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3)
- 2023(12389)
- 2022(10462)
- 2021(9555)
- 2020(7567)
- 2019(17448)
- 2018(17081)
- 2017(31971)
- 2016(16804)
- 2015(18993)
- 2014(19027)
- 2013(19100)
- 2012(18510)
- 2011(17344)
- 2010(17558)
- 2009(16302)
- 2008(15847)
- 2007(13823)
- 2006(12797)
- 2005(12168)
- 学科
- 济(98697)
- 经济(98595)
- 管理(40530)
- 业(36309)
- 中国(31881)
- 方法(29624)
- 地方(28816)
- 数学(26370)
- 数学方法(26194)
- 企(25605)
- 企业(25605)
- 农(21955)
- 业经(18811)
- 贸(17442)
- 贸易(17426)
- 地方经济(16977)
- 学(16849)
- 易(16778)
- 融(15305)
- 金融(15305)
- 农业(15136)
- 制(14978)
- 发(14958)
- 环境(14789)
- 银(14671)
- 银行(14646)
- 行(14445)
- 财(13940)
- 和(11389)
- 产业(10840)
- 机构
- 大学(252085)
- 学院(249949)
- 济(121990)
- 经济(119734)
- 研究(102189)
- 管理(88730)
- 中国(78999)
- 理学(74015)
- 理学院(72951)
- 管理学(72039)
- 管理学院(71537)
- 京(58733)
- 科学(57133)
- 财(52069)
- 所(51712)
- 研究所(46459)
- 中心(43820)
- 财经(40453)
- 经济学(39984)
- 北京(39169)
- 农(37630)
- 江(37480)
- 经(36836)
- 院(36823)
- 范(35859)
- 经济学院(35651)
- 师范(35595)
- 业大(31339)
- 科学院(31046)
- 州(29969)
- 基金
- 项目(157912)
- 科学(125662)
- 研究(118358)
- 基金(115663)
- 家(100273)
- 国家(99488)
- 科学基金(84498)
- 社会(79894)
- 社会科(75952)
- 社会科学(75937)
- 基金项目(59801)
- 省(57899)
- 教育(52338)
- 划(50616)
- 自然(49857)
- 自然科(48729)
- 自然科学(48717)
- 自然科学基金(47837)
- 资助(47443)
- 编号(45178)
- 发(41043)
- 成果(37723)
- 重点(36320)
- 部(35957)
- 国家社会(34486)
- 发展(34235)
- 展(33696)
- 课题(33637)
- 创(32249)
- 中国(31985)
- 期刊
- 济(147268)
- 经济(147268)
- 研究(89269)
- 中国(58304)
- 财(36258)
- 管理(36017)
- 农(35777)
- 科学(34603)
- 学报(33820)
- 融(28404)
- 金融(28404)
- 教育(27270)
- 大学(26415)
- 经济研究(25157)
- 农业(24759)
- 学学(24464)
- 技术(21799)
- 财经(20998)
- 业经(20880)
- 问题(20687)
- 经(18488)
- 贸(17494)
- 世界(16849)
- 国际(16527)
- 业(14318)
- 技术经济(13708)
- 现代(12439)
- 统计(12392)
- 资源(12128)
- 发(12004)
共检索到413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杨伟中
本文从城市经济联系的角度,基于修正后的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对中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内城市相互经济引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城市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性、紧密性、均衡性均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度不足,京津虹吸效应明显,经济流动单向性突出。鉴于此,应引导京津资源向河北各市有序流动,着力提升城市间经济流动的均衡性,促进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敏 王海平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世界性的大课题。由于政治考量、经济实力、产业层次、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若干差异因素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文章通过从组织管理、协同机制、规划法案等角度对世界六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律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借鉴。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设立高规格办事机构、理顺三地协同机制、出台协同发展法规等借鉴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翠莲 赵阳光 刘明亮
北京大城市病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收入差距、房价高企等方面,亟须治理。其根源在于北京主体功能繁杂、机构臃肿,此外还与城市规划不合理、管理粗放、体制机制掣肘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从明确区域战略地位、打破单一中心格局、保障城市间交通网络衔接三个层次入手,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人口、房价压力,有力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
城市群 定位 协同发展 京津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春苗 母爱英 翟文
城市群协同创新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但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之间的比较研究却鲜受关注。基于跨城市合著论文、跨城市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省际间技术交易数据,对比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知识创新合作网络与专利技术合作网络的整体特征相统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指标位居首位,但二者在子群划分和空间布局上有所差异;北京、上海是重要的技术输出地,广东得益于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成为北京、上海技术输出的重要吸纳地。为进一步提升三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应重点解决好城市间协同创新不平衡问题,充分发挥核心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软硬配套环境。
关键词:
三大城市群 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 空间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涛 易云锋 王淳
价值链分工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分工,本文基于价值链分工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职能分工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城市职能专业化指数,测度了2003-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职能专业化水平,并将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职能专业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京津冀城市群内,北京的研发职能、营销职能和管理职能这些知识密集型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最高,生产职能最低;天津的生产职能专业化水平最高,知识密集型职能仅次于北京;河北各城市除生产职能专业化仅次于天津外,知识密集型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最低。三大城市群之间,京津冀的研发、营销和管理三类知识密集型职能专业化水平最高,生产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最低。
关键词:
城市群 价值链 职能分工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志丹
利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3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从金融聚集和经济收敛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一体化背景下的协同发展路径,并将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呈不同的空间辐射模式;具体而言,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但是经济增长的σ收敛和β收敛不仅未呈现出趋同效应,反而表现出发散特征,表明河北在信贷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流失现象,金融对当地经济贡献微弱;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要素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伟
波士华城市群是较早被认可的世界级城市群,研究其功能定位和产业构成对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在对波士华城市群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波士华城市群 京津冀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
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既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又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博弈过程,需要遵循科学理论,尊重科学规律,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共同繁荣昌盛、共享蓝天白云、共担发展风险、共建世界都会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与科学规律。认为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应以协同论、博弈论、耗散结构理论和突变论作为科学理论基础,其中协同论为核心理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过程是一个博弈、协同、突变、再博弈、再协同、再突变的非线性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一次博弈—协同—突变过程,都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基于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教训,提出新版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的分析思路、规划编制程序和编制原则等三方面的要点。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规划 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