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9)
- 2023(8648)
- 2022(7255)
- 2021(6681)
- 2020(5487)
- 2019(12502)
- 2018(12170)
- 2017(23051)
- 2016(12009)
- 2015(13570)
- 2014(13567)
- 2013(13781)
- 2012(13392)
- 2011(12539)
- 2010(12559)
- 2009(12024)
- 2008(11777)
- 2007(10243)
- 2006(9544)
- 2005(9104)
- 学科
- 济(81491)
- 经济(81428)
- 管理(35037)
- 业(29578)
- 方法(28684)
- 数学(26003)
- 数学方法(25870)
- 企(23204)
- 企业(23204)
- 中国(19787)
- 地方(19048)
- 财(14820)
- 环境(14813)
- 农(13745)
- 贸(13732)
- 贸易(13723)
- 地方经济(13708)
- 学(13585)
- 易(13317)
- 业经(12888)
- 融(11107)
- 金融(11107)
- 制(10922)
- 银(9677)
- 银行(9661)
- 关系(9621)
- 划(9587)
- 行(9448)
- 发(9413)
- 农业(9254)
- 机构
- 大学(193426)
- 学院(188809)
- 济(101849)
- 经济(100426)
- 研究(74980)
- 管理(69103)
- 理学(58891)
- 理学院(58187)
- 中国(57698)
- 管理学(57572)
- 管理学院(57207)
- 财(43622)
- 京(40891)
- 科学(39618)
- 所(37650)
- 财经(34986)
- 经济学(34754)
- 研究所(34001)
- 经(31930)
- 中心(31477)
- 经济学院(31156)
- 北京(26871)
- 院(26517)
- 江(26415)
- 财经大学(25982)
- 农(24709)
- 范(23517)
- 师范(23349)
- 科学院(22815)
- 业大(21488)
- 基金
- 项目(118847)
- 科学(95295)
- 基金(90857)
- 研究(87395)
- 家(78941)
- 国家(78408)
- 科学基金(66812)
- 社会(61808)
- 社会科(58930)
- 社会科学(58914)
- 基金项目(46568)
- 省(40953)
- 自然(39598)
- 自然科(38661)
- 自然科学(38650)
- 资助(38471)
- 教育(38230)
- 自然科学基金(37989)
- 划(35547)
- 编号(31432)
- 部(28868)
- 国家社会(27925)
- 发(27221)
- 重点(27069)
- 中国(26604)
- 成果(25985)
- 教育部(25390)
- 人文(23981)
- 创(23909)
- 发展(23152)
- 期刊
- 济(116285)
- 经济(116285)
- 研究(65515)
- 中国(35376)
- 财(32676)
- 管理(27835)
- 科学(25391)
- 学报(24929)
- 农(21836)
- 经济研究(20862)
- 大学(19681)
- 融(19678)
- 金融(19678)
- 财经(19221)
- 学学(18662)
- 经(16853)
- 问题(15886)
- 贸(15698)
- 农业(15147)
- 技术(15024)
- 国际(15010)
- 世界(14270)
- 业经(13356)
- 教育(12336)
- 技术经济(11697)
- 统计(10879)
- 经济问题(9364)
- 业(9343)
- 策(9220)
- 经济管理(8657)
共检索到300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辉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三地区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各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各具优势,但自身都存在着不足。政府应加强政策调控,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以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区应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国际化视野,扬长避短、形成特色,以形成错位竞争的局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檀菲菲
在建立中国三大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比较分析了2001~2012年的中国三大经济圈,并运用复合系统耦合度模型和HP滤波分析比较了三大经济圈的耦合协调性和系统稳定性。研究表明:三大经济圈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建立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基础上,以京津冀最甚;研究时期内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长三角和珠三角间的差异较小;三大经济圈都始终处于极限发展阶段,"十二五"初期长三角的耦合度最高,且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稳定性呈现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景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米锦欣
城市群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但城市群的发展又面临"大城市病"和内部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有必要以时间和空间为轴,探究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变途径与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审视国内城市群的特点,寻求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世界城市群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米锦欣
城市群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但城市群的发展又面临"大城市病"和内部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有必要以时间和空间为轴,探究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变途径与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审视国内城市群的特点,寻求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世界城市群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传忠 冯晶 张咪
从区域和部门两个维度,技术转移可分为国家间技术转移、国内跨区域技术转移以及技术从生成部门向使用部门的转移。本文通过构建技术转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泛环渤海经济圈、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及所属省份技术转移绩效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技术转移绩效相对较高,北京和上海等龙头城市技术转移绩效最突出,吉林、黑龙江、海南、云南和贵州的技术转移绩效相对较低。为提高技术转移绩效,应提升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供给能力以及对他们的需求能力和消化能力;建立完善区域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传忠 冯晶 张咪
从区域和部门两个维度,技术转移可分为国家间技术转移、国内跨区域技术转移以及技术从生成部门向使用部门的转移。本文通过构建技术转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泛环渤海经济圈、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及所属省份技术转移绩效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技术转移绩效相对较高,北京和上海等龙头城市技术转移绩效最突出,吉林、黑龙江、海南、云南和贵州的技术转移绩效相对较低。为提高技术转移绩效,应提升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供给能力以及对他们的需求能力和消化能力;建立完善区域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助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探索完善区域技术创新协作及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全国及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兆斌 陈春燕
随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决定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区域的研发投资环境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以关联度和AHP法为基础,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带主要省市的研发投资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三大经济带虽然各具优势,但受产业结构、知识存量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珠三角地区的总体研发投资环境最弱,亟需改善。
关键词:
R&D投资环境 AHP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科 邓昭 许妍 李振福
文章选取沿海三大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针对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引入"三轴图",对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及发展轨迹进行比较,并利用"偏离-份额"方法评价了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特征。最后,根据结构和竞争分量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对三大经济圈进行分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如银 邵天翔
本文解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1997-2012年的碳生产率,并将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效率、能源排放比率和产业结构三方面。结果表明,珠三角碳生产率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且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2年京津冀的碳生产率仅为长三角的42%、珠三角的34%。三地区碳生产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提高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能源效率因素的作用偏小,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珠三角能源排放比率因素对碳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小,贡献率仅为3.96%;京津冀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研究"课题组 林洪
本报告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第三产业各类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约160.33万个)进行整理分析、开发利用的成果。报告系统梳理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特征,分析和揭示影响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三大经济圈相对先进的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及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和总结。报告最后对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服务业区域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圈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服务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晓明 田澎 高园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FDI区位选择模式各有不同,突出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不显著;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FDI 面板数据 区位选择 聚集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代中强
文章利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得出,垄断优势论、邓宁的经济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说以及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优势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优势理论能够解释这些地区内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规避贸易摩擦的动机不能够解释区域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同时由于存在假外资,"策略型"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并不成立。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三大经济圈 动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强 周克红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区域,也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三个区域。本文采用Theil系数分析了三大经济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并对利用外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实际利用FDI差异变化平稳,区域内差异显著大于区域间差异;实际利用FDI对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积极的长期影响,都是促成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种影响在长三角的表现要强于其他两大经济圈。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慧文
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是个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鉴于集成系统评价的精确性要求和产业集群竞争力本身非精确性的特征,本文在全面回顾当前不同理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国内三大经济圈所属域内省市(区)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在比较三大经济圈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三大经济圈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凤阁 仲深 周忠元
随着城市服务经济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运用1990-2008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服务业增长有积极作用,但由过度集聚而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城市服务业 区域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研究——基于三大经济圈的比较分析
中国三大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分析
基于中国三大经济区比较的环渤海区域软实力研究
我国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变动趋向分析——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项实证研究
我国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水平视角
效率改善、经济发展和地区差异——基于对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基于三大经济圈的实证分析
中国营商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基于四大经济圈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投资结构与环境效应——基于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实证研究
我国省域合作的六大经济圈构想——基于美日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