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05)
2023(21436)
2022(18394)
2021(17083)
2020(14530)
2019(33435)
2018(32814)
2017(62294)
2016(34086)
2015(38760)
2014(38543)
2013(38404)
2012(35653)
2011(32383)
2010(32370)
2009(29941)
2008(29680)
2007(26173)
2006(22842)
2005(20456)
作者
(102057)
(85601)
(84759)
(80802)
(54392)
(41057)
(38584)
(33327)
(32524)
(30538)
(29073)
(28951)
(27286)
(27105)
(26741)
(26554)
(25625)
(25377)
(24709)
(24562)
(21269)
(21071)
(20911)
(19524)
(19168)
(19075)
(18973)
(18720)
(17325)
(17114)
学科
(143031)
经济(142869)
管理(96667)
(92501)
(75806)
企业(75806)
方法(65217)
数学(56783)
数学方法(56048)
中国(38461)
(38432)
(35996)
(32876)
业经(30939)
地方(29438)
(28766)
贸易(28755)
(27945)
农业(25727)
(25544)
技术(23494)
理论(22630)
(21801)
(21762)
财务(21713)
财务管理(21657)
环境(21326)
(20954)
(20907)
金融(20902)
机构
大学(498796)
学院(494911)
(200522)
经济(196340)
管理(189078)
研究(173982)
理学(163636)
理学院(161692)
管理学(158583)
管理学院(157698)
中国(128655)
科学(110352)
(107519)
(90071)
(89727)
(87926)
研究所(82148)
中心(78075)
业大(77145)
(73031)
财经(72543)
农业(69462)
北京(68126)
(66099)
(66070)
师范(65343)
(63138)
经济学(61568)
(58640)
经济学院(55710)
基金
项目(338481)
科学(264885)
基金(245624)
研究(241125)
(217392)
国家(215675)
科学基金(182877)
社会(151306)
社会科(143388)
社会科学(143349)
(131156)
基金项目(128938)
自然(120791)
自然科(118006)
自然科学(117964)
自然科学基金(115871)
(111929)
教育(111154)
资助(102837)
编号(96273)
成果(78520)
重点(77164)
(74765)
(72606)
(69542)
课题(67697)
科研(65370)
创新(65094)
教育部(63246)
国家社会(62780)
期刊
(215348)
经济(215348)
研究(143266)
中国(94313)
学报(86187)
(79010)
科学(77484)
(68507)
管理(68333)
大学(64151)
学学(60394)
农业(54678)
教育(53702)
技术(44012)
(40664)
金融(40664)
财经(35308)
经济研究(35302)
业经(33925)
(30350)
(29761)
问题(28261)
图书(25131)
技术经济(24851)
(24771)
(24692)
统计(23925)
科技(23915)
理论(22217)
资源(22171)
共检索到727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著,中部地区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协调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协调和区域福利补偿,必须加快产业转移,扩大区域间公共知识溢出的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国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域间需求侧综合、分需求类型及部门的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报酬溢出-反馈效应,供给侧综合及分部门的产出、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和总需求溢出-反馈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三大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供需双向溢出-反馈效应指标,编制相应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各类溢出和反馈效应在20022010年总体上升,但仍须提高。东部各类溢出乘数明显小于中部和西部。同一区域不同效应的主导部门往往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同类需求侧主导部门通常明显不同,但同类供给侧主导部门却很相似。研究创新: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国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域间需求侧综合、分需求类型及部门的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报酬溢出-反馈效应,供给侧综合及分部门的产出、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和总需求溢出-反馈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三大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供需双向溢出-反馈效应指标,编制相应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各类溢出和反馈效应在2002~2010年总体上升,但仍须提高。东部各类溢出乘数明显小于中部和西部。同一区域不同效应的主导部门往往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同类需求侧主导部门通常明显不同,但同类供给侧主导部门却很相似。研究创新:测算和比较需求侧和供给侧多种区域间溢出-反馈效应。研究价值:深化同类研究并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惠娟  
通过构建三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区域间溢出和反馈效应比珠三角经济区大,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高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低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环渤海与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频繁,珠三角与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较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付荣  文娟  
从国民核算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基本投入产出方法的调整,采用加权的投入产出系数,对三大经济地带的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三大经济地带的支柱产业以及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基于完全测度的加权投入产出系数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部分省区进行省区的支柱产业分析,有利于了解省区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对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区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则有利于从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上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特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李佳  王浩宇  
采取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京津冀区域细化的产业部门分类,并分析各细分产业间的关联情况,对三地各自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反馈效应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各产业关联结构紧密,集聚性强,三次产业乘数效应均强于津冀两地,其工业与农业对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强;北京与天津高端类产业关系密切并促进产业升级;天津工业的乘数效应排名最高,服务业紧随其后,天津工业带动了河北传统产业的产出;天津与北京优势产业分布结构相似,未能形成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工业是河北经济的支柱力量,对京津各产业溢出效应很弱,未能有效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发挥三地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三地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以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桥红  史安娜  
R&D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存在着溢出效应。笔者分析了R&D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强度,同时计算了技术乘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乘数较小的部门生产技术,而技术乘数较大的部门使用技术,R&D溢出主要从技术生产部门流向技术使用部门;各区域的产业技术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占明  陈子豪  马健洪  
外商直接投资(FDI)理论上对东道国具有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测算FDI技术溢出的核心指标,构造2003-2016年工业分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面板数据以分析FDI在我国实际产生的技术溢出影响,并从市场势力视角对可能机制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FDI对我国的工业行业增长具有显著为负的前向溢出效应,即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降低下游行业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推移,FDI将对净产出产生更显著且更强的负前向溢出效应。外资的卖方市场势力增强阻碍其向下游行业产生可能的正向技术溢出,并内生地产生选择性,最终对下游行业整体的增长产生更强的负向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FDI技术溢出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为我国进一步的相关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元亨   詹宇波   金亮   陈春伍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首次测度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域间动态产业关联效应。研究发现:从区域间动态关联情况来看,上海和浙江受到的长三角内部推动力在上升,江苏由依靠沪浙皖推动发展转变为依靠自身发展,安徽受到的长三角内部推动力波动大,增长不明显,且具有封闭发展趋势;在区域间静态关联上,上海和安徽维持了较强的输出能力,而江苏显示出较强的接受能力,浙江则经历了由强接受能力向强输出能力的转变;综合来看,2010—2017年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波动较大,提升也不明显,且区域间三次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也表现出几乎同样的趋势。研究表明:未来长三角一体化水平的提升需要结合三省一市各自的产业优势,强化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的持续输出能力,提升江苏的推动能力和浙江的产业关联水平,加强江浙沪地区对安徽的推动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谭庭  李园园  贺腊梅  
借鉴区域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构建旅游产业关联效应结构性分解模型,测算并分析2002、2007与2012年中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变化特征及内在结构。研究发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在整体上呈上升态势,但体现产业关联机制"能力"的旅游业关联总效应相对较小;溢出效应是旅游业关联总效应变化的关键,对其他产业的拉动能力明显,而乘数效应是其他产业关联总效应变化的核心,其他产业对旅游业的溢出性影响较弱;不同旅游业子部门中住宿、餐饮等部门的内生发展能力显著,交通、购物、游览及其他部门则相对不足,游览、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彦平  钱明辉  王玉玺  
基于“资源—能力—绩效”框架,利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2015—2019年的孵化及创新数据,测度三大城市群孵化网络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孵化网络创新系统协同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三大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的孵化网络创新的系统协同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在城市群内部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态势;(2)三大城市群的孵化网络创新系统协同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但政府扶持力度对孵化网络创新协同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此外,影响强度、外溢程度及调节效应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行伟波  李善同  
区域间贸易反映了中国内部区域整合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贸易理论中,一般采用引力模型来分析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并且可以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各种难以量化的地区间贸易壁垒对区域贸易的影响。本文采取由2002年中国分省投入产出表估计出的省际贸易流量数据,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地区间贸易的结构以及省际边界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引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同时较大的边界效应也反映了地区间贸易存在较大的本地偏好。另外,本文也估计了中国省际分行业贸易的边界效应。最后的灵敏度检验指出内部贸易距离的设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松松  董正英  
在产业集聚理论的理论框架下,运用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本地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探究了科技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科技专业化集聚产生的MAR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为正;(2)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Jacobs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跨区域溢出效应为负但不显著;(3)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提升当地的创新水平,而专业化集聚却不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对于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更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文章以产业价值创造能力为研究起点,以产业的双重开放为基本线索;在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相互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借用价值创造理论和贸易理论构造了产业价值创造能力指标、产业对外开放指标和产业对内开放指标;进而以统计性描述的方式展示了这三项指标在中国8大区域间、17个产业间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了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与价值创造能力关系的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