司融资约束越强,大股东自身掏空动机越大,质押比率越高,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权降低时会增加股权质押比率,而在股价剧烈波动时股权质押比率会有所降低。本文研究结果对认识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和影响,纾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股权质押 纾解策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谭燕 吴静
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手段之一,债权银行利用质押品质量的"激励效应"控制信贷风险,以降低债务代理成本。本文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质押其股权获得贷款为研究对象,分析质押品质量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治理效用,以及股权性质和金融发展对质押品治理效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股权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配对样本;连续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非连续质押样本;股权性质所代表的政治关系显著影响了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效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的效用越显著。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所体现的政治关系为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贷款,利用"隧道效应"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提...
关键词:
股权质押 质押品质量 治理效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李妍艳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结合中小板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融资风险以及股权质押引发的公司治理等问题,本文从大股东特征的角度分析大股东股权性质、持股比例以及股权制衡度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影响,发现法人大股东较自然人大股东具有更高的股权质押率;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率之间成负相关性;股权制衡对大股东股权质押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需要股权制衡率达到60%-70%以上才能发挥作用。
关键词:
股权特征 股权质押 中小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花旻
从2007年《物权法》颁布以来,以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作为担保方式的银行贷款逐渐增多。如何更好地把握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商业银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特点,分析其作为担保方式的风险,并就如何防范风险提出建议,包括:贷前调查阶段侧重押品的选择;依法完成股权出质的审批手续,重视质押合同的签订和质押手续的办理;细化押品和质押股权公司的贷后管理;与产权交易中心加强合作,拓宽非上市公司质押股权交易的途径等。
关键词:
非上市公司 股权质押 信贷风险 物权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庆 张文瑶
在众多上市公司陷入股权质押危机的情况下,各地省政府出台的如"凤凰计划"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对接方案,在推进国资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上市之余,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上市公司质押困境。以浙建集团"借壳"面临质押爆仓风险的多喜爱上市公司为例,阐述国资的合理介入,在稳定质押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缓解大股东流动性危机及保护债权人利益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为A股市场大面积股权质押风险的化解和重点问题企业质押纾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股权质押 爆仓风险 借壳 纾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文莉 陈鑫鑫 阚立娜
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状态的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与公司价值呈倒U型关系,关系发生转变的门槛值为36.53%,当累计质押率低于门槛值时,公司价值会随着质押比例的提高而提高,质押比例超过门槛值时则相反;连续股权质押行为并不一定降低公司价值,对累计质押率超过40.00%的公司而言,连续股权质押行为显著降低公司价值,对于质押比例较低的公司而言,连续股权质押不会降低公司价值;质押式回购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正相关;股价突破预警线的股权质押显著降低公司价值。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公司价值 质押类型 门限模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若愚 霍伟东 张莹
在经济增速减缓、结构性去杠杆以及流动性趋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股票市场持续挤出泡沫,长期维持低位震荡局面。疲软的市场行情造成股价大规模下行,质押股权的平仓风险、股东控制权的转移风险以及民营企业的流动性危机日益加剧。为避免股权质押危机的负反馈机制危及整个金融市场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监管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多种化解危机的政策和举措。鉴于此,本文在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各部门的驰援行动,并对这些举措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方面肯定了政策初显的成效,另一方面指出了当前政策所存在的风险转嫁、缺乏监督、甄别标准不一、忽略长效机制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改进建议,以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稳步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新红 张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融资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规模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2011-2015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状况进行系统地统计分析,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现状从年度统计情况、行业分布、公司性质、上市板块、质权人类别和大股东的质押分布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其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并对股权质押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质押 现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