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85)
2023(22673)
2022(19363)
2021(18005)
2020(15047)
2019(34328)
2018(33728)
2017(63112)
2016(34305)
2015(38446)
2014(38166)
2013(37708)
2012(34909)
2011(31760)
2010(31681)
2009(29183)
2008(28446)
2007(24685)
2006(21976)
2005(19679)
作者
(101711)
(84754)
(83881)
(79943)
(53855)
(40595)
(38201)
(33098)
(32336)
(30093)
(28911)
(28565)
(27032)
(26804)
(26260)
(26157)
(25101)
(24920)
(24334)
(24188)
(21042)
(20990)
(20483)
(19411)
(19072)
(18806)
(18697)
(18435)
(17120)
(16660)
学科
(149892)
经济(149734)
管理(95968)
(89780)
(72363)
企业(72363)
方法(61029)
数学(52984)
数学方法(52301)
中国(43551)
(38860)
地方(33928)
(33599)
(32940)
业经(32150)
(27365)
贸易(27346)
(26506)
农业(26373)
(25795)
环境(24253)
理论(22617)
(22209)
银行(22124)
(21811)
(21713)
金融(21711)
技术(21454)
(21299)
(20271)
机构
大学(491872)
学院(489209)
(201978)
经济(197776)
管理(185745)
研究(175870)
理学(160378)
理学院(158483)
管理学(155514)
管理学院(154641)
中国(131165)
科学(109507)
(106454)
(89836)
(89452)
(86553)
研究所(82039)
中心(78352)
业大(75765)
(71844)
财经(71595)
农业(67972)
北京(67633)
(65748)
(65240)
师范(64994)
(63913)
经济学(61420)
(57830)
经济学院(55116)
基金
项目(334552)
科学(262135)
基金(242378)
研究(238902)
(214655)
国家(212894)
科学基金(180973)
社会(151820)
社会科(143865)
社会科学(143828)
(129712)
基金项目(127613)
自然(118569)
自然科(115841)
自然科学(115807)
自然科学基金(113720)
(110548)
教育(110064)
资助(100244)
编号(95174)
成果(76944)
重点(76139)
(74023)
(73338)
(68899)
课题(67007)
创新(64488)
科研(64183)
国家社会(63199)
教育部(62385)
期刊
(223881)
经济(223881)
研究(147035)
中国(99324)
学报(83749)
(78461)
科学(75505)
管理(69647)
(66995)
大学(62968)
学学(59403)
教育(54751)
农业(54105)
技术(42785)
(42588)
金融(42588)
经济研究(36939)
业经(35392)
财经(35177)
(30437)
问题(29764)
(29123)
图书(24341)
技术经济(23901)
科技(23696)
(23678)
(23558)
统计(22766)
资源(22181)
世界(22113)
共检索到734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周燕   张亚飞   李慧慧  
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文章从系统协调的视角出发,在辨析发展质量和构建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以资源配置方式为突破口,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城市群发展质量的空间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利于中国三大主要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但二者对不同城市群的影响方式与路径有所不同。比较而言,京津冀城市群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利于提升本地发展质量,但对周边城市发展质量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具有较强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在提高本地发展质量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一体化趋势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胡先功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132个城市样本,构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多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的区域特征、差异性及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呈现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城市群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辽中南城市群和31个城市出现下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成渝城市群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辽中南城市群始终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余八大城市群均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有7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超变密度是城市群总体差异的根源,其次是城市群内部差异,而城市群间差异最小;环境规制各微观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多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微观指标对环境规制的驱动力较为强大、均衡。文章在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燕磊  盛广耀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通过评价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发展指数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而计算各指数的差异度,对不同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好,各项发展指数均好于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在分项发展指数上,三大城市群均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最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次之,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最低;从发展趋势上看,珠江三角洲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趋于好转,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仍在上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下降,三大城市群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均有升高趋势,三大城市群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变动幅度不大。结合对三大城市群发展协调性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银   孙理航   邢倩   房良   王美凤   金春林  
目的:探索测量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存在的短板及问题,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长三角27个地市为观察样本,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个维度的协调程度进行测量,同时基于相对发展度指标进行短板分析。结果:2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变异大,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95,最低为0.12,协调的城市占比为67%,但各地协调发展程度变异大。其中,优质协调城市有3个,分别为上海,南京及苏州。严重失调有3个,分别为安庆、池州和宣城,主要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协调发展格局,但仍存在中度及严重失调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滞后是未来改革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邝嫦娥  李文意  黄小丝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驱动机理,并考察分析2005—2020年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首先,理论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且二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包括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经济基础、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其次,实证研究发现:(1)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经历了“缓慢递减—快速递减”的时序演变进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短期内出现“倒V”型演变特点。(2)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以轻度、中度协调类型为主,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区存在回落现象,空间上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部分地级市整体的耦合协调度高于武汉城市圈,并在研究期间内三大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差距呈逐渐缩小的态势。(3)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而各驱动因素同样对相邻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影响,其间接效应明显。最后,在发挥双向互动作用、打造特色发展路径以及优化区域合作协调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苑清敏  申婷婷  邱静  
在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5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应用泰尔指数从区际层面对环境效率差异进行衡量,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平均值的区域分布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境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资依存度仅对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维秋  
在构建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并对比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居于首位,长三角经济、社会效益大于京津冀,生态效益低于京津冀;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比重最高,部分城市经济效益存在滞后性;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为拮抗与低水平耦合等级,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强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较弱;长三角耦合高值区位于以上海、无锡与苏州、南京为核心的圈层地域,南翼耦合性较低;珠三角呈"中心—外围"的耦合递减格局;京津冀中京津为耦合高值区,张家口与承德耦合度最弱;除深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尚英仕  刘曙光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厘清其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保持平稳增长状态,且呈相似空间特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其中深圳处于领跑地位,而惠州、江门、肇庆及河北多数城市相对落后。(2)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但整体表现仍为失调型;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所有城市均摆脱低水平耦合关系,而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仅有北京、天津和秦皇岛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强更强"的发展态势使城市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3)各指标因素对三大城市群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三大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制定差异化科技创新策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与互动政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促进城市群内绿色协同发展、深入绿色生活理念培育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是土地管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的高度协调,对促进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的综合确权法以提高指标权重精度,基于耦合度、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分析与比较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沿海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优化程度表现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度的空间相关性强弱表现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逐步趋向于中高度协调,长三角、珠三角趋于中低度协调;研究前期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是影响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研究中后期京津冀新型城镇化超前发展,长三角则逐步趋于土地集约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进步显著,但仍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兰秀娟  张卫国  李春艳  
文章利用2008—2018年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城市群高铁网络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I研究了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与空间相关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处于高度耦合阶段,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哈长、北部湾城市群尚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城市群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东部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高度耦合协调转变,中部、西部城市群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转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树伟  宋维珍  张晋晋  
沿海三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域,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创新引领、内引外联、产业高端、治理高效、生态宜居、民生共享六个方面。实现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构建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高质量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为此,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开放高效政府,提高城市—区域治理能力,合作共建创新型战略平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张惠   吴连霞  
区域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格局演变和耦合发展态势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测度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运用熵权法、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格局、两者耦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年际变动呈现出同步的波动中上升趋势;前者宏观格局逐渐呈现出“南北”差异,而后者的“东西”差异逐渐明晰;(2)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上时期,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市两者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动;两者宏观格局差异显著,但均呈现出高值区向核心城市及周边收缩的特征,“东南-西北”向差异显化;(3)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对耦合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碳排放强度则具有负向约束作用。最后,在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加强区域间协同互动及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