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3)
2023(11409)
2022(9479)
2021(8928)
2020(7165)
2019(16788)
2018(16381)
2017(31386)
2016(16979)
2015(19258)
2014(19087)
2013(19128)
2012(18421)
2011(17015)
2010(17229)
2009(16095)
2008(16429)
2007(14552)
2006(13458)
2005(12748)
作者
(49301)
(41207)
(41027)
(38978)
(26825)
(19633)
(18486)
(15790)
(15768)
(14724)
(14406)
(13870)
(13435)
(13376)
(13289)
(12729)
(12171)
(12036)
(11987)
(11465)
(10560)
(10125)
(10058)
(9622)
(9383)
(9238)
(9101)
(8935)
(8359)
(8185)
学科
(87136)
经济(87040)
(50616)
管理(48195)
(41089)
企业(41089)
方法(34058)
数学(29559)
数学方法(29372)
中国(26977)
(23082)
地方(21525)
(21433)
业经(18314)
(16505)
贸易(16490)
(16377)
(15983)
(15822)
(15328)
财务(15309)
财务管理(15283)
农业(15007)
企业财务(14771)
(14497)
金融(14496)
(14274)
银行(14252)
(13780)
(12905)
机构
大学(256401)
学院(253861)
(117350)
经济(115436)
研究(95855)
管理(92538)
理学(78539)
理学院(77587)
管理学(76533)
管理学院(76056)
中国(75577)
(56316)
(56034)
科学(53951)
(49131)
财经(44090)
研究所(44001)
中心(40885)
(40280)
(38935)
经济学(38132)
(37561)
北京(36765)
(34465)
经济学院(34309)
师范(34163)
(33933)
财经大学(32905)
业大(31646)
(30252)
基金
项目(156553)
科学(124869)
基金(116431)
研究(116101)
(101210)
国家(100393)
科学基金(85454)
社会(77551)
社会科(73708)
社会科学(73693)
基金项目(60221)
(57208)
教育(52674)
自然(52298)
自然科(51118)
自然科学(51100)
自然科学基金(50261)
(49449)
资助(48588)
编号(44731)
(38784)
成果(38413)
(36841)
重点(36093)
国家社会(33267)
(32121)
教育部(32100)
发展(31980)
课题(31877)
中国(31664)
期刊
(135487)
经济(135487)
研究(85695)
中国(53601)
(44995)
学报(37265)
管理(37212)
(36975)
科学(36467)
(29487)
金融(29487)
大学(28871)
学学(27065)
教育(26588)
农业(25440)
财经(23591)
经济研究(23251)
(20365)
业经(20033)
技术(19624)
问题(18136)
(16717)
世界(15570)
国际(15398)
(14255)
技术经济(12869)
统计(11458)
现代(11398)
经济问题(11264)
会计(11107)
共检索到404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章卫东  
一、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之"谜"增发新股(SEO)是欧美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后续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外,增发新股包括上市公司在证券管理部门登记后向社会公开增发新股,以及上市公司不需要在证券管理部门登记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增发股票,即私募发行两种方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亚平  杨云红  毛小元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A股市场增发和配股两种再融资方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融资成本大小,研究上市公司股票增发过程中的“股票市场择时性”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点工作:(1)验证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也存在“股权融资之谜”,且间接成本理论不能解释“股权融资之谜”;(2)利用“股票市场择时性”假说来解释“股权融资之谜”,并且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解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力  王汀汀  王震  
本文对我国A股市场增发的市场反应和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 ,证实了增发公告具有显著的负价格效应。分析表明 ,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不能由增发规模、公司杠杆率水平、预期盈利稀释等因素来解释。论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二元股权结构的现实 ,提出在二元股权结构下 ,非流通股大股东利用增发流通股中所含的“流通权”价值进行“圈钱”的行为导致增发的负价格效应的解释。同时 ,论文也指出了国内部分研究在样本和方法上的不足和缺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文学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增发过程中必须发生若干次公告,进行信息披露,那么对于哪些事件市场反应表现得更为敏感呢?增发新股进程中典型事件有:年报披露、董事会预案公告、临时性股东大会公告、股东大会公告、证监会批准公告、新股上市。以上述事件发生日为基准日,构造[-10,10]时间窗口,如果上一周或下一周涨跌幅超过某个阈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楠  
系统地研究了股票增发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动因。分析了2001年我国公布股票增发信息的一些公司的股价变动和影响股价效应的相关因素,计算出了我国股价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股价变动的相关系数。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新建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各类股东权益的影响,发现增发新股将导致股东权益的转移;非流通股股东因增发新股而获益,倾向于增发新股及提高增发股票价格和规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革平  
一、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历史的简单回顾上市公司以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是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做法。在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历史相对较短。1997年7月,上菱电器的成功增发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单一的再融资格局被打破。2000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宏  景舒婷  国超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告日及正式实施前后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了其增发后12个月的长期股价表现。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公告日前有显著的市场预期反映,投资者普遍看好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并认为此事件为利好事件,定向增发实施后一个月内也产生了正的市场效应,但定向增发中长期却呈下滑趋势,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路  
一、引言中国资本市场创建于1990年代初期,伴随着过去20年的不断改革、发展与创新,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制度性变革。新股发行制度依次历程3个主要阶段,即从1990年末至1999年7月的"审批制",从1999年7月到2004年2月的"核准制",以及2004年2月至今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梦军  万勇  王向晖  
本文用实证方法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告日前后的股票超额收益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公告日前股 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就开始下跌,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市场认同度较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琦  陈鹄飞  
中国证监会提高申请增发新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后,满足更加严格增发新股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后的股价收益率要显著高于同行业、同规模未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且其相对于行业一般水平的超额资产盈利能力在发行新股后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在增发新股政策相对宽松时期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发行后的股价收益和会计业绩并不突出。这表明增发新股政策的变更能够筛选出优质的上市公司,并能有效配置资源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  董青马  
我国证券市场增发新股的总体容量一再攀升,而另一方面增发新股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并存在大量变更资金使用用途的行为。本文通过行为金融学的市场时机理论等来分析这一矛盾,认为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和股市发展程度决定的公司经理和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因此建议在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注意对公司经理的监督并健全激励机制,最终使公司经理行为理性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百三  陈霆  
自2000年起,由于上市公司发行新股规则的变化,使许多国内上市公司“弃配改增”,也使许多外资股纷纷增发A股,采取了“由外转内”的再融资方式,这已成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大潮流。但是,上市公司大规模增发新股会带来一些危害,管理层必须注意有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