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0)
2023(14437)
2022(12336)
2021(11880)
2020(9971)
2019(23275)
2018(22615)
2017(44418)
2016(23528)
2015(26660)
2014(26180)
2013(26124)
2012(23996)
2011(21631)
2010(21568)
2009(20319)
2008(19119)
2007(16602)
2006(14632)
2005(13234)
作者
(65302)
(54185)
(53746)
(51198)
(34666)
(25860)
(24533)
(21181)
(20694)
(19185)
(18475)
(18299)
(17215)
(16864)
(16779)
(16769)
(16089)
(15661)
(15544)
(15466)
(13394)
(13165)
(13014)
(12192)
(12045)
(12015)
(11972)
(11679)
(10742)
(10617)
学科
(95260)
经济(95148)
管理(71675)
(71650)
(61657)
企业(61657)
方法(45368)
数学(39832)
数学方法(39498)
中国(31579)
(29490)
(28448)
金融(28447)
(26651)
银行(26619)
(25644)
(24188)
(22047)
业经(21369)
(21307)
财务(21242)
财务管理(21214)
企业财务(20396)
(18943)
贸易(18926)
(18528)
地方(18389)
(17949)
农业(16406)
(15106)
机构
大学(334379)
学院(330257)
(141379)
经济(138661)
管理(135065)
理学(117325)
理学院(116152)
管理学(114506)
管理学院(113927)
研究(110310)
中国(91062)
(70704)
(65978)
科学(63724)
(53999)
财经(53775)
中心(51222)
(49176)
研究所(49047)
(47340)
北京(45480)
业大(45149)
(44508)
经济学(43625)
财经大学(40565)
(40535)
师范(40209)
(39576)
经济学院(39440)
(37274)
基金
项目(224010)
科学(177702)
基金(166470)
研究(165821)
(143702)
国家(142526)
科学基金(123641)
社会(107013)
社会科(101667)
社会科学(101642)
基金项目(88472)
(83069)
自然(79485)
自然科(77699)
自然科学(77682)
自然科学基金(76340)
教育(75055)
(70692)
资助(69322)
编号(66709)
成果(54326)
(51355)
重点(49323)
(46659)
(46564)
教育部(44915)
国家社会(44636)
课题(44393)
人文(43671)
创新(43502)
期刊
(147300)
经济(147300)
研究(100772)
中国(59506)
(51155)
管理(49141)
学报(47750)
科学(45846)
(43742)
金融(43742)
(42814)
大学(37019)
学学(34901)
教育(30719)
农业(29261)
财经(26909)
技术(25725)
经济研究(24319)
(22877)
业经(22211)
问题(19218)
理论(17243)
(16442)
技术经济(15733)
图书(15645)
(15462)
实践(15461)
(15461)
世界(15156)
国际(14975)
共检索到485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胜  
以建立在市场非有效假设上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否存在着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这种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圈钱"的动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力  胡颖  
以2000-2002年末进行增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实证的方法分析股权结构与股权融资方式的关系,以及融资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选择配股的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明显高于选择增发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所占比例,并且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玫  侯晓莘  
资本市场最基础的功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股权再融资筹集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导致股权再融资被当做是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进而使得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下降,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得不到有效发挥。当前对股权融资多采用传统金融理论进行研究,缺乏对融资者非理性心理偏差的深入考虑。行为金融学以微观个体行为产生的心理为研究基础,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融资和资源配置问题,其研究思路、理论及方法更适合我国当前尚不成熟的金融市场。由连英祺撰写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胜  
本文利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新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无论是以配股还是增发形式发行新股,高溢价的新股未来的盈利能力不高于甚至低于低溢价的新股,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新股定价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存在着局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柳茜  
股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现象严重影响着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本文改进了修正的Jones模型,通过研究中国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和股权再融资中增发新股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出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为防其发生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增发新股会引起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与增发的再融资额度和总资产的比值、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与企业的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比、企业规模负相关。2007年新的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宇   刘杰  
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或业绩造假,以达到股权再融资目的,股权再融资效率低下。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股权再融资“阵热”现象,使这一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严重扭曲。作为衡量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和检验相关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础,本文为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问题,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盖锐  熊发礼  
对2000~2004年期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按照再融资方式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对每种再融资方式对其财务绩效的长期影响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并对其均值差进行了T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再融资将会导致上市公司长期财务绩效指标下滑,尤其是以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下滑更为明显。最后利用实证分析的结论,给出了与我国证券市场有关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耿建新  刘文鹏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 ,配股和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 ,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钰  唐洋  张晓龙  
文章以2006~2014年林业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融资方式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和信贷融资能够缓解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但股权再融资对非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没有显著影响,信贷融资会导致非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从整体上来讲,股权再融资对过度投资没有影响,长期信贷融资会导致林业企业的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因此,中国上市公司宣告配股或者增发新股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会下跌,即公司会出现负的异常回报率,且公司的异常回报率随着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前非流通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由于不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市场绩效不会明显的下降,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市场绩效要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只有当非流通股股东看好上市公司时,非流通股股东才会参与配股,配股的市场绩效要好于增发新股;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军  尹开国  吴水兰  
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偏好,一方面是制度使然,另一方面与上市公司控制制度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规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聪  王慧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发行股权类证券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行为,不仅有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但证券市场中的信息非对称、我国金融领域法律的不完善等问题,倒逼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通过对2000~2017年我国股权再融资监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流通股比率越高,投资人收益越低,即当前我国股权再融资手段较为单一且效率不高。因此,需拓展监管主体,提升监管效率,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鹏  谷泽北  
近年来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对绩效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不同的结论。本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北京市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再融资后绩效指标下降的现象。本文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上坤  赵刚  董宣君  
财务报告的稳健性在企业与内外各方的契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可能会受之影响。以2000~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检验表明,会计稳健性水平越高的企业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越大,再融资费用率和再融资金额也越低。在多种稳健性测试下,这一结果仍保持稳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兆国  郑军  郭炜  杨清香  何威风  闫炳乾  
主持人:股权再融资是公司上市后进行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一般有配股和增发两种。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应该能够增加公司价值,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的市场反应是负面的,即公告后股票价格下跌,实施后长期业绩较差。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股权再融资被暂停一年后又重新启动。于是,上市公司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股权再融资竞赛",对此投资者却投了反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