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8)
2023(11064)
2022(9431)
2021(8903)
2020(7578)
2019(17669)
2018(16998)
2017(32507)
2016(17856)
2015(20476)
2014(20672)
2013(20916)
2012(19906)
2011(18287)
2010(18223)
2009(17182)
2008(17324)
2007(15556)
2006(13467)
2005(12534)
作者
(53653)
(44969)
(44853)
(43023)
(28795)
(21720)
(20625)
(17481)
(17120)
(15895)
(15489)
(15282)
(14486)
(14414)
(14387)
(14162)
(13344)
(13246)
(13105)
(13078)
(11228)
(10964)
(10923)
(10279)
(10176)
(10105)
(10039)
(9732)
(9093)
(9031)
学科
(86485)
经济(86406)
管理(45404)
(43800)
方法(38642)
数学(34741)
数学方法(34458)
(33473)
企业(33473)
中国(24594)
(21533)
地方(18888)
(18578)
贸易(18567)
(18501)
(18035)
(17002)
(15645)
业经(15255)
(14312)
金融(14310)
农业(13988)
(13783)
银行(13746)
(13274)
(12136)
环境(11864)
地方经济(11288)
(10212)
财务(10191)
机构
大学(271296)
学院(266714)
(122473)
经济(120251)
研究(101814)
管理(98676)
理学(84111)
理学院(83023)
管理学(81775)
管理学院(81247)
中国(78772)
科学(59762)
(58747)
(53940)
(52979)
研究所(48071)
(46064)
中心(45452)
财经(43218)
经济学(39844)
(39556)
(39375)
北京(37976)
业大(37759)
农业(36480)
(36163)
经济学院(36019)
(35527)
师范(35201)
财经大学(32108)
基金
项目(173227)
科学(136729)
基金(128072)
研究(125513)
(112631)
国家(111811)
科学基金(94110)
社会(81593)
社会科(77409)
社会科学(77387)
基金项目(66812)
(63915)
自然(59437)
自然科(58080)
自然科学(58060)
教育(57173)
自然科学基金(57059)
(55872)
资助(53717)
编号(49063)
成果(40764)
(40563)
重点(40041)
(38743)
(35283)
国家社会(34934)
教育部(34583)
课题(34568)
中国(34112)
科研(33376)
期刊
(133877)
经济(133877)
研究(83696)
中国(52758)
学报(42315)
(40962)
(40659)
科学(39477)
管理(35548)
大学(31347)
学学(29399)
(28278)
金融(28278)
农业(27794)
教育(25110)
经济研究(22830)
财经(22321)
技术(21383)
(19383)
业经(18980)
问题(18375)
(17918)
(16626)
国际(16330)
世界(15514)
技术经济(14002)
统计(13866)
资源(12682)
理论(12642)
(12163)
共检索到409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奇伟  熊性美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6年分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来测算消费品市场、资本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分割指数,并使用LLC、IPS、组合P值检验等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地区市场分割程度走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各地区各类市场的分割程度都呈现出稳定的收敛趋势,中国市场日趋整合。研究还发现,东中西三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并没有体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但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程度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劳动力市场在三类市场中分割程度最为严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苑德宇  常家铭  张亦然  
本文利用相对价格法,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行业平均工资数据测度了2003—2019年不同区域城市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和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我国各类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呈现周期性波动变化,且均随时间显著趋于收敛统一;对于全国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和同省城市间劳动力市场分割,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水平均显著高于中部地区,且在2011—2013年间出现了较强跨区整合性;国有经济就业占比、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分割,高速公路密度提高则显著降低了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桐瑜   谢建国   洪小羽  
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本文基于Caliendo和Parro(2015)的模型,探讨了RCEP关税减让对中国国内区域的福利效应,并对该福利效应进行分解。研究发现,RCEP关税减让会促进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的上升,且这主要是由贸易额效应所引致;同时,区域福利分布并不平衡,部分省份由于所面临的出口竞争上升,使得其贸易条件效应下降,并导致福利水平下降。行业福利测算结果显示,RCEP关税减让后受益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设备、纺织品和服装、机械和电气以及仪表、通用和专用设备等。反事实分析表明,在RCEP关税减让的同时,降低阻碍商品流通和劳动力迁移的壁垒,不仅能够促进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的进一步上升,还能够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福利水平的差距;但是若仅降低劳动力迁移壁垒,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省份的福利水平反而可能因为劳动力流出的增加值效应呈现下降的态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紧抓RCEP发展机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协同并进,有助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志彪  孔令池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重塑大国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的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转轨时期政府的各种干预市场的选择性行为,如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壁垒、商品和要素市场分割等。"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区域倾斜政策和不规范的优惠政策、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互动策略、小国贸易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偏好、政府合作机制虚化等因素,是形成"行政区经济"现象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追赶型战略决定的增长体制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据此提出,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决定了速度型赶超要让位于效率和质量型赶超,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还需要充分利用。现阶段可先从改造地方政府的目标偏好函数、改革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入手,未来要逐步实现赶超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当前要制定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行为的负面清单;要分区域、分层次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按照要素的公共性分类,先易后难地推进要素市场建设;要兼顾中央统一集权与地方发展积极性,实现央地关系的法治化;要鼓励企业跨地区兼并收购,强化市场一体化的微观基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学工  
第一次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地修订。本文利用修订后的支出法GDP历史数据,以及联合国和OECD的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国内、国际比较分析,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宏  
在新发展阶段下,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动态量化空间均衡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维度探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背景下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特征,结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框架,建立实现区域间流通再平衡的思维路径。通过基于2009-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观测期内,区域流通要素集聚度越高,区域营商环境水平越高。同时,区域流通要素集聚显著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区域,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流通要素集聚对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和要素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存在东部、中部、西部阶梯下降的情况。为实现我国区域流通再平衡发展,应坚持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导向,实现资源禀赋的有效集聚,进而推动国内贸易的畅通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鹃   盛宇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而在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催生的地区市场分割导致国内市场难以实现一体化,人群、城乡及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使共同富裕便失去了物质基础。因此,从地区市场分割视角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明显抑制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市场分割细分类型来看,商品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商品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相对较小。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负向效应最大,且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主要受商品市场分割的制约;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主要受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分割的制约;不同类型市场分割都不利于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分割主要通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加重要素价格扭曲、加剧环境污染和降低财政可持续,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产生抑制作用。基于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地区间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怀勇   冯鑫煜  
制度性市场分割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从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制度性市场分割与竞争政策相背离,有碍竞争机制的运行。但就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而言,其在某些阶段依旧具有工具价值。可见,制度性市场分割的治理方案应随经济的发展而调整。然而,现有治理体系未能适时回应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政绩考核导向存在偏差、竞争审查例外适用缺乏指引与区域性竞争状况评估有待激活。为此,应当及时优化治理对策:其一,以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导向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强化行为预防;其二,在竞争审查例外适用中构建“1+N+竞争影响最小化”的论证模式,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强化实施与监督,明确与其他治理环节的衔接问题;其三,构建区域性竞争状况评估“市场维度、民生维度与政策维度”的三维评估模式,进一步发挥反垄断制度的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国锋   邹溪洋   王洪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对外开放能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理论机制检验进一步发现,对外开放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条路径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积极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冰洁   刘建民  
流通业发展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市场分割则是流通业发展的现实阻碍。本文从效率提升和效率抑制双重维度探析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影响,进而实证检验市场分割与流通效率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动态影响,二者呈倒U型关联;市场分割对于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于东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单调的抑制效应;行政分权能够强化市场分割所带来的流通效率损失,且在东中部地区均有所体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明桂   安剑锋   郑馨睿   李金洋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平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或升级,是改革以来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水平、效益、产业构成和工业布局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协调地区产业结构和宏观产业结构关系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转移来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伟  
在欧共体国家中,英国是区域经济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注重区域发展问题的国家,因此其区域经济政策较为系统,富有代表性。两年前,笔者曾就欧共体的区域经济差异及区域政策撰文,提出这样一种看法:共同体国家的区域经济差异存在于两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共同体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另一个是各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与这两个层次的经济差异相适应,西欧的区域政策也存在于两个层次上,一个是共同体的区域政策,另一个是国别区域政策。这两个层次的区域政策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随着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这两个层次上的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耿   王宇伟   范从来  
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百度迁徙大数据,深入解析数字经济、区域壁垒与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要素流动产生了双重直接影响: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两地间的要素流动量增加,促进了市场统一,体现出连接效应;另一方面,要素更多地从数字经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呈现出虹吸效应,阻碍了地区均衡发展。进一步分析指出,区域间的自然、人文和行政壁垒阻碍了数字经济连接效应的发挥,同时人文壁垒加剧了数字鸿沟带来的虹吸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树宽  石涛  鞠晓伟  
本文通过现有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市场分割与区域产业竞争力作用关系问题的研究尚不系统,本文在Porter-Dunning产业竞争理论模型框架下系统分析市场分割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