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2)
2023(11754)
2022(10330)
2021(10053)
2020(8375)
2019(19763)
2018(19442)
2017(37835)
2016(20360)
2015(23143)
2014(22868)
2013(22878)
2012(20930)
2011(18972)
2010(18464)
2009(16872)
2008(16506)
2007(14056)
2006(12208)
2005(10868)
作者
(56826)
(47103)
(46704)
(44546)
(30252)
(22489)
(21326)
(18601)
(17935)
(16621)
(16121)
(15896)
(14915)
(14701)
(14581)
(14526)
(14062)
(13789)
(13459)
(13376)
(11538)
(11519)
(11229)
(10596)
(10426)
(10416)
(10351)
(10176)
(9284)
(9210)
学科
(83115)
经济(83018)
管理(61266)
(58928)
(50598)
企业(50598)
方法(40868)
数学(36005)
数学方法(35703)
(24492)
中国(22926)
(19810)
(17374)
财务(17315)
财务管理(17289)
业经(17151)
(16604)
贸易(16595)
企业财务(16564)
(16243)
(16223)
(15260)
地方(13912)
(13184)
农业(13054)
环境(12551)
(12330)
银行(12296)
理论(12180)
技术(12094)
机构
大学(289967)
学院(285186)
(120555)
经济(118295)
管理(117270)
理学(102220)
理学院(101152)
管理学(99728)
管理学院(99218)
研究(97017)
中国(74548)
(62158)
科学(57676)
(54872)
(47856)
财经(44732)
研究所(43726)
中心(42943)
(41085)
(40650)
北京(40134)
业大(39809)
(37476)
经济学(36733)
(36054)
师范(35771)
(35099)
财经大学(33774)
经济学院(33248)
农业(31862)
基金
项目(196958)
科学(155751)
基金(146105)
研究(144879)
(126762)
国家(125778)
科学基金(108556)
社会(92457)
社会科(87758)
社会科学(87737)
基金项目(77949)
(72411)
自然(70625)
自然科(68997)
自然科学(68981)
自然科学基金(67781)
教育(65618)
(62342)
资助(60911)
编号(57936)
成果(47103)
(45275)
重点(43413)
(40824)
(40596)
教育部(39316)
课题(38826)
国家社会(38410)
人文(37903)
创新(37893)
期刊
(124791)
经济(124791)
研究(86559)
中国(49661)
学报(42681)
管理(42590)
(42116)
科学(40593)
(36029)
大学(32633)
学学(30604)
教育(27943)
农业(25895)
(25075)
金融(25075)
技术(22681)
财经(21921)
经济研究(20978)
(18625)
业经(18215)
问题(16283)
理论(14797)
图书(14646)
(14332)
(14240)
技术经济(13772)
世界(13552)
实践(13331)
(13331)
科技(12993)
共检索到410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门宁  吕建军  
以可转换债券折价为切入点,研究可转换债券折价时的套利策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缺乏融券做空机制,不能在可转债折价时买入可转债同时融券卖出正股,因而经典套利策略无法实施。通过对市场数据分析以及不同策略之间对比研究,选择了负溢价率转股套利策略,并对此策略进行了优化,即在尾盘时买入处于转股期且折价率达到一定阈值的可转债并申请转股,次日早盘集合竞价期间卖出转股得到的股票,从而实现套利。在综合考虑单次投资收益均值、交易策略触发频数、实际净收益率的前提下,最终选择平价溢价率为-0.5%为交易策略的触发值。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单次执行策略的平均收益率为0.45%,在95%的置信度下,置信区间为(0.18%,0.72%),认为策略有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玉罡  王伟洲  
文章在对2004-2010年中国的开放式基金抛售股票的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基金在面临赎回压力时倾向抛售市净率低、换手率高的股票,抛售时会引起这些股票产生显著的折价,但在抛售期后这些股票会产生价格反转。投资者可以利用公开的信息筛选被基金抛售的股票,并构建相应的投资组合来获取抛售期后价格反转带来的收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海帆  
以2001年至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出发探讨了政府干预对公司多元化经营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由于政府对政治目标的考虑及管理者对权力的追求,使得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实行多元化经营。此外,与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上市公司相比,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实施多元化经营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多元化折价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芸春  
控制权套利是现代公司治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所有权属性无关。本文基于经济学中的套利理论,分析了上市公司中控制权溢价产生的基础,并建立了基本模型,进而指出,由控制性股东独享的控制权溢价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套利行为。一方面,套利行为创造了巨大的非经营性利润,另一方面,过度的投机和套利也会导致公司经营失败。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以企业的资金循环作为基本分析框架,剖析了控制权套利行为的诸多手段,并就如何防范控制权套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德明  邓璠  
国外研究者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存在着多元化折价问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多元化折价现象是否存在以及多元化折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关研究却很少。文章通过计算超额价值,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多元化折价的主要因素。文章还发现,多元化扩张行为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水平的上升,从而使多元化折价问题更为严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谢晓冬  
本文在对现有的26只封闭式基金和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跟踪误差和相对风险系数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6只基金作为投资组合,检验了该基金组合和沪深300指数的协整关系,并用规划求解得出基金组合中各基金最优权重的理论值。进而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利用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配合股指期货进行套利的原理,对该基金组合和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进行实证分析,证明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与股指期货进行期现套利的可行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庆峰  陈超  
针对封闭式基金折价,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全新的折价机理模型,指出过往研究的不足在于套利替代效应的忽略和隐性交易费用问题。基于我国20只封闭式基金2002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的样本数据,分段研究证实如下结论:(1)以投资者风险规避为前提的套利替代效应的确是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力之一,在2006年如果假设无风险利率为5%和剩余到期期限8年,该效应将导致基金折价约11.4%;(2)2006—2007年A股市场大牛市阶段,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使得套利替代效应转为罕见的负值;(3)过去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较高,主要和股权分置制度缺陷、股指期货缺位以及基金委托代理关系三个方面的隐性交易费用较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龚其国  陈凉  
可转债是由债券和奇异期权组成的混合金融衍生工具。文章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股价运动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为可转债定价。其中,运用GARCH(1,1)模型对股票价格的波动率进行动态刻画,并考虑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和违约风险对贴现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此模型对可转债的定价表现较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建  
可转债作为一种中间性投融资工具,有利于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股权融资比例过高、投资品种单一等。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存在着规模小、流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因而不适合短期套利行为。文章认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可以从适当延长可转债的期限、放宽市场利率以及扩展交易主体等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饶刚  常松  
在缺乏卖空机制的环境下,可转债相对价值的实现将主要来源于转债与股票之间的资产替换。尤其是在杠杆放大的资产替代策略下,可转债投资的盈利模式将出现根本性变化,股票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策略应用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从对冲套利的角度,通过对等额和杠杆放大资产替换策略的模拟与分析,就资产替换策略的应用环境、杠杆选择与实证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叶建华   陈晓辉  
现金作为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和支付风险增加企业价值,但在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中,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也可能会损害企业价值。本研究立足中国资本市场现实背景,探究投资者情绪及有限套利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股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显著为正值;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上市公司持有现金的正向资产定价效应更加明显;在信息透明度低、股票换手率高、股价触及涨跌停次数多、股票交易额高等有限套利程度较高的样本中,上市公司正向现金持有价值更加明显。本研究提供了有关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持有现金具有资产定价效应及投资者情绪、有限套利因素影响资产定价的具体证据,这对上市公司优化现金管理及监管部门优化监管措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丽梅  
现有关于定向增发折价的研究均以2007年11月之前牛市期间增发公司为样本,样本量较小,本文以我国2006年5月至2008年底包含较完整市场周期间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更为科学的折价衡量方法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股票的折价较高。且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参与认购时,定向增发股票的折价率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认购组,控股股东认购比例越高,折价率越高,大股东通过高折价转移财富的动机越强;当大股东认购比例与原持股比例差额越大时,折价率越高,大股东的利益输送程度越高。不过,只有当市场行情较好时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才能通过定向增发顺利实现其利益输送和财富转移的目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欣  夏芸  李春涛  
本文基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殊的制度环境,从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对IPO折价给予了新的解释。本文发现,自主研发对于IPO折价有深远影响,技术研发的特性造成其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和价值不确定性,进而导致IPO折价,研发投资越多,IPO折价越大。代表创新能力的专利和技术机密具有积极的信号效应,能够显著降低IPO折价,专利和技术机密数量越多,IPO折价越小。因此,公开披露创新能力的信息有助于发行人降低上市成本。此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和高科技企业中,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对于IPO折价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结论对于深刻认识新兴资本市场中创新型企业IPO折价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完善首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连燕玲  高皓  王东晓  
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和行为代理理论,分析了家族控制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家族内部控制意愿(家族持股和家族涉入程度)和外部社会声望(家族政治地位和家族荣誉)对IPO折价决策的影响作用。基于2003—2014年1358个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出于维护社会情感财富的考虑,表现出更高的IPO折价程度(比非家族企业的IPO折价高出26.7%);(2)随着家族控制意愿的增强(家族持股水平和成员涉入程度的提高),家族保护社会情感财富的动机被强化,进而表现出更高的IPO折价程度;(3)家族外部社会声望强化了IPO折价程度,尤其随着家族政治地位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应千伟  刘劲松  
本文以非国有上市公司为参照,估算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市场价值。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存在更大的市场折价效应,而且其应收账款质量显著更低。本文基于代理冲突视角,从监督和激励两个主要方面为解释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高折价之谜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在监督层面,来自审计师、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机构投资者和媒体的监督力量越弱时,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价值显著更低。在激励层面,相对薪酬和管理层持股激励程度越低时,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价值也显著更低。本文从应收账款折价的角度,提供了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新证据,并为国有企业反腐和监管提供了新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