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06)
2023(17959)
2022(15451)
2021(14579)
2020(12191)
2019(28204)
2018(27429)
2017(52829)
2016(28389)
2015(31702)
2014(31269)
2013(30807)
2012(28119)
2011(25022)
2010(25057)
2009(23078)
2008(22120)
2007(18731)
2006(15972)
2005(14057)
作者
(78535)
(65313)
(64500)
(61782)
(41674)
(31191)
(29503)
(25522)
(24666)
(23092)
(22111)
(21995)
(20438)
(20391)
(20162)
(20114)
(19314)
(19247)
(18713)
(18639)
(15897)
(15881)
(15747)
(14860)
(14486)
(14405)
(14358)
(14008)
(13034)
(12865)
学科
(112993)
经济(112868)
管理(83385)
(79832)
(67238)
企业(67238)
方法(56739)
数学(49671)
数学方法(49091)
(32131)
中国(31223)
(29162)
业经(24385)
(22987)
(21831)
贸易(21816)
(21703)
财务(21629)
财务管理(21556)
(21253)
(20837)
企业财务(20606)
地方(19746)
农业(19350)
技术(17868)
理论(17528)
(17183)
环境(17135)
(16936)
金融(16934)
机构
大学(397162)
学院(393592)
(162298)
经济(159178)
管理(158359)
理学(138819)
理学院(137372)
管理学(135030)
管理学院(134320)
研究(129232)
中国(98357)
(83772)
科学(78086)
(74770)
(63006)
财经(61511)
(59563)
中心(58848)
研究所(57412)
业大(57055)
(56435)
(53798)
北京(52297)
经济学(50371)
(50122)
师范(49649)
(47499)
农业(46753)
财经大学(46442)
经济学院(45645)
基金
项目(276243)
科学(218986)
基金(204274)
研究(201082)
(178089)
国家(176673)
科学基金(152924)
社会(129621)
社会科(122989)
社会科学(122957)
基金项目(107796)
(104464)
自然(99473)
自然科(97199)
自然科学(97175)
自然科学基金(95461)
教育(92634)
(88813)
资助(84612)
编号(80275)
成果(64430)
(62426)
重点(61574)
(57370)
(57294)
国家社会(54496)
课题(54443)
教育部(54238)
创新(53623)
科研(53369)
期刊
(164679)
经济(164679)
研究(114201)
中国(71921)
学报(61246)
(58327)
科学(56902)
管理(56362)
(52786)
大学(47475)
学学(44878)
教育(39511)
农业(37089)
技术(32575)
(32347)
金融(32347)
财经(29834)
经济研究(28543)
业经(25997)
(25535)
问题(21489)
(19705)
(18392)
(18274)
技术经济(18188)
理论(17934)
科技(17838)
图书(17834)
统计(17694)
财会(17067)
共检索到559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荣  刘星  刘斌  
外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治理效应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文章运用Logist回归方法,以1999~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CEO变更为视角,通过研究CEO变更与"非标"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CEO变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非标"意见下,CEO变更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强于标准审计意见公司;不过,"非标"意见并没有增强CEO变更对两职分离与股权制衡的敏感性。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外部审计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表明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有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荣  刘星  
我们选择相对操控前业绩(ABROA)刻画公司的真实业绩,通过对CEO变更期间ABROA变化的分析,检验了CEO变更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相对操控前业绩变化与CEO非常规变更显著正相关,但与常规变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这至少说明CEO非常规变更机制是有效的。常规变更与非常规变更的比较表明,竞争是CEO变更机制有效性得以发挥的关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薄澜  姚海鑫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利用沪市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从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股权集中度、董事及监事持股、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及资产规模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审计师变更显著负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育红  
为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项目标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第一大股东有动机和能力去监督管理层,薪酬机制能够对管理层起到激励作用,声誉惩罚机制有利于对经理层产生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斌  陈凌云  
当前,国内外监管政策日益重视审计委员会在保障财务报告质量中的作用。事实上,审计委员会是否已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是一个实证检验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比较低,与此同时,随着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增强、权威性的提高、主任委员独立性的增加,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能有效地发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文芳  
及时更换不称职的管理者是公司治理制度有效的重要标志。文章以2006-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管理者信心对其职位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程度与因公司业绩欠佳导致的离职显著负相关,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当公司所在地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自信程度愈高的管理者愈可规避因业绩欠佳带来的离职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秋莉  门明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了我国CDM项目交易的有效性,即将衡量碳交易有效性的标准设定为能够使企业股票产生价值溢价,实证检验了碳交易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市表现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发布CDM项目注册公告当日,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对事件窗及事件发生后15个交易日的检验显示,公告没有使股市产生显著为正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对沪市和深市的对比检验表明,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当日,两市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跃堂  涂建明  
本文基于2002~200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及其正常运转的基本数据,并立足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所赋予审计委员会的基本治理职能,以审计意见和事务所变更为反应变量,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不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一结果证实审计委员有效履行了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和沟通协调的职能,并从审计质量的层面反映了监管层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没有发现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之间存在相关性,因而本文没有获得审计委员会实现有效监督职能的证据。本文还认为,现行的年度报告对审计委员会等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活动和履职情况的...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皮莉莉  
使用沪深325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997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CEO权力与强制性CEO变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CEO兼任董事长、外部董事和依存董事的比例、大股东代表的身份以及CEO的任职时间的长短等能显著增加CEO的权力,降低CEO被强制更换的可能性;而CEO的持股比例及其教育背景等西方国家CEO的重要权力源泉,却不能增强中国上市公司CEO的权力,降低其被强制更换的可能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美玉  
本文以2006—2008年发生CEO强制性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CEO强制性变更及继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强制性变更后的企业绩效好于变更前的企业绩效;外部继任的企业绩效好于内部继任;在不同经营水平下,两种继任模式的企业绩效明显不同。为此,提出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必须完善上市公司CEO的任免机制,合理选择CEO的继任模式,加快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超鹏  叶小杰  吴世农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首次从CEO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后是否被撤换的角度来考察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实证检验发现:(1)大约有三分之一的CEO在并购之后三年内被非自愿变更,其中被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变更的CEO占28%,而被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也就是因公司控制权变更而撤换的CEO占6%;(2)并购公告前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越差,CEO在并购后3~5年内越可能被非自愿变更;(3)同样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民营企业CEO被变更的概率远高于国有企业,究其原因可能是民营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即公司控制权市场在约束CEO行为方面比国有企业有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顿巧玲  李勇  
较弱的内部控制会增加会计错误存在的可能性及发现错误的难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审计师需要扩大工作范围和实施额外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导致更长时间的审计延迟。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上市公司审计延迟的影响,旨在为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过新伟  胡晓  
本文以1998~2010年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从财务困境恢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等因素对困境恢复("摘帽")的影响。研究表明,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示出ST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效率。研究也发现,CEO的不同继任特征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外部继任者和有职业经验的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和无职业经验的继任者而言,更有助于ST公司恢复。这些结论对中国ST公司频繁发生CEO更换的现象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万伦来  潘星星  
基于2005-201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理论解析CEO权力强度、职位变更与薪酬激励间作用机理,重点考察CEO权力-薪酬敏感性关系以及职位变更对这一关系的调节效应,并借助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变量间作用展开逐层检验。研究发现:CEO权力强度提升对薪酬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且权力强度-薪酬总额敏感度显著高于年薪报酬;职位变更对两者间关系发挥调节效应,其中权力强度-年薪报酬敏感性受到抑制,权力强度-薪酬总额敏感性反而得到促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晓霞  程秀生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在企业内在需求和外部制度约束下,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革是否是有效的,是否促进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文章从经营者更替的视角,分析了该问题。在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经营者更换的现状、考察更换的原因以及可能引起的一些结果的基础上,说明民营上市公司经营者更替的可能性与绩效呈负相关,内部人继任较外部人继任有更好的绩效的改善。研究结果证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是有效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