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8)
2023(16533)
2022(14216)
2021(13222)
2020(11305)
2019(25981)
2018(25179)
2017(48456)
2016(26424)
2015(29560)
2014(28939)
2013(29018)
2012(26560)
2011(23952)
2010(23534)
2009(21733)
2008(21548)
2007(18651)
2006(16213)
2005(14264)
作者
(77751)
(64772)
(64150)
(60937)
(41222)
(31033)
(29103)
(25497)
(24631)
(22937)
(22019)
(21941)
(20474)
(20266)
(20031)
(19805)
(19440)
(19289)
(18590)
(18521)
(16248)
(15706)
(15651)
(14575)
(14388)
(14281)
(14229)
(14079)
(12950)
(12678)
学科
(106952)
经济(106826)
管理(79348)
(77434)
(65230)
企业(65230)
方法(52567)
数学(46487)
数学方法(46080)
(31916)
中国(28563)
(27277)
业经(22875)
(22564)
(22307)
财务(22244)
财务管理(22205)
(21748)
贸易(21737)
企业财务(21223)
(21153)
(20397)
农业(18387)
地方(18233)
(16235)
银行(16165)
技术(16129)
环境(16124)
(15778)
金融(15777)
机构
大学(380834)
学院(375749)
(154916)
经济(152006)
管理(148842)
理学(130036)
理学院(128612)
研究(128564)
管理学(126513)
管理学院(125858)
中国(97138)
(81192)
科学(80074)
(70746)
(66535)
(65465)
研究所(59967)
业大(59944)
财经(57847)
中心(57159)
(53001)
农业(52752)
(51854)
北京(51346)
经济学(47467)
(46443)
(46087)
师范(45877)
财经大学(43519)
经济学院(43092)
基金
项目(261798)
科学(205408)
基金(193050)
研究(184537)
(171214)
国家(169855)
科学基金(144884)
社会(118297)
社会科(112295)
社会科学(112267)
基金项目(102681)
(99068)
自然(96539)
自然科(94346)
自然科学(94317)
自然科学基金(92681)
(84958)
教育(83982)
资助(80088)
编号(72256)
重点(58837)
(58610)
成果(57700)
(54356)
(54283)
科研(50958)
创新(50731)
教育部(50008)
国家社会(49503)
课题(49134)
期刊
(159954)
经济(159954)
研究(108623)
中国(66706)
学报(66671)
(58843)
科学(58610)
(55428)
管理(53236)
大学(49753)
学学(47245)
农业(40758)
教育(34087)
(32584)
金融(32584)
技术(28984)
财经(28731)
经济研究(27242)
业经(24563)
(24485)
(22553)
问题(21073)
(18443)
(18365)
科技(18209)
技术经济(18166)
理论(17419)
图书(17241)
业大(17078)
世界(16263)
共检索到539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何威风  周婕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18%左右,与新兴市场的国家相近,但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律制度、公司规模、公司盈利状况、负债融资比例及结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而行业保护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淑娥  王映美  
现有研究表明,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权来"掏空"上市公司,从而荻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本文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小做出计量,并从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其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对董事会控制度越高,越容易引发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股权制衡度对"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攫取;在大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比例越大,且董事长由大股东单位派出能够使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高企。笔者建议将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凤  董艳  
本文探讨了大股东私有利益和股权结构对海外上市决策的影响。研究证明,控制性股东的现金流权对企业海外上市决策的影响呈正"U"形。原因在于,控制股东在国内上市实施"隧道行为"获得的额外收益更多,并随现金流的增加而增加,海外上市动机减弱;当现金流权达到一定水平后,控制股东能够从企业海外上市价值增长中分享更多的现金流收益,而私有收益却在减弱,导致海外上市动机逐渐增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昭灶  李善民  
以2000年以前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关联资金往来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在大股东控制下,容易出现大股东以资金占用等形式获取私有收益,从而损害公司经营绩效的现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琳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这种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终极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表明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加剧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昌文  蒲自立  杨安华  
本文比较分析了度量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不同方法,构建了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数据库,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除宏观因素外,公司规模、交易价格、公司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也会影响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磊  徐向艺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化成  李春玲  卢闯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的概念出发,以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以及集团控制性质作为控股股东的特征变量,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的上述3个特征显著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萍  沙珍珍  石校顺  蔡永峰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性并购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发生掏空性并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发动掏空性并购的动机呈倒"U"型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成本越高,从而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发生掏空性并购的成本越少,收益越大,因此掏空性动机越强。公司成长性越好,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小。资产负债率越高,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汉超  
在公司运营中,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拥有股权上的优势和控制公司经营活动的知识优势,于是大股东能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尽管公司经营者的信息优势对大股东形成制衡,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也对大股东形成竞争威胁,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依然能在公司合约范围内一直存在,其原因是大股东能通过改变对经营者的支付以满足经营者的激励和参与条件,而大股东控制权成本的存在又使得任何外部控制权竞争者都不可能消除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是一种信息租金和权力租金的结合体,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均衡选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明桂  夏新平  
本文分析控股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关联交易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由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无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控股股东不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席位比例越高,关联交易越多,这意味着控股股东确实能够借助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国平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文章研究了控股股东所有制性质及其变更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的国有性质中,国家股对公司业绩有显著负面影响,但国有法人股对公司业绩有不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所谓"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主要体现在国家股所有者缺位,而不在于国有法人股;控股股东的国有性质本身并非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原因,关键是国有资本的投资是由谁来进行的,以及如何对国有资本进行有效监管。第二,控股股东的私有性质对公司业绩有正面影响,但不显著。这可能是私有控股股东隐瞒利润的结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阎大颖  
传统的客户效应、信号传递效应和管理层代理成本等股利理论均不能充分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的“派现热”派现行为。本文对 1999 年 ~2002 年我国 A 股一般行业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倾向与公司股权结构的流通性和集中度具有显著的内在联系,非流通控股股东以现金股利进行“圈钱”是造成上市公司热衷派现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所有制性质的改变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总体上,控股股东所有制性质在国家股、国有法人股以及私有股之间的变更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性影响。第二,同控股股东的国家股或私有股性质相比,控股股东变更为国有法人股更可能改善公司业绩。所谓"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主要体现在国家股所有者缺位。第三,控股股东的私有性质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私有控股股东隐瞒利润的结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蓓  潘爱玲  王英英  
企业的股权结构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对投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制为出发点,通过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程度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公司兼具支持与掏空双重影响。但总的来说,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使得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更具有长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