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5)
2023(10906)
2022(9279)
2021(8772)
2020(7615)
2019(17683)
2018(17215)
2017(33365)
2016(18213)
2015(20542)
2014(20745)
2013(20814)
2012(19762)
2011(17840)
2010(17895)
2009(16811)
2008(16974)
2007(15087)
2006(12848)
2005(11864)
作者
(53307)
(44839)
(44577)
(43049)
(28775)
(21686)
(20535)
(17348)
(16825)
(15825)
(15362)
(14975)
(14390)
(14346)
(14326)
(13934)
(13482)
(13099)
(13013)
(12844)
(11052)
(10975)
(10897)
(10154)
(10097)
(10089)
(9998)
(9763)
(9113)
(9066)
学科
(81375)
经济(81299)
(49016)
管理(49016)
方法(39529)
(38781)
企业(38781)
数学(35758)
数学方法(35468)
中国(23288)
(22585)
(20421)
(17232)
贸易(17224)
(16828)
(16386)
(15592)
业经(14610)
(14424)
财务(14397)
财务管理(14360)
地方(13992)
企业财务(13739)
农业(13461)
(13410)
银行(13383)
(13340)
金融(13338)
(12823)
(11170)
机构
大学(269918)
学院(264877)
(119956)
经济(117794)
管理(98671)
研究(97790)
理学(85032)
理学院(84018)
管理学(82695)
管理学院(82186)
中国(75319)
科学(57785)
(57426)
(54935)
(50566)
(46852)
研究所(46100)
财经(43995)
中心(43785)
(40274)
经济学(39053)
业大(38748)
(38041)
农业(37195)
北京(36711)
经济学院(35421)
(34560)
(33574)
师范(33226)
财经大学(33090)
基金
项目(174792)
科学(137941)
基金(130732)
研究(124655)
(115437)
国家(114569)
科学基金(96712)
社会(81381)
社会科(77326)
社会科学(77302)
基金项目(68293)
(63897)
自然(62189)
自然科(60784)
自然科学(60761)
自然科学基金(59758)
教育(57028)
(55773)
资助(54867)
编号(47760)
(41179)
重点(40105)
成果(39667)
(37275)
(35768)
国家社会(35271)
教育部(35269)
科研(34179)
中国(33841)
创新(33644)
期刊
(125471)
经济(125471)
研究(80689)
中国(50832)
学报(44201)
(43470)
(41775)
科学(40049)
管理(34797)
大学(33022)
学学(31195)
农业(28323)
(26836)
金融(26836)
教育(23337)
财经(22782)
经济研究(21983)
技术(20926)
(19706)
问题(17518)
(17219)
业经(17217)
(16852)
国际(15574)
世界(14886)
技术经济(13714)
统计(13243)
(12742)
理论(11862)
(11529)
共检索到396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帆  唐岳华  
本文将储蓄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分部门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的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三部门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对投资率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居民部门。本文还发现中国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之间具备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并从中得出结论:中国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自我累加效应,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在短期内也无法拉动投资率上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鲁晓东  温雪莲  
储蓄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一直都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此,本文结合最新发展的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面板协整检验等方法,对中国、巴拉圭等24个发展中国家进行跨国比较,分别从总体样本和单位样本的角度对储蓄-投资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关系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样本国家及时期内,储蓄与投资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较小的储蓄-投资相关系数。与此同时,本文研究发现,储蓄-投资相关系数与总抚养比率、经济增长显著相关,而国家规模、贸易开放程度等并非储蓄-投资相关系数大小的决定性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  
本文利用1952-2006年样本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等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储蓄率、投资率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具有影响关系上的近似对称性;三者具有类似的波动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方向。经济增长率分别是投资率和储蓄率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投资率与储蓄率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说明了投资效率不高。为了增强投资的产出效应,应当适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岩  赵留彦  
本文主要从各省内部储蓄和投资相关性角度考察改革以来资本的地区间流动能力,从而认识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并检验金融市场效率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在改革之初各省投资与储蓄的变化并不一致,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二者才明显呈现出共同的变化趋势。不过最近几年里这种共同趋势又趋于变弱。使用国有银行存款率和贷款率数据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控制了可能同时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外生变量之后,各省内部储蓄和投资的相关程度有所降低,然而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前期的几年中,二者的共同变化趋势仍然非常显著。结合中国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改革的历程,本文讨论了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震  张安全  
预防性储蓄是不是引起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提出一个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最优预防性储蓄动态模型,首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至少能够解释城乡居民人均金融财产积累的20%到30%左右,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岳平  
本文通过三部门模型分析了固守已有比较优势的不利地位和向更高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和途径,揭示了决定一个国家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的,是该国能够具有出口或进口替代潜力的边际部门,边际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而过度强化出口部门的生产会使本国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其内在机理主要是:固化比较优势造成对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并被锁定在工艺升级和依靠引进技术的产品升级;以低成本和价格竞争导致的政策诉求路径依赖;产业结构转移高成本;市场竞争地位不平等及供求弹性差异等。要想摆脱静态比较优势的分工锁定,实现成功起飞,关键是要摆脱先天资源禀赋边际成本上升的约束,培育和提升新的比较优势,加快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福成  谢忠秋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储蓄与投资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对部门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特征和分配效应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志勇  潘俊  丁成林  
文章实证研究选取1980~2006年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企业存款余额、财政存款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样本数据,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和假设检验的基础上,构建VAR系统,并据此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测试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投资、消费两两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动态影响,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投资、低消费"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文章对我国地理标志制度的演进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基于我国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地理标志数据,对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可视化分布图显示我国地理标志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性,变异系数、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等集聚程度指标测算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锡尔指数的分解表明我国地理标志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距。同时,基于我国省际截面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地理标志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均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振   何长全   申玉忠  
第三部门和PFI是日本公共项目投融资的两种基本模式。在发展历程上,日本第三部门经历了快速上升和快速下滑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政府逐渐减少第三部门的设立,推动PFI稳定增长。从第三部门向PFI转型是日本投融资体制的重大变革,两种基本模式具有本质的差异,其适用的法律基础从面向组织转向了定位项目,合作目标从追求民间活力、扩大投资和刺激经济转向了追求财政绩效,政府角色从全面参与转向了授权监管,财政支持方式也从多元支持转向了风险分担。日本从第三部门向PFI的转型发展为我国PPP事业发展提供很多经验借鉴,我国正处于PPP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PPP项目实施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明确界定“公”“私”属性,合理确定可行目标和政府职责,制定PPP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鼓励措施,从而推动PPP事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武晓利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环保政策因素的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环保政策、政府治污支出及环境消费偏好等措施对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尤其是对实际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项措施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环保技术改善能够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显著降低碳排放,提高环境质量;(2)征收碳税以及提升环境消费偏好均能够显著改善环境质量,但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负效应;(3)政府治污支出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和提高环境质量,但中长期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效应,通过调整政府治污支出转化系数,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慧栋  吕世辰  
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是对农民工实施劳动管理的重要主体。通过对三部门角色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行为引致农民工劳动就业障碍、企业微观劳动管理漏洞及第三部门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维护不足。建议通过构建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力流动、企业内部劳动管理、企业农民工劳动管理监督、农民工劳动就业服务以及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五大机制来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管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武晓利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环保政策因素的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环保政策、政府治污支出及环境消费偏好等措施对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尤其是对实际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项措施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环保技术改善能够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显著降低碳排放,提高环境质量;(2)征收碳税以及提升环境消费偏好均能够显著改善环境质量,但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负效应;(3)政府治污支出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和提高环境质量,但中长期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效应,通过调整政府治污支出转化系数,能够显著提高政府治污支出措施的有效性。总体上,环保技术与治污支出是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的关键,提升厂商的环保技术研发水平与加大治污力度应是现阶段政策制定的参考重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相锋  
本文采用三部门DSGE模型对供给端和需求端补贴的动态效应、传导机制及两者差异性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1952—2015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分别通过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福利损失分析对补贴退坡政策进行评价。本文归纳出以下结论:(1)从短期看,需求端补贴在消费、产出及劳动投入方面具有更大的促进效用;(2)从补贴实施效果看,需求端补贴所产生激励作用相对滞后,而供给端补贴除将永久性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以外,对通胀和实际利率影响相对中性;(3)从社会福利角度看,需求端补贴将更加适合补贴退坡政策,并且其补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义堃  
公共信息的公共性本质决定了公共信息服务主体的多样性,而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低效与缺位和企业信息服务的营利性动机导致第三部门成为公共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并具有灵活、高效、降低成本、满足社会要求等特点。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分工与合作是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效率的关键。参考文献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