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0)
- 2023(8831)
- 2022(7304)
- 2021(7236)
- 2020(6038)
- 2019(14347)
- 2018(13780)
- 2017(26718)
- 2016(14306)
- 2015(16398)
- 2014(16100)
- 2013(16456)
- 2012(15055)
- 2011(13470)
- 2010(13435)
- 2009(13054)
- 2008(13638)
- 2007(12434)
- 2006(11204)
- 2005(10616)
- 学科
- 济(64528)
- 经济(64451)
- 管理(60011)
- 业(55148)
- 企(50939)
- 企业(50939)
- 方法(33588)
- 数学(29532)
- 数学方法(29417)
- 财(26320)
- 务(19824)
- 财务(19791)
- 财务管理(19754)
- 企业财务(19083)
- 制(18026)
- 中国(17192)
- 贸(13644)
- 贸易(13629)
- 易(13376)
- 农(12712)
- 业经(12661)
- 体(12524)
- 银(12407)
- 银行(12406)
- 行(11680)
- 融(11359)
- 金融(11359)
- 体制(11143)
- 划(10206)
- 策(10166)
- 机构
- 大学(214999)
- 学院(209148)
- 济(100005)
- 经济(98321)
- 管理(89748)
- 理学(75486)
- 理学院(74815)
- 管理学(74089)
- 管理学院(73653)
- 研究(68144)
- 中国(61614)
- 财(51727)
- 京(45394)
- 财经(40494)
- 经(37240)
- 科学(33836)
- 所(33243)
- 中心(32090)
- 经济学(31629)
- 财经大学(30742)
- 江(29752)
- 北京(29606)
- 研究所(29117)
- 经济学院(28422)
- 商学(26711)
- 商学院(26494)
- 农(25667)
- 院(23802)
- 州(23711)
- 业大(23466)
- 基金
- 项目(126189)
- 科学(102289)
- 基金(99400)
- 研究(91372)
- 家(85247)
- 国家(84648)
- 科学基金(74743)
- 社会(63129)
- 社会科(60201)
- 社会科学(60184)
- 基金项目(51656)
- 自然(48188)
- 自然科(47241)
- 自然科学(47230)
- 自然科学基金(46528)
- 资助(42838)
- 教育(42150)
- 省(41739)
- 划(36800)
- 编号(34242)
- 部(31501)
- 教育部(28312)
- 成果(28188)
- 国家社会(27673)
- 重点(26938)
- 人文(26913)
- 中国(26497)
- 创(25566)
- 大学(25241)
- 制(24227)
- 期刊
- 济(110508)
- 经济(110508)
- 研究(66975)
- 财(46146)
- 中国(42213)
- 管理(39322)
- 融(28656)
- 金融(28656)
- 科学(27455)
- 学报(26023)
- 财经(22540)
- 大学(21428)
- 农(21057)
- 学学(20018)
- 经(19287)
- 经济研究(18558)
- 技术(16432)
- 贸(14962)
- 国际(14559)
- 问题(14099)
- 业经(13909)
- 农业(13831)
- 教育(13085)
- 世界(12911)
- 会计(12534)
- 财会(12429)
- 技术经济(11794)
- 业(10869)
- 理论(10776)
- 统计(10604)
共检索到334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本文采用标准事件研究法来考察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股价反应。与在国外给公众股东带来巨大溢价形成对比的是,MBO在中国没有给流通股东带来收益,市场对MBO公告没有做出任何显著反应。进一步对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理性进行检验和比较后发现投资者是理性的,MBO在中国既不属于“利好”,也不属于“利空”,且似乎有市场操纵嫌疑,必须进一步规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谭跃 夏芳
本文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代理问题及信息不对称严重和投资者非理性状况共存的特征,将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结合起来分析两者对股价的影响,进而分析两者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关系。通过划分平静时期和动荡时期,本文发现在不同的时期里,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导致的错误定价关系两者趋势并不总是一致;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在不同时期里分别主导着股价与公司投资的关系;而且在不同时期里,融资约束和换手率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投资者情绪 上市公司投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山 王静梅
上市公司管理者收购(MBO)对优化上市公司产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建立高效的企业家激励机制、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MBO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充分、收购价格不合理、国有资产的流失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监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立 龚光明
利用中国A股市场经验数据,文章检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否具有信息传递动机以及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年度盈余数据中操控性应计利润对公司未来业绩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从而在中国证券市场首次验证了盈余管理动机的"信息观";(2)随着投资者情绪的高涨,公司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减弱,同时机会主义动机倾向增加,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时,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得到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盈余管理 信息传递动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芳 谭跃 张跃龙
根据不同的股价影响主体,有关股价与企业投资关系的研究可归纳为两种视角:一是立足于企业内部,研究管理层操控对股价与企业投资关系的影响;二是立足于企业外部,研究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股价与企业投资关系的影响。本文基于管理层操控和投资者非理性视角,对股价与企业投资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就两者在假设前提和主要衡量指标、作用机制及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和述评,以期推动后续研究深入开展,并为我国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管理层操控 投资者非理性 股价 企业投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成龙
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投资者与经理层一起组成一个收购集团实施杠杆收购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不仅带动、推进了并购高潮,而且在企业机制、资本结构、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实例分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优化产权结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在此过程中损害国家、集体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上市公司 制度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波
一、引言200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等问题作出规定。在政策导向下,国内A股上市公司MBO潜潮涌动,我国的MBO从非正式的实验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大量公司在设计MBO方案,很多国外公司摩拳擦掌酝酿建立MBO基金,掀起了我国MBO的热潮。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此次的《暂行规定》对"管理层"这个概念做出准确界定,并相应扩大了外延;对资金来源、职工安置费等在以前的相关文件中设计粗略、不易厘清的问题,均在此次得以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铁军
运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的问答数据,从三个方面度量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提问的敷衍程度:回答的延迟性、回答的丰富性和回答的针对性。基于2010~201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内容,研究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的行为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敷衍投资者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崩盘风险越高;相对于主板和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对于敷衍投资者的行为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敷衍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会遭受"股价崩盘风险增加"的市场惩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小伟 王德正
本文选取已发生管理层收购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尽管实施管理层收购,股价发生很大波动,但总体上没有给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采用盈余管理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实施收购前一年,公司存在显著的调减公司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收购当年和下一年则又存在调增公司盈余的行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光
管理层收购被一些人认为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并能提高其绩效。理论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不仅不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而且在外部市场监控没有真正形成的情况下,将会使公司治理退步。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层收购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相反,大多数管理层收购后的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现象,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总的来看,管理层收购不能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的大方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尹海员 华亦朴
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为样本,收集整理样本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媒介使用手段和频率,分析其使用新媒介手段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偏好和规律,并分别就传统媒介和新媒介手段的应用水平对公司股价延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仍然以传统媒介手段为主,新媒介手段的应用水平较低;民营公司以及股权集中度低、规模大、高账面市值比、业务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公司更偏好使用新媒介手段;投资者关系管理渠道的丰富和使用频率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股价延迟水平,进一步看,传统媒介和新媒介手段对股价延迟的影响差异显著,新媒介手段使用水平的提高对降低股价延迟的作用更大。这些结论不仅证明了新媒介手段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股票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也为上市公司进一步改善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供了方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波 田悦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家雄 程小伟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实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收购,公众股东将会获得超额收益。本文选取已发生管理层收购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实施管理层收购尽管股价发生很大波动,但总体上没有给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本文就此结果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庆 朱迪星
本文在放松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中管理者"三目标"基本框架基础上,构建了考虑管理层持股影响下企业迎合投资行为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会抑制企业的迎合投资行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价格偏离的不同方向上有非对称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利用我国资本市场1998-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成员持股水平对企业迎合投资决策的影响,其结果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彬
股票价格的非理性变化是否会对资本配制产生重要影响呢?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回答这一问题。利用一个面板VAR模型,我们发现,对于高流通股比例的企业,与基本因素相正交的Tobin's Q冲击对投资有显著影响。但是,方差分解显示,投资波动中可由Tobin's Q解释的比例很低。这些证据意味着,非理性的股价变化虽然会对真实投资产生影响,但其作用相当有限。结果还显示,股价的非理性变化主要通过迎合渠道,而非股本融资渠道影响投资。
关键词:
非理性股价 企业投资 Tobin's Q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