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0)
2023(10694)
2022(9161)
2021(8560)
2020(7433)
2019(17245)
2018(16830)
2017(32410)
2016(17617)
2015(20328)
2014(20398)
2013(20701)
2012(19674)
2011(18034)
2010(17926)
2009(16802)
2008(16858)
2007(14974)
2006(12976)
2005(11842)
作者
(53499)
(44899)
(44743)
(42936)
(28441)
(21531)
(20596)
(17453)
(16979)
(15865)
(15393)
(15076)
(14348)
(14299)
(14276)
(14083)
(13577)
(13356)
(12926)
(12863)
(11309)
(11040)
(11032)
(10120)
(10106)
(10062)
(9907)
(9819)
(9139)
(9109)
学科
(85061)
经济(84984)
(44979)
管理(43979)
方法(38929)
数学(34940)
数学方法(34655)
(33811)
企业(33811)
中国(23320)
(23027)
(17699)
贸易(17692)
(17281)
(17236)
业经(17130)
地方(16804)
(16597)
农业(15206)
(14278)
(11986)
银行(11943)
产业(11920)
(11853)
金融(11851)
环境(11628)
(11544)
(11503)
技术(11047)
(10122)
机构
大学(268482)
学院(265219)
(121141)
经济(119062)
研究(98752)
管理(98686)
理学(84992)
理学院(83960)
管理学(82694)
管理学院(82190)
中国(73822)
科学(59512)
(57670)
(51286)
(51169)
(49494)
研究所(47019)
中心(43663)
财经(41469)
业大(40831)
经济学(39537)
农业(39410)
(38691)
(37767)
北京(36788)
经济学院(35907)
(34544)
(34430)
师范(34068)
财经大学(30781)
基金
项目(176562)
科学(138657)
基金(129539)
研究(126825)
(114422)
国家(113573)
科学基金(95426)
社会(82424)
社会科(78362)
社会科学(78338)
基金项目(67792)
(66594)
自然(60161)
自然科(58804)
自然科学(58784)
自然科学基金(57814)
(57331)
教育(57301)
资助(54120)
编号(49263)
重点(40589)
(40583)
成果(40203)
(39910)
(36518)
国家社会(35504)
课题(34570)
教育部(34442)
创新(34340)
中国(33907)
期刊
(128658)
经济(128658)
研究(79365)
中国(50641)
(44503)
学报(44109)
科学(40514)
(37996)
管理(34432)
大学(32743)
学学(30857)
农业(30607)
教育(24094)
(22714)
金融(22714)
经济研究(22163)
技术(21997)
财经(20859)
业经(19318)
(18240)
问题(18127)
(17977)
(16439)
世界(14707)
技术经济(14546)
统计(14250)
国际(14217)
(12728)
(12393)
资源(12033)
共检索到393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宏伟  李桂芹  陈红  
本文测算了197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对三次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次产业TFP存在差异。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率(TRE)模型测算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率,分析中国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趋势为正,应把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文章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大陆30个省区市为评价单元,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88-2009年上述研究对象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效率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Malmquist指数均值较高(1.033),但在1998-2006年经历了一个较低增长期(0.982),技术进步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均大于1.0,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大于1.0,技术效率变化小于1.0,而西部地区两项指数均小于1.0,这与经济发展状况相悖。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可通过技术引进和吸收缩短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有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性集,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TFP平均增长率不高,各省的TFP增长存在异质性;中国TFP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2年之前技术效率提高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1992年之后技术进步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样本期间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对该地区TFP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结论与之相反,技术效率是两个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纪建强  钟珍  
利用2004—2020年中国11大军工集团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LP方法计算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但低于高技术产业增速,说明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进步速率还不够高;各细分军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工业和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其它军工行业高。收敛性分析表明,国防工业中,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对较高企业具有追赶效应。建议军工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促进军工行业协调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植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毅蓉  袁伦渠  
本文基于1985-2010年期间我国大陆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σ收敛性检验分析了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体(省际)差异不断缩小,但主要是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区域内部差异的不断缩小所引起,而三大经济带之间的收敛效应未能显现。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促进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劳动力资源分配的地区差异仍然明显。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提高城乡劳动力素质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将有助于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平衡发展和促进就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怀玉  菅利荣  
为了研究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全部以实物量指标作为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以避免价格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并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来看呈增长趋势;造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普遍下降,从四大地区来看,只有中部地区生产率提高,其他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俐  周向红  崔兆财  
本文在测算2004-2014年各省入境旅游增加值的基础上,运用SFA-Malquist指数模型从产值与增加值比较分析的视角对中国省际入境旅游产业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地,通过配对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探究产值替代增加值对入境旅游效率评价的实证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技术进步驱动增长模式,但对现有技术利用不足,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减分布,东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更高,中、西部地区则具有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产值替代增加值在40%-66%的水平上放大了入境旅游经济规模,不仅显著影响纯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样本均值,而且显著影响规模效率变动的线性分布,产生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评估的系统性误差,其背后源于旅游消费结构与旅游产业增加值率的推拉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道和  池泽新  刘滨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5年我国茶叶产业中的绿茶和红茶的TFP变动及其对茶叶产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98—2003年我国绿茶TFP的年均增长率为1.61%,2001—2005年红茶TFP增长率为3.53%;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绿茶TFP增长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茶叶生产和流通制度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茶叶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是茶叶TFP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晓兰  
文章基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造纸产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1国的造纸产业的生产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环境规制的特征,通过应用Malmquist方法测算了环境规制之下中国以及其他10个国家2000-2008年的生产率及其成分,并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管制后11个国家的造纸工业平均全要素生产效率是下降的;具体每个国家而言,考虑环境管制后美国、奥地利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比不考虑环境规制要高,而其他八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则是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萍萍  陈波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1—2016年我国上市军工企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其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33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均值为0.066。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结果显示:军工企业技术效率的不断改进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规模效率不断恶化是制约我国军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各分解项对不同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志国  詹江  
文章基于Hsieh和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模型,并利用不同来源数据,构建了独特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在1998—2016年间潜在的增长率可达到38%~73%,按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改善程度最为明显,扭曲的限制不断缩小,但仍然存在潜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规模分布来看,25百分位规模的企业在2003年扭曲恶化之后逐步消除,因此潜在增长率在2003年以后逐步下降,并且这段时期较大规模企业的潜在增长率明显比较小规模企业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保利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及生产率分析许保利一我们整理10个国家1975-1982年劳动力的变化情况(见表1),从中可以看到,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具有如下特点:1.分布情况。在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最大,其中美国的比重最高.达65%以上,意大利的比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