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9)
- 2023(10434)
- 2022(8942)
- 2021(8744)
- 2020(7649)
- 2019(18401)
- 2018(18334)
- 2017(35552)
- 2016(19109)
- 2015(22406)
- 2014(22204)
- 2013(22278)
- 2012(20491)
- 2011(18545)
- 2010(18825)
- 2009(17761)
- 2008(17688)
- 2007(15860)
- 2006(13643)
- 2005(12401)
- 学科
- 济(84347)
- 经济(84266)
- 业(57731)
- 管理(57124)
- 企(48874)
- 企业(48874)
- 方法(44622)
- 数学(40613)
- 数学方法(40021)
- 财(24994)
- 中国(22576)
- 农(20279)
- 制(19809)
- 贸(17959)
- 贸易(17950)
- 易(17554)
- 务(16921)
- 财务(16870)
- 财务管理(16822)
- 企业财务(16059)
- 业经(15798)
- 学(14821)
- 银(14789)
- 银行(14768)
- 体(14197)
- 行(14075)
- 融(13667)
- 金融(13665)
- 农业(13023)
- 地方(12233)
- 机构
- 大学(280141)
- 学院(277674)
- 济(121459)
- 经济(119187)
- 管理(109345)
- 理学(94373)
- 理学院(93399)
- 研究(93057)
- 管理学(91741)
- 管理学院(91243)
- 中国(75310)
- 京(59306)
- 财(56441)
- 科学(54656)
- 所(47180)
- 财经(45267)
- 农(43111)
- 中心(43066)
- 研究所(42753)
- 经(41366)
- 江(39386)
- 业大(38736)
- 北京(38266)
- 经济学(38157)
- 经济学院(34523)
- 农业(34107)
- 财经大学(33881)
- 范(33644)
- 师范(33325)
- 院(32974)
- 基金
- 项目(180136)
- 科学(142202)
- 基金(133543)
- 研究(129778)
- 家(116203)
- 国家(115349)
- 科学基金(99098)
- 社会(83241)
- 社会科(79102)
- 社会科学(79081)
- 基金项目(69773)
- 省(67143)
- 自然(64640)
- 自然科(63239)
- 自然科学(63222)
- 自然科学基金(62146)
- 教育(60792)
- 划(57761)
- 资助(57409)
- 编号(51834)
- 成果(42402)
- 部(41936)
- 重点(40665)
- 发(37331)
- 创(36993)
- 教育部(36260)
- 课题(35233)
- 科研(35180)
- 国家社会(34944)
- 创新(34728)
- 期刊
- 济(126685)
- 经济(126685)
- 研究(80961)
- 中国(52109)
- 财(46274)
- 学报(41013)
- 管理(39787)
- 科学(38624)
- 农(37858)
- 大学(31405)
- 学学(29596)
- 融(27668)
- 金融(27668)
- 农业(25735)
- 教育(25146)
- 技术(24548)
- 财经(22877)
- 经济研究(22149)
- 经(19572)
- 业经(18766)
- 问题(16814)
- 统计(16282)
- 贸(16029)
- 业(15878)
- 技术经济(14791)
- 策(14271)
- 国际(14261)
- 世界(14116)
- 决策(13103)
- 理论(12912)
共检索到409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琰
本文探讨中国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模式的演变及其成效问题。作者认为仅凭中国证监会之力无法减少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混乱无序 ;中国证监会减少实质性审批 ,市场未必更乱 ;中国当前的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模式未必能达到立法者期望的目标。本文通过对监管模式本身的评价 ,提出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应当采用以信息披露为主的监管模式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收购 证券监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新
SEC对并购的监管只是美国国家对并购监管总体系里的一小部分,美国有强有力的各州对并购的实质性监管,有较强的民间维权的法律诉讼渠道,还有其他一系列监督和监管渠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宇
本文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公司监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涛
上市公司收购作为一种重大的证券交易行为各国均对其实行不同程度的监管。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各国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二种体制,即政府型监管体制和自律型监管体制。同时,从对收购者、目标公司董事会和收购中的欺诈行为三个方面阐述了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基本内容。最后,结合中国目前对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收购,监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龙正林
《公司法》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确立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基本法律制度,中国证监会也通过《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细化了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规则与操作流程。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还不能完全适应日趋市场化、复杂化的收购行为法问题。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制度分析的方法,重新梳理与审视我国现有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新兴+转轨"的特点对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提出更为细致的设计方案,以推动立法者、监管者与学者们在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上市公司收购 法律 监管证券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咏梅 滕飞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政府同时扮演着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角色,政府的双重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本文从包括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投资者和政府在内的更大范围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监管模式。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政府的监管措施也要有所不同,才能使政策设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可以通过预先设定合理的政策来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最终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效用达到最优状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蒋溢峰 蒋曦
收购实践中,上市地监管机构根据属地原则实施监管,公司所属地监管机构根据属人原则或者后果原则实施监管,一项收购可能面临双重乃至多重监管,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管辖权冲突由此产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勤
管理层收购对于激励经理人员和改造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正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一大热点。规范、防范管理层收购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监管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并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监管结合 ,相关部门配合的多层次、多角度监管体系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和平 曹家和
在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兴起的背景下,本文针对有关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监管问题,通过博弈论模型探讨了促使外资在并购中减少违规行为的因素。最后,本文指出:完善中国外资并购的相关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管者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力度是解决我国外资并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外资并购 监管 上市公司 博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楼秋然
2002年,美国通过强制性色彩浓厚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试图收紧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监管。然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并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其最重要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好的公司治理因公司而易"的事实。任意性监管模式由于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周全保护、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柠檬市场等缺陷,不能作为应对危机的监管模式。"遵守或者解释"规则因为兼具强制性与任意性监管模式的优点,体现出既能维持公司治理的必要弹性,又能有效保护投资者、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优势。未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应当完成向遵守或者解释规则的转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明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与上市公司融资相关的问题逐渐显现,如果在融资过程中,无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采用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利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楼秋然
2002年,美国通过强制性色彩浓厚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试图收紧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监管。然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并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其最重要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好的公司治理因公司而易"的事实。任意性监管模式由于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周全保护、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柠檬市场等缺陷,不能作为应对危机的监管模式。"遵守或者解释"规则因为兼具强制性与任意性监管模式的优点,体现出既能维持公司治理的必要弹性,又能有效保护投资者、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优势。未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应当完成向遵守或者解释规则的转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化成 陈晋平
The exposure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purchase plays a leading part in controlling purchase by listed companies. As has been verified by the history of information exposure (IE) system in such countries as Britain and America, the peculiarity of this kind of buying makes all t...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辑 胡春阳
鉴于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的危害,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质量欺骗的行为和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均衡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质量欺骗行为是不可避免的。文章同时分析了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惩罚系数、监管成本、质量欺骗额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质量欺骗发生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质量监管 博弈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芬莲 程安林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与监管的博弈模型,在对其博弈均衡求解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博弈双方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会计监管博弈模型,提出了遏制和消除会计造假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会计监管 监管博弈 混合战略 纳什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