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6)
2023(7606)
2022(6462)
2021(6009)
2020(4897)
2019(11363)
2018(10885)
2017(20117)
2016(10717)
2015(12060)
2014(11862)
2013(11930)
2012(11110)
2011(10333)
2010(9962)
2009(9380)
2008(9000)
2007(7667)
2006(6778)
2005(6286)
作者
(30726)
(25876)
(25777)
(24476)
(16096)
(12460)
(11680)
(10188)
(9844)
(9059)
(8852)
(8723)
(8283)
(8066)
(8034)
(8020)
(7737)
(7353)
(7340)
(7306)
(6490)
(6260)
(6060)
(5785)
(5741)
(5698)
(5568)
(5383)
(5130)
(5122)
学科
(56317)
经济(56280)
管理(30239)
(24935)
方法(24784)
数学(22832)
数学方法(22653)
(19673)
企业(19673)
中国(16598)
环境(13954)
地方(13400)
(11665)
(11118)
贸易(11113)
(10858)
(10820)
(9815)
业经(9209)
(9200)
地方经济(8507)
(8103)
(7991)
(7823)
(7757)
金融(7756)
农业(7643)
(7325)
银行(7309)
(7110)
机构
大学(160118)
学院(157034)
(76999)
经济(75909)
研究(61182)
管理(60287)
理学(52293)
理学院(51656)
管理学(51021)
管理学院(50741)
中国(46954)
科学(35712)
(34606)
(31285)
(30422)
研究所(28146)
中心(26512)
财经(25737)
经济学(25558)
(23754)
经济学院(23077)
(23007)
(22513)
北京(22334)
(21103)
师范(20951)
业大(20814)
(20696)
财经大学(19304)
科学院(19292)
基金
项目(111003)
科学(89650)
基金(84003)
研究(80595)
(74022)
国家(73566)
科学基金(62882)
社会(55674)
社会科(53106)
社会科学(53087)
基金项目(43937)
(40356)
自然(38614)
自然科(37689)
自然科学(37677)
自然科学基金(36990)
教育(35296)
(35152)
资助(34625)
编号(29348)
(26226)
重点(25778)
(25431)
国家社会(24977)
中国(23920)
成果(22946)
(22744)
教育部(22365)
创新(21660)
人文(21368)
期刊
(78303)
经济(78303)
研究(48237)
中国(29912)
科学(23502)
学报(22802)
(22348)
管理(21013)
(19268)
大学(17413)
学学(16387)
经济研究(14331)
农业(14176)
财经(13026)
(12784)
金融(12784)
技术(12663)
教育(12576)
(11379)
(10750)
问题(10598)
资源(10462)
业经(10068)
世界(9946)
国际(9618)
(9392)
统计(9170)
技术经济(8723)
(8308)
决策(7413)
共检索到231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本文通过加强松弛变量限制,在EPI环境效率变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S-环境效率变化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七大流域1998-2009年水环境效率动态变化,揭示各流域环境效率变化的趋势及动因,为环境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阶段分析,发现我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在整个研究阶段有年均1.53%的改善,呈现前期效率下降,中期效率提高,后期效率持平的特点。三个阶段环境效率出现下降的流域分别为:1998-2001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2002-2005年,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2006-2009年,珠江流域、海河流域。主要结论是:①流域水环境静态效率受流域环境承载能力影响较大,而减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丹  王亚华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了我国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动态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趋势,对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水平优劣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的动因。评价显示,1999~2010年,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速度排序依次为海河、黄河、松辽、太湖、珠江、长江、淮河,按相对管理绩效水平排序依次为海河、珠江、黄河、松辽、太湖、长江、淮河;研究表明,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受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泽  潘晶晶  任芳容  毛春梅  
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水资源约束模型以及加权GLS回归方法考察了中国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非均衡分布及差异性,分别选取黄河、长江以及珠江三大流域22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流域2008~2018年生态效率及其水资源约束强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整体而言,三大领域生态效率处于中低水平。②三大流域的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性明显,由高到低依次为珠江、长江、黄河;且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仍在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珠江流域的经济增长可促进环境改善。③水资源供给限制会促进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但对珠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和流域治理能力对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影响。另外,影响黄河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还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资利用程度的提高对长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大。据此提出应改善能源结构、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建设及调配水资源供给限制等促进各流域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玉阳  宋有涛  王慧玲  布乃顺  
流域水污染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工业废水是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流域视角出发,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通过对工业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得出各个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为未来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提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淮河等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最有效,辽河、海河等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有待提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工业结构等措施,提高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泽   方琪   鞠云   任阳军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推动力。流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基于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21个省(市、区)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从效率水平、动态变化、差异分析角度进行多层次比较,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大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流域间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存在不均衡现象,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水平明显高于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外商投资等因素对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因素尚未产生显著影响,并据此得出提升三大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于红  杨林  郑潇  
以七大流域河长制的推行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多期倍差法考察河长制对跨省河流边界污染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1)七大流域中跨省河流污染治理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相对于省域内部,省域边界河流污染更为严重;(2)与省域内部相比,河长制实施显著降低省域边界地区河流COD、NH_(3)N浓度,能够协调跨省河流污染治理、实现“以邻为壑”到“守望相助”转变,但这一治理效果没有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性,表明地方政府在治污与经济政绩考核之间策略性选择的短视行为;(3)河长制对跨省河流边界污染的治理效果存在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省域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省域的河长制并未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亚华  吴丹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构建了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动态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0年沿淮四省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趋势,揭示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的动因,并对水环境管理绩效水平优劣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显示,2000-2010年期间,沿淮四省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速度排序依次为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按相对管理绩效水平排序依次为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其中2000-2005年期间,江苏省水环境管理绩效水平最高,且绩效指数年均增长率最快;2005-2010年期间,江苏省水环境管理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鲁晓东  许罗丹  熊莹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河流水质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用中国2004—2013年中国八大流域主要监测断面水文数据,结合各流域8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特征等数据,依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典和扩展分析框架,本文拟合了中国总体和各流域的EKC形态,并分析了未来各城市水资源质量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经典EKC曲线的性态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水资源质量变化,中国的河流呈现出双拐点的S型EKC曲线特征;(2)八大流域的EKC曲线形状呈异质性,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呈U型,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呈现出典型的S型,淮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呈现出弱S型;(3)除了经济增长外,产业特征、能源使用情况都会影响流域水体的质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鑫鹏  卢新海  
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和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基于“量质并重”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比较的超效率MinDS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并分别基于投入和产出视角探寻科技创新效率短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随机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协同性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较强的上升势头,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不高、数量不足”是科技创新效率的最大短板。超变密度是影响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协同性的关键在于平衡城市个体差异。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跃迁的概率较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雪艳  
城市群是全球发展的重大趋势和现象,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更是环境问题高度集中、激化的敏感区域。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以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和哈长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和消费对七大城市群的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密度总体上会恶化城市群的环境,但是并不十分显著,而珠三角城市群的规模效益相对较好,环境质量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改善;七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除了哈长城市群之外,产业结构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环境效应;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但是外资的区域分布并不均衡,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群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消费升级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越高的城市,消费的这种环境效应越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春  邱长溶  
养老日益成为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沉重负担,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在养老保险制度领域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文章对政府职能和养老保险制度关系作了理论概述,针对当前政府逐渐退出养老保险职能的趋势,论文分析了中国当前混合制养老保险模式下政府的七项职能,结论是均应增强这七项职能,但要科学选择介入领域和介入方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信灵通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5年7月17日至1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经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十一次 常务理事会评选并研究决定,授予广东图书馆学会等13个单位先进学会荣誉称号。 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广东代表有12人。名单如下: 许景荣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李昭淳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吴晞深圳图书馆 惠德毅广州图书馆程亚男 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程焕文 中山大学图书馆王惠君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 乔好勤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 息管理系 陈述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林庆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邹荫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曹树金 中山 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阿芹  谢乃明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流域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流域经济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水环境承载力是以水环境系统为承载主体,在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水量平衡和水质平衡的前提下,水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在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从社会经济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三个分系统角度分析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机理。从综合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分别给出流域水环境动态演化概念模型,揭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演化规律。以长江流域为例,解析长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机理,并给出具体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概念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