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62)
2023(19392)
2022(16795)
2021(15749)
2020(13423)
2019(31328)
2018(30962)
2017(59151)
2016(32220)
2015(36764)
2014(36768)
2013(36352)
2012(33503)
2011(30334)
2010(30218)
2009(28145)
2008(27990)
2007(24681)
2006(21447)
2005(19201)
作者
(93264)
(77979)
(77494)
(73980)
(49618)
(37301)
(35335)
(30475)
(29422)
(27736)
(26506)
(26323)
(24778)
(24625)
(24188)
(24048)
(23576)
(23138)
(22501)
(22421)
(19244)
(19187)
(18892)
(17653)
(17415)
(17363)
(17278)
(17205)
(15717)
(15387)
学科
(131492)
经济(131320)
管理(94879)
(88500)
(73413)
企业(73413)
方法(62818)
数学(54558)
数学方法(53885)
(35869)
中国(35320)
(35221)
业经(28782)
(27982)
(27464)
(25483)
贸易(25473)
(24768)
地方(23940)
农业(22985)
(22590)
财务(22502)
财务管理(22448)
(21844)
银行(21786)
企业财务(21260)
理论(21117)
(20706)
(20615)
金融(20609)
机构
大学(465892)
学院(462850)
(188691)
经济(184689)
管理(181452)
理学(156903)
研究(155610)
理学院(155147)
管理学(152379)
管理学院(151540)
中国(118673)
(99267)
科学(95753)
(88377)
(78241)
(74781)
研究所(71155)
中心(71130)
财经(70708)
业大(68323)
(67490)
(64248)
北京(63168)
(60505)
师范(59913)
农业(58820)
经济学(57625)
(56267)
(54103)
财经大学(52572)
基金
项目(312701)
科学(245806)
基金(228195)
研究(226915)
(198795)
国家(197204)
科学基金(169316)
社会(143394)
社会科(135989)
社会科学(135954)
基金项目(120527)
(120526)
自然(110481)
自然科(107891)
自然科学(107859)
自然科学基金(105924)
教育(104594)
(101773)
资助(95480)
编号(92104)
成果(74950)
重点(69852)
(69686)
(65777)
(64035)
课题(63142)
科研(60196)
创新(59904)
教育部(59816)
国家社会(59325)
期刊
(202525)
经济(202525)
研究(134617)
中国(86444)
学报(73342)
(68461)
(67190)
科学(67119)
管理(64695)
大学(55591)
学学(52272)
教育(47274)
农业(46058)
(40884)
金融(40884)
技术(39735)
财经(34550)
经济研究(32823)
业经(32211)
(29515)
问题(26463)
(24317)
理论(23156)
图书(23041)
技术经济(22246)
统计(22221)
(22099)
(21814)
实践(20968)
(20968)
共检索到677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含蓄  贺本岚  
本文通过运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上中下游价格指数及各细分行业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效应,并分析了货币供给因素对不同价格指数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上中下游所有价格指数均能产生影响,对下游价格指数CPI的驱动效应最显著;上中游价格指数向下游价格指数逐级传导效应显著,但跨级传导效应呈递减趋势;同时下游价格指数的变动也会倒逼中上游价格指数变化,但跨级传导效应基本无趋势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运用向量系统下的协整分析方法,针对1998—2009年不同生产和消费阶段的上中下游价格的动态传导特征以及货币因素对不同价格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中下游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上中游价格对下游价格具有显著动态传递效应,而下游价格对中游价格以及中游价格对上游价格分别存在反向传导的倒逼机制。另外,货币因素对上游价格的动态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但并没有直接作用于下游价格。因此,虽然货币政策的现时变化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直接反映在下游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上,但却可以通过影响上游价格进而传导到下游价格。这种间接的动态传导机制对通胀预测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爽  吕杰  
养猪产业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涉及饲料生产、猪肉生产和猪肉消费各环节,本文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养猪业产业链各阶段产品(玉米、仔猪、生猪、猪肉)价格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角度分析了养猪业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机制,以便能够适时监测及预警养猪业各阶段产品短期价格波动,通过相应政策调控来减少短期价格波动的频繁发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乐  张烨  侯培强  孙滨峰  张千千  王效科  逯非  
2010年每月定期测定了位于三峡水库中下游的云阳、巫山、秭归和三斗坪段的TN、NH4-N、NO3-N和TP浓度。结果表明:4个段面水质中的TN、NH4-N、NO3-N和TP浓度空间差异不显著,但季节变化显著,TN和TP的季节变化呈单峰格局,分别在5月和7月达到最大值;NH4-N的季节变化则呈双峰格局,主要的峰值出现在7、8月,次要的峰值出现在3、4月。4个地点低水位期(3~8月)的TN、NH4-N、NO3-N和TP浓度都高于高水位期(9月~次年2月)。主要因为在低水位期,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降雨量大,入库流量显著增加,污染物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入库的非点源污染和水库两岸农田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峰  胡剑波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强度效应的贡献值为负,而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是单一方向的;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28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产业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近年来,越来越多产业部门总效应的贡献值为负;在不同时间段,产业部门三种效应的贡献率及其排名变化较大。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效应以及总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规模效应的贡献率始终位居前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忠明  钱文荣  
研究目的:确定农民是否有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其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有哪些。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因果分析法和Multinomial Logistic方法。研究结果:有近40%的农民具有土地规模经营意愿,但其余部分农民并没有这方面欲望。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农民的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农业经营者老龄化现象是导致规模经营意愿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农民规模经营意愿低的最根本动因;就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弱化了农民规模经营意愿;不断增加的农业生产流动资本投入成为激励农民规模经营意愿的重要因素。虽然相对开放的土地流转制度对农民规模经营意愿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仍有相当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文荣  张忠明  
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土地意愿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业经营者的老年化、低知识化现象是导致农地经营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这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行;农民就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既为一部分农民放弃农地经营权、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也造成农民农地经营积极性的下降,愿意实施规模经营的农户数量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个人务农年收入和农业生产流动资本的投入是激励农民扩大土地意愿经营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家庭劳动力数量成为影响其土地意愿经营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雪松  
本文在对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价格波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采取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作为上游、中游和最终产品的价格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国的物价传导机制存在上游产品、中游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价格传递机制,但是上游和中游产品的价格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存在一年的时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涛  于翠平  
本文将以机器种类数增加为特征的内生技术进步纳入到Acemoglu(2003)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及其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贸易开放缩小了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拉大了工资差距,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贸易开放引致的技术进步均会拉大工资差距,但是贸易开放会缩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端  王雅帆  薛静芸  陈收  
采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11年数据,探讨制造业全行业及其细分行业下反经济周期相对价格变动现象的存在;并引入现金持有这一财务资源,比较在不同现金持有水平下企业产品市场反经济周期相对价格变动的差异。研究发现反经济周期相对价格变动现象在中国制造业中存在,而现金持有较少的企业其反经济周期相对价格变动现象更为明显。同时在不同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反经济周期相对价格变动程度有所差异,现金持有的影响也发生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苏莹童  
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探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TIVA(2021)和WIOD(2016)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Koopman法和矩阵运算测算我国2000—2014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和制造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提升起负向作用,而在中后期则主要起正向促进作用;在对不同等级行业的影响上,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低端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位势的攀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强。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果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家君   肖杰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定量分析201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时空变化格局,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乡村振兴高水平地区逐渐以黄河干流为轴线条带状分布;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省会城市仍是高值区的主要集聚地。(2)耦合度类型空间异质性大,目前以磨合阶段为主,而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为主,集中分布在陇东、陕北等地区,相对发展类型整体以新型城镇化滞后型为主。(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变化是多种要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收入、消费、投资是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中下游要针对地区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郝心怡  张江  白瑞  郭晶鹏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HANTS算法构建2001—2018年研究区耕地复种指数数据库;通过MK检验方法、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区域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空间探测器对影响不同区域复种指数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该区域以一年两熟复种模式为主;整体复种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一年两熟模式的耕地面积显著下降。(2)从空间格局上分析,安徽、江苏、江西、湖北的中部等地区以一年两熟模式为主;湖北、湖南等地区一年两熟模式下降显著。(3)从复种指数时空转移分析,2001—2015年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南中部等地区种植模式主要从一年一熟转为一年两熟;2015—2018年安徽中部、上海北部、湖南中部等地区种植模式从一年两熟转为一年一熟。(4)粮食单产水平、地均化肥使用量是该区域复种指数变化的关键因子;人均耕地面积对江西省复种指数变化影响较大,而对其他地区复种影响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