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8)
- 2023(14205)
- 2022(12278)
- 2021(11698)
- 2020(9505)
- 2019(22153)
- 2018(21692)
- 2017(41365)
- 2016(22203)
- 2015(25067)
- 2014(24830)
- 2013(24859)
- 2012(22882)
- 2011(20833)
- 2010(20446)
- 2009(18602)
- 2008(17925)
- 2007(15163)
- 2006(13220)
- 2005(11804)
- 学科
- 济(96032)
- 经济(95933)
- 管理(60860)
- 业(56553)
- 企(45634)
- 企业(45634)
- 方法(43522)
- 数学(38512)
- 数学方法(38159)
- 中国(27334)
- 农(23958)
- 贸(22037)
- 贸易(22027)
- 财(21983)
- 易(21506)
- 地方(21321)
- 学(19595)
- 业经(19492)
- 农业(16104)
- 制(15673)
- 环境(15161)
- 和(14565)
- 出(13677)
- 技术(13645)
- 银(13367)
- 融(13340)
- 金融(13338)
- 银行(13323)
- 理论(13296)
- 行(12824)
- 机构
- 大学(318942)
- 学院(314491)
- 济(134323)
- 经济(131808)
- 管理(125707)
- 研究(111172)
- 理学(109749)
- 理学院(108477)
- 管理学(106802)
- 管理学院(106238)
- 中国(82773)
- 京(68405)
- 科学(67859)
- 财(57980)
- 所(55159)
- 研究所(50775)
- 中心(48936)
- 农(47773)
- 财经(47379)
- 业大(45148)
- 北京(43577)
- 经(43481)
- 江(43169)
- 范(42116)
- 经济学(41999)
- 师范(41780)
- 院(40826)
- 经济学院(38089)
- 农业(37454)
- 财经大学(35625)
- 基金
- 项目(222153)
- 科学(176095)
- 基金(163907)
- 研究(162741)
- 家(143446)
- 国家(142345)
- 科学基金(122082)
- 社会(104933)
- 社会科(99619)
- 社会科学(99596)
- 基金项目(86884)
- 省(83237)
- 自然(78391)
- 自然科(76598)
- 自然科学(76580)
- 自然科学基金(75210)
- 教育(73533)
- 划(71343)
- 资助(67378)
- 编号(64466)
- 成果(51822)
- 部(50330)
- 重点(49913)
- 发(47882)
- 创(45922)
- 课题(44305)
- 国家社会(44300)
- 教育部(43295)
- 创新(42953)
- 科研(42292)
- 期刊
- 济(139844)
- 经济(139844)
- 研究(95471)
- 中国(57081)
- 学报(49274)
- 科学(46595)
- 管理(45138)
- 农(42743)
- 财(40995)
- 大学(37236)
- 学学(34864)
- 教育(33124)
- 农业(30582)
- 技术(25668)
- 融(25134)
- 金融(25134)
- 经济研究(23803)
- 财经(22769)
- 业经(21134)
- 经(19541)
- 问题(18745)
- 贸(17554)
- 业(16856)
- 图书(16620)
- 科技(15128)
- 技术经济(15121)
- 资源(15106)
- 理论(15023)
- 世界(14839)
- 国际(14815)
共检索到45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国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域间需求侧综合、分需求类型及部门的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报酬溢出-反馈效应,供给侧综合及分部门的产出、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和总需求溢出-反馈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三大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供需双向溢出-反馈效应指标,编制相应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各类溢出和反馈效应在20022010年总体上升,但仍须提高。东部各类溢出乘数明显小于中部和西部。同一区域不同效应的主导部门往往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同类需求侧主导部门通常明显不同,但同类供给侧主导部门却很相似。研究创新: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国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域间需求侧综合、分需求类型及部门的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报酬溢出-反馈效应,供给侧综合及分部门的产出、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和总需求溢出-反馈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三大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供需双向溢出-反馈效应指标,编制相应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各类溢出和反馈效应在2002~2010年总体上升,但仍须提高。东部各类溢出乘数明显小于中部和西部。同一区域不同效应的主导部门往往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同类需求侧主导部门通常明显不同,但同类供给侧主导部门却很相似。研究创新:测算和比较需求侧和供给侧多种区域间溢出-反馈效应。研究价值:深化同类研究并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著,中部地区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协调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协调和区域福利补偿,必须加快产业转移,扩大区域间公共知识溢出的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惠娟
通过构建三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区域间溢出和反馈效应比珠三角经济区大,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高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低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环渤海与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频繁,珠三角与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较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本文利用1997、2007年中国8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的动态变化。三大类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区域内乘数效应大于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间反馈效应;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内乘数效应在下降、而区域间溢出与反馈效应在上升。对比沿海与内陆地区对对方的溢出效应系数,发现沿海地区小于内陆地区,但引入规模效应后,由于沿海地区有着更大的最终产出规模,它对内陆地区的实际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对它的实际溢出效应。产业层面的分析表明建筑业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沿海与内陆共同的具有较大溢出效应的产业,对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李子奈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总结了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的经济含义,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问题,以及统一以最终需求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年第一份中国8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于还不及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正是由于这一影响,中国内陆地区的反馈效应不及沿海地区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彦平 钱明辉 王玉玺
基于“资源—能力—绩效”框架,利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2015—2019年的孵化及创新数据,测度三大城市群孵化网络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孵化网络创新系统协同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三大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的孵化网络创新的系统协同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在城市群内部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态势;(2)三大城市群的孵化网络创新系统协同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但政府扶持力度对孵化网络创新协同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此外,影响强度、外溢程度及调节效应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金兰 张东姝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同构与流通成本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双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产业同构与流通成本存在双向互动机制。产业同构对流通成本的影响符合“U”型规律,适度的产业同构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但当超出边界时则会引起流通成本上升。而从我国总体来看,产业同构对流通成本的抬高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流通成本对产业同构具有同向效应,流通成本提高会加剧产业同构。产业同构与流通成本也存在双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同构对流通成本的空间溢出效应也符合“U”型规律,流通成本对产业同构有反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流通成本提高会引致周边地区产业同构程度下降。
关键词:
产业同构 流通成本 双向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潘璐
文章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FDI在中国长三角区域是否存在城际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内部存在城际溢出效应,同时区域内也存在着较激烈的竞争;此外,人力资本、产业聚集、土地成本也使得FDI在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各地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逐步改善,引资策略的重点开始转变为营造投资的软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的引资战略应及时转换,充分利用FDI的聚集效应提高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王韶华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推导各区域产业投资与GDP和产业产出的动态关联,从中分离出区域产业投资的直接、溢出和反馈效应,并测度八大区域三次产业投资的作用。研究表明:产业投资对GDP和产业产出的作用呈现动态化特征和区域差异。一次投资的边际贡献随时间推移减小;对于绝大多数区域,第一产业投资的作用由反馈效应贡献,而在二、三产业投资的直接和反馈效应作用下第二产业份额提升幅度最大;西南等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摆脱需求的外部依赖性。
关键词:
产业投资 直接效应 溢出效应 反馈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庆刚 郭菊娥 师博
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技术对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省际能源强度具有全域性空间依赖关系,并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弱,已呈现西北省份和东南省份两大局域性"空间俱乐部"式收敛分布特征。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RM)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的对比分析发现,能源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溢出对能源强度的边际效应超过许多传统影响因素;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开放度对能源强度变动依然具有较强解释力度,但边际效应有所下降。投资率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稳定且非常显著。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影响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结论,本文认为我国能源强度总目标分省份分解执行时,省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涛 毕乐强 纪昭君
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外溢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在区域间也存在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这表明某一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产出,也会对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红玲 刘肇民 刘柳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将产业关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结合2007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贡献大于乘数效应,反馈效应贡献微乎其微,具体行业效应分解不尽相同;同时,不同行业的增长驱动因素各异,可基于自生成长机制和关联机制因地制宜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豪 张一弛 张建华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行业与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文章基于行业间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5-2015年中国10大部门数据,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与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0大行业TFP增长率增速最快的为采矿业,最慢的为房地产行业;我国经济总体而言是基于要素驱动,TFP贡献不足;行业间确实存在TFP溢出效应,其中制造业溢出比例最大,批发零售业最小。
关键词:
增长源泉 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