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7)
- 2023(8425)
- 2022(7018)
- 2021(6796)
- 2020(5713)
- 2019(13079)
- 2018(12898)
- 2017(23550)
- 2016(13105)
- 2015(15165)
- 2014(15009)
- 2013(14818)
- 2012(14287)
- 2011(13199)
- 2010(13007)
- 2009(12017)
- 2008(11879)
- 2007(10347)
- 2006(9249)
- 2005(8269)
- 学科
- 济(56266)
- 经济(56201)
- 管理(29394)
- 业(26425)
- 方法(22628)
- 数学(20380)
- 数学方法(20192)
- 中国(18269)
- 企(17961)
- 企业(17961)
- 农(17526)
- 学(14244)
- 地方(14068)
- 贸(12462)
- 贸易(12453)
- 易(12145)
- 农业(11544)
- 制(11383)
- 财(11122)
- 业经(10416)
- 融(9384)
- 金融(9375)
- 体(9299)
- 环境(9254)
- 银(9060)
- 银行(9026)
- 行(8825)
- 和(7501)
- 发(7442)
- 关系(7165)
- 机构
- 大学(192852)
- 学院(190191)
- 济(81943)
- 经济(80410)
- 研究(79057)
- 管理(64424)
- 中国(58764)
- 理学(54792)
- 理学院(54004)
- 管理学(52873)
- 管理学院(52528)
- 科学(50338)
- 京(42965)
- 农(42282)
- 所(42094)
- 研究所(38940)
- 财(35595)
- 中心(34459)
- 农业(33500)
- 业大(32181)
- 江(29410)
- 财经(28391)
- 院(28380)
- 北京(27144)
- 范(26929)
- 师范(26605)
- 经济学(26468)
- 经(25986)
- 科学院(25286)
- 经济学院(23885)
- 基金
- 项目(131747)
- 科学(102588)
- 基金(95918)
- 研究(92565)
- 家(87159)
- 国家(86513)
- 科学基金(70975)
- 社会(58882)
- 社会科(55709)
- 社会科学(55694)
- 省(51500)
- 基金项目(50068)
- 自然(45900)
- 自然科(44790)
- 自然科学(44765)
- 自然科学基金(43941)
- 划(43843)
- 教育(41521)
- 资助(39963)
- 编号(35110)
- 重点(30892)
- 部(29858)
- 发(29678)
- 成果(29545)
- 创(26595)
- 课题(26437)
- 中国(26408)
- 计划(25686)
- 国家社会(25482)
- 科研(25292)
共检索到294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海钰 张雪玲 麻林坤 马平平 李容 吴雅丽 邓园萍 刘国华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微小扇头蜱C分支的发现尚属首次,且以边缘无形体感染率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海钰 张雪玲 麻林坤 马平平 李容 吴雅丽 邓园萍 刘国华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微小扇头蜱C分支的发现尚属首次,且以边缘无形体感染率最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鑫 向阳 央金措 秦保亮 肖晨冬 潘瑶 袁东波 郝力力
【目的】了解四川省炉霍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和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在炉霍县6个乡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蜱ITS-2、SFGR OmpB和无形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及构建进化树,从而确定蜱的种类及其SFGR和无形体的感染情况。【结果】在820份蜱样本中,只包含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us,29/820)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791/820)。总共有408份蜱样本被检出SFGR,只检出了Candidatus Rickettsia longicornii 1种SFGR,总感染率为49.8%(408/820)。在本次调查的6个乡均检出SFGR,不同乡之间SFGR感染率的差异极显著(χ~(2) = 111.524,P = 0.000 < 0.01)。青海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SFGR感染率分别为44.8%(13/29)和49.9%(395/791),差异不显著(χ~(2) = 0.292,P = 0.589 > 0.5)。有5个乡检出了无形体,共检出了Anaplasma bovis、A. marginale、A. platys和A. phagocytophilum 4种无形体,总感染率为30.9%(253/820),不同乡之间蜱样本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极显著(χ~(2) = 139.825,P = 0.000 < 0.01)。青海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6.9%(2/29)和31.7%(251/791),差异极显著(χ~(2) = 8.087,P = 0.004 < 0.01)。SFGR与无形体混合感染率为18.8%(154/820)。【结论】炉霍县存在青海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还携带SFGR和多种无形体,应做好当地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无形体的防治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宏 李贝贝 李凯瑞 何波 张敬博 蒲小峰 陈梅娟 潘姣姣 李飞 张路瑶 赵丽
【目的】世界上蜱类3科18属899种,中国有2科10属117种,新疆至少有2科10属45种,占全国蜱种类的1/3之多,分布也极其广泛。蜱直接危害和传播多种病原,且一些病原可经卵垂直传播,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图兰扇头蜱是新疆南部荒漠及半荒漠地区常见种和优势种。确定新疆南部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是否携带立克次体,对该蜱及其传播立克次体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南部阿拉尔市某羊场收集的饱血雌性扇头蜱,置于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的环境中产卵,随机取5个独立的卵样品及其对应的5只雌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蜱及其卵分别处理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蜱12S r RNA基因和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利用BLAST在线平台和多个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只雌蜱12S r RNA基因PCR扩增全部阳性,测序获得的4段蜱12S r 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图兰扇头蜱12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均为图兰扇头蜱,其中包括来自新疆绵羊的图兰扇头蜱;本研究蜱12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4,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图兰扇头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边缘革蜱、草原革蜱、长角血蜱、小亚璃眼蜱、亚洲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全沟硬蜱及外围群尘螨的22个12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所获得的蜱12S r RNA基因序列与图兰扇头蜱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确定了该扇头蜱为图兰扇头蜱。5只产卵后的雌蜱和相应蜱所产的全部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PCR扩增,有1只蜱和其产的卵样品阳性,蜱携带率为20%;雌蜱及其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Rickettsia raoultii 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为4个Rickettsia raoultii和1个Rickettsia sp.,其中包括来自新疆2011年的亚洲璃眼蜱和草原革蜱的立克次体;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3,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的37个24种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获得的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与Rickettsia raoultii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与其他15种立克次体同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确定了本研究图兰扇头蜱及其卵均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raoultii。【结论】首次发现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携带R.raoultii。
关键词:
劳氏立克次体 卵 图兰扇头蜱 新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少立 谭玮萍 杨园园 代惠洁 孙晓辉 乔宁 竺晓平
【目的】鉴定山东省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种类,明确该地区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2014—2015年,在山东省临沂、日照、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宁、菏泽、聊城、德州共10个市(区)采集253份疑似感病的辣椒植株叶片,提取叶片总RNA和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的通用引物(PA/PB)、马铃薯卷叶病毒属通用引物(POL-F/POL-R)及已报道侵染辣椒的主要病毒的检测引物对样品进行PCR、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将扩增得到的目的条带经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再送至公司进行克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淑君 肖顺 程敏 邓明雪 张绍升 刘国坤
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胡萝卜、辣椒和空心菜根系发现一种线虫,通过形态鉴定,结合ITS1-5.8S-ITS2 r DNA区、28S D2-D3区、COⅡ/IrRNA线粒体基因和线粒体DNA 63 bp重复区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采用特异性引物Me-F/Me-R对不同田块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进行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空心菜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新寄主;受侵染的番石榴可能是闽南地区蔬菜象耳豆根结线虫病的重要初侵染源.由此说明,象耳豆根结线虫已经成为福建省蔬菜上的重要病原物,对蔬菜产业发展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廷涛 潘一展 高瑞 邵云华 李向东 时呈奎 赵文军 朱水芳
Chaste tree(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witches'-broom was a new disease found in Mountain Taishan and the neighboring region.Phytoplasmal cells could be easily observed in the phloem sieve elements of diseased plants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The 16S rRNA gene of phytoplasma associated with thi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 徐启聪 田国忠 郭民伟 朴春根
Crotalaria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CrWB) collected from Hainan Province,was classified and identified by sequencing techniques and Virtual RFLP.Two different type universal primer pairs of phytoplasma were used to amplify a 1.8 kb fragment of 16S rDNA and a 1.3 kb fragment of rp gene.The PCR-amp...
关键词:
猪屎豆丛枝病 植原体 分子鉴定 序列测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新荣 朱孝伟 胡月清 黄焕华 孔祥超 贾文慧
利用本研究筛选出的一对松材线虫特异性PCR引物(上游引物:5′-CTACGTGCTGTTGTTGAGTTGGC-3′,下游引物:5′-TGGTGCCTAACATTGCGCGA-3′),从松材线虫DNA中,扩增出一条长度403bp(基因库登陆号:DQ855275)的特异性DNA片段。该引物可以将松材线虫DNA与松墨天牛组织以及拟松材线虫、畸刺伞滑刃线虫、变异伞滑刃线虫、小角伞滑刃线虫、利昂伞滑刃线虫、湖南伞滑刃线虫、红松滑刃线虫、滑刃属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小茎线虫、剑尾齿杆双胃线虫和寄生小杆属线虫等12种线虫的DNA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利用PCR技术直接从受感染的松墨天牛组织中检测出...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墨天牛组织 PCR特异性引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芳銮 沈建国 史凤阳 方治国 谢联辉 詹家绥
【目的】查明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地鉴定出PVY并对其分子变异进行分析。【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中国14个省(直辖市)马铃薯种植区疑似受PVY感染的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的部分材料镜检验证,然后根据CP基因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针对随机选择感染PVY的14个省(直辖市)代表样品进行CP基因扩增克隆,将测序得到的序列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并使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重建系统发育关系。【结果】ELISA检测结果表明,691份样品中220个样品与PVY抗体呈阳性反应,其余呈阴性反应;ELISA检测的阳性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细红 蔡伟 虞赟 李敏 王念武 杜振国 沈建国 高芳銮
【目的】明确福建省茶树主要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方法】2019—2023年,从福建省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市区采集具有褪绿、皱缩和坏死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的茶树样品1 869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PCR和RT-PCR检测的方法对茶树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将PCR扩增获得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根据GenBank上已报道的病毒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同时检测福建茶树主要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并测定该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从所采集的茶树病样上检出3种病毒,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油茶双生病毒(oil tea associated geminivirus,OTaGV)(48.90%)、茶树坏死环斑病毒(tea plant necrotic ring blotch virus,TPNRBV)(26.75%)和茶树潜隐病毒1(camellia cryptic virus 1,CCV1)(17.98%);在检出病毒的1 258份样品中,有807份为OTaGV、TPNRBV或CCV1单独侵染,检出率分别为37.20%、21.38%和5.56%;其余451份样品为2种或3种病毒复合侵染,复合侵染检出率达35.85%,OTaGV+CCV1、TPNRBV+CCV1、TPNRBV+OTaGV、OTaGV+CCV1+TPNRBV 4种类型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17.49%、0.40%、14.71%、3.26%。在地理分布上,OTaG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漳州OTaGV检出率最高,为96.77%;CCV1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和龙岩8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三明CCV1检出率最高,为66.00%;TPNRB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和漳州5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泉州TPNRBV检出率最高,为79.13%;在福建省9个地区中,厦门地区仅检出OTaGV,三明、莆田和龙岩地区检出OTaGV和CCV1,其他5个地区同时检出OTaGV、TPNRBV和CCV1;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7个地区检测到病毒复合侵染,其中漳州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高(85.00%)、宁德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低(23.03%)。利用测定的CCV1和TPNRBV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CCV1分离物(FW)与已报道的福建分离物FJ-SH104(GenBank登录号:ON807095)亲缘关系最近、TPNRBV分离物(FU)与福建分离物QZHA92(GenBank登录号:OQ948454)亲缘关系最近。经优化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仅OTaGV、TPNRBV和CCV1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其他病毒及健康茶树样品上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多重PCR灵敏度最低可以检测到稀释至10-4倍的OTaGV、TPNRBV和10-3倍的CCV1;利用该多重PCR检测技术对茶园中采集的60份病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相符。【结论】OTaGV、TPNRBV和CCV1是当前福建茶树上主要病毒种类,其中OTaGV为福建地区首次报道,该病毒可侵染茶树也为首次发现;在检出的3种病毒中,以OTaGV发生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CCV1、TPNRBV;福建地区茶树病毒目前仍以单独侵染为主,但同时存在较多的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类型包括TPNRBV+CCV1、TPNRBV+OTaGV、CCV1+OTaGV和OTaGV+CCV1+TPNRBV;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茶园茶树上OTaGV、CCV1和TPNRBV3种病毒的快速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福建茶树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屈小玲 毕丁仁
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了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galisepticum,MG)种内菌株的特异性DNA片段,并用该法对人工感染鸡及野外鸡群进行了MG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基因扩增及电泳,仅MG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最低能检出18pgMGDNA,说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人工感染60只鸡,3d后即可用PCR查出MG阳性,6d后100%为阳性,对照鸡全部为阴性。与分离培养的结果完全一致。PCR对野外鸡群的MG检出率为10.5%~35%,平均为20%(16/79),与血清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从PCR阳性鸡中,有61.5%(6/13)能分离到MG。这说明PCR在MG感染的分...
关键词:
鸡毒霉形体 多聚酶链反应 基因扩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利利 孙国珍 王勇 高苇 张春祥 张安胜 竺晓平
为明确2014年夏天在天津番茄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的番茄样品的侵染病原,利用To CV外壳蛋白和热激蛋白的特异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特异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表明,HSP70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2)相似性为99.5%,CP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3)相似性分别为99.2%和99.3%,表明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且天津与日本To CV分离物序列相似性最高。由于调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普遍,针对To CV阳性样品利用TYLCV特异性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杨旭光 赵文军 朱水芳 高必达
对表现叶片黄化的玉兰植株,利用植原体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得到1.4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及构建系统关系树.结果表明,该片段与16SrI组中的各植原体同源率均达到99%以上,而与其他组的植原体16SrDNA序列的同源率均低于97%,认为该植原体株系为翠菊黄化植原体组中的成员之一.
关键词:
玉兰黄化病 分子检测 系统进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利达 石延霞 谢学文 曹金强 柴阿丽 李宝聚
为了检测和鉴定我国不同地区番茄上的病毒种类,2015-2018年,在不同蔬菜种植区采集431份番茄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已报道侵染番茄的12种主要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TYLCV在番茄上普遍存在,检出率为65.20%;而ToCV、TMV、CMV、ToMV、TSWV和PVY侵染番茄相对较少,检出率分别为21.11%,20.19%,17.63%,15.31%,14.15%,11.37%;未检测到TICV、PVX、TYLCVNB和BBWV等病毒。通过对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病毒复合侵染率达35.73%,其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最多,占复合侵染总比的52.60%;3种病毒复合侵染率占复合侵染总比27.92%;4种及5种病毒复合侵染率略低,分别占复合侵染总比0.65%和18.83%。通过对我国20个地区的番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番茄上检出病毒种类最多的为北京地区,检测到7种病毒,其次是山东地区,检测到5种病毒;河南、甘肃及宁夏地区检测到4种病毒;西藏、河北、浙江、陕西、海南地区检测到3种病毒;四川、天津、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检测到2种病毒;其他地区只检测到单一番茄病毒种类。同时根据TYLCV和TSWV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YLCV北京分离物(MK336782)与中国湖南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TSWV河南分离物(MK318839)与山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