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6)
- 2023(9617)
- 2022(8096)
- 2021(7744)
- 2020(6701)
- 2019(15903)
- 2018(15365)
- 2017(30032)
- 2016(16214)
- 2015(18851)
- 2014(18671)
- 2013(18974)
- 2012(17752)
- 2011(16154)
- 2010(15989)
- 2009(15157)
- 2008(15520)
- 2007(13818)
- 2006(11867)
- 2005(10833)
- 学科
- 济(75812)
- 经济(75721)
- 业(51410)
- 管理(50310)
- 企(43239)
- 企业(43239)
- 方法(39074)
- 数学(35456)
- 数学方法(35266)
- 财(25111)
- 中国(20467)
- 农(18307)
- 务(17875)
- 财务(17857)
- 财务管理(17823)
- 企业财务(17134)
- 贸(16312)
- 贸易(16306)
- 易(15959)
- 制(15577)
- 业经(14008)
- 学(13059)
- 农业(11940)
- 银(11624)
- 银行(11601)
- 融(11240)
- 金融(11238)
- 体(11037)
- 行(10990)
- 地方(10859)
- 机构
- 大学(246697)
- 学院(242530)
- 济(112578)
- 经济(110743)
- 管理(94235)
- 研究(83974)
- 理学(81543)
- 理学院(80693)
- 管理学(79641)
- 管理学院(79184)
- 中国(66623)
- 财(52677)
- 京(51632)
- 科学(47832)
- 所(42793)
- 财经(42720)
- 经(39179)
- 农(39073)
- 研究所(38708)
- 中心(37973)
- 经济学(36733)
- 江(33669)
- 经济学院(33477)
- 业大(33463)
- 北京(33253)
- 财经大学(32149)
- 农业(30861)
- 院(29423)
- 范(28907)
- 师范(28652)
- 基金
- 项目(157009)
- 科学(124645)
- 基金(118622)
- 研究(113080)
- 家(103273)
- 国家(102515)
- 科学基金(87745)
- 社会(75168)
- 社会科(71531)
- 社会科学(71510)
- 基金项目(62478)
- 省(56747)
- 自然(56026)
- 自然科(54789)
- 自然科学(54770)
- 自然科学基金(53899)
- 教育(51693)
- 资助(49821)
- 划(49247)
- 编号(43626)
- 部(37749)
- 成果(35589)
- 重点(35219)
- 发(32818)
- 教育部(32801)
- 国家社会(32387)
- 创(32226)
- 人文(31122)
- 中国(31081)
- 科研(30842)
- 期刊
- 济(116582)
- 经济(116582)
- 研究(73165)
- 财(44018)
- 中国(42661)
- 学报(36726)
- 农(34324)
- 科学(34250)
- 管理(33070)
- 大学(27851)
- 学学(26362)
- 融(24507)
- 金融(24507)
- 农业(23172)
- 财经(22373)
- 经济研究(20504)
- 经(19195)
- 技术(18659)
- 教育(17676)
- 业经(16527)
- 问题(16224)
- 贸(15806)
- 业(14303)
- 国际(13856)
- 世界(13638)
- 技术经济(13222)
- 统计(12316)
- 财会(11912)
- 理论(11308)
- 会计(11169)
共检索到35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肖成民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股权结构安排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具有利益侵占效应,即非流通股股东因无法获得股价上涨的收益而追求高额现金股利。非流通股股东较低的初始投资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其对高额现金股利的偏好。但相对来说,现金股利只是一种较弱的利益侵占方式,并且现金股利支付将增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难度,因此,证监会将现金股利支付作为再融资门槛的重要参数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
现金股利 利益侵占 再融资门槛 股利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成民
一、引言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财务决策,现金股利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热点。其中,学术界主要是基于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体行为的观察,解释现金股利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由于学术界进行的主要是观察研究,因此对于现金股利形成了不同视角下的多种解释,即所谓的"现金股利之谜"。与其他会计与财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曙光 黄志忠 薛云奎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否直接或以现金股利方式间接侵占公司资金一直是困绕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性问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发现现金股利和资金侵占同是大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二者具有可替代性,协整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二者不是弱外生变量。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资金侵占结合起来考虑,发现国有控股的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水平在前一阶段最高;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水平在后两阶段最高,但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低;社会法人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与国有法人控股股东无异,但其控股的公司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为严重;国有股控股的公司,其资金被侵占的程度介于二者之间。本文通过对公司股利政策的...
关键词:
现金股利 资金侵占 股权性质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清 张华 曲世友
现金股利政策常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存在差异。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和现金股利发放负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减弱利益侵占和现金股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考虑侵占成本的前提下,会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席彦群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武立东 张云 何力武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4年的面板数据,针对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集团治理现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集团治理的各因素对终极控制人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在集团治理条件下,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增加,终极控制人采取具有侵占效应的行为的激励越强。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调节作用,其中,股权结构中的内部股东集团比例增加会强化侵占效应的激励;董事会结构中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会抑制终极控制人的侵占效应行为。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在对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结构加强监管的同时,正确认识外部董事的作用、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并完善内部机制能够取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本文通过将现金股利区分为收益性和权益性现金股利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对不同性质现金股利政策的偏好。理论上证明并检验了大股东通过减少收益性现金股利和提高权益性现金股利进行利益侵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传统经典的股利理论都把现金股利政策看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并通过市场的反应对其进行检验。但是,它们都忽略了公司的“法律”性和控制权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法律”之一,它是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工具。控制权人利用现金股利挖掘利益侵占“隧道”可能有三种情况:经营者对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公司对债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侵占“隧道”———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
关键词:
现金股利 控制权 利益侵占 “隧道”挖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王冬年
现金股利可以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伴随着公司代理问题从股权高度分散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发展到股权集中时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现金股利代理理论也经历了从现金股利代理成本理论到利益侵占假说的演化过程。Roseff(1982)第一个将代理成本引入现金股利理论,然后由Easterbrook(1984)确立代理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而Jensen(1986)用自由现金流量解释了现金股利的代理成本理论,使其更具有可实证性;最后,由La Porta(1998,1999,2000)等人发展成为在股权集中背景下的利益侵占假说。
关键词:
代理成本 现金股利 利益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中小股东 侵占动机 净收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利辉 范乙凡
两权分离是否带来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本文在第二代理问题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家族转移假说",分析了财富转移的具体手法,讨论保护中小股东的基本机制。使用1344家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数据,我们发现,家族控股公司的两权分离引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利益侵占,显著降低了IPO长期回报率。分析利益侵占的具体机制,本文发现,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加大,家族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提高,资本支出降低,股利分配减少,关联交易增多。经理层激励和股东监督能够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但是,保护中小股东的根本举措在于改善股权结构和提高法治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吕长江 金超 韩慧博
文章认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我们选取1997~2004年深沪两市610家上市公司,组成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联立方程,扩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资本结构对管理者利益侵占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负债融资不能抑制管理者的利益侵占行为;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倒U型”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支持动态权衡理论,证实了目标资本结构的存在,同时,管理者利益侵占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资本结构 管理者利益侵占 公司业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清泉 罗党论
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通常会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进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本文认为现金股利发放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不能对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现金进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尚不明显。
关键词:
现金股利 大股东 利益输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