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2)
- 2023(7918)
- 2022(6566)
- 2021(6296)
- 2020(5164)
- 2019(12030)
- 2018(11464)
- 2017(20439)
- 2016(10729)
- 2015(12222)
- 2014(11684)
- 2013(11963)
- 2012(11345)
- 2011(10704)
- 2010(10459)
- 2009(9598)
- 2008(9528)
- 2007(7837)
- 2006(7000)
- 2005(6725)
- 学科
- 济(53944)
- 经济(53906)
- 管理(22934)
- 方法(20163)
- 业(19657)
- 数学(18516)
- 数学方法(18360)
- 中国(18161)
- 企(13893)
- 企业(13893)
- 地方(13044)
- 农(12001)
- 学(11806)
- 贸(11797)
- 贸易(11790)
- 易(11502)
- 财(9157)
- 制(8439)
- 业经(8373)
- 关系(8310)
- 地方经济(8281)
- 环境(8223)
- 融(8202)
- 金融(8201)
- 农业(7807)
- 银(7715)
- 银行(7695)
- 行(7585)
- 发(7129)
- 和(7042)
- 机构
- 大学(156660)
- 学院(151718)
- 济(73360)
- 经济(72278)
- 研究(67576)
- 中国(52801)
- 管理(52631)
- 理学(44903)
- 理学院(44164)
- 管理学(43417)
- 管理学院(43096)
- 科学(39910)
- 京(35681)
- 所(34864)
- 研究所(32066)
- 财(31117)
- 中心(29200)
- 农(25115)
- 院(24931)
- 财经(24630)
- 经济学(24510)
- 北京(23555)
- 经(22889)
- 范(22669)
- 师范(22499)
- 经济学院(21978)
- 科学院(21286)
- 江(21198)
- 业大(20018)
- 农业(19639)
- 基金
- 项目(105414)
- 科学(84916)
- 基金(80673)
- 研究(75131)
- 家(72862)
- 国家(72423)
- 科学基金(60448)
- 社会(50797)
- 社会科(48280)
- 社会科学(48272)
- 基金项目(41782)
- 自然(38112)
- 自然科(37218)
- 自然科学(37207)
- 自然科学基金(36540)
- 省(35917)
- 教育(33267)
- 划(33224)
- 资助(32815)
- 编号(27227)
- 重点(25550)
- 部(24989)
- 发(24308)
- 中国(24249)
- 国家社会(23248)
- 成果(22614)
- 创(21091)
- 教育部(21084)
- 科研(20364)
- 创新(20075)
共检索到244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斌 李鹏 徐国策 成玉婷 赵宾华 魏芳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全国一级流域735个气象站点1951—2013年气温资料,利用相对差分法、Hurst指数等方法对年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年气温总体呈显著升高趋势,但长江区中部年气温变化不显著。全国、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西南诸河、东南诸河和珠江区均存在区域年气温的最佳代表性气象站点,分别为铁干里克、彰武、乐亭、菏泽、海源、井冈山、加查、武夷山市和柳州。代表性气象站点的年气温可以用以快速评估流域年气温均值的变化特征。全国一级流域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大致为25~28年。近20~30年是研究期内的偏暖期,Hurst指数分析表明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呈现为升高趋势。"哈尔滨-北京-石家庄-西安-重庆-贵阳"连线附近年气温与年降水量主要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该连线接近于"胡焕庸线","胡焕庸线"附近的气候研究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青娥 吴孝情 陈晓宏 杨冰
根据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16个极端气温指标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M-K)和小波分析法分析珠江流域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除结冰日数(ID0)、月最高气温极小值(TXn)、冷昼日数(TX10p)和作物生长期(GSL)4个指标呈现出不显著的变化趋势外,夏日日数(SU25)、热浪日数(TR20)尤其是暖夜日数则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空间变化分析表明,冷夜日数(TN10p)、冷日持续指数(CSDI)和昼夜温差幅度(DTR)以及冷昼日数(TX10p)在整个珠江流域大致呈下降趋势,其余10个指标大致呈上升趋势,呈现出较好的流域一...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恬宇 李东峰 王立雪 马浩艳 赵志锰 张文 邬佳宾 许丽丽
近年来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该文使用1962—2021年长江流域137个站点的气温数据,从流域和站点两个尺度,利用时间序列趋势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长江流域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增长率分别为每10年0.35℃和0.26℃;2)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有97.08%(133个)和91.97%(126个)的站点显著升高,长江下游地区的站点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增长较快;3)长江流域年极端最低气温没有发生突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2001年发生增暖突变,突变后气温增速明显提升;4)36.5%的站点(50个)年极端最低气温存在突变,突变发生最多的年份为1994年,长江各游段的站点突变年份均以1990—1998年为主。80.3%的站点(110个)年极端最高气温存在突变,突变发生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1世纪初,长江各游段的站点突变年份均以1999—2006年为主。该研究同时揭示了长江流域60年来极端气温的增暖趋势和阶段性突变,对于理解区域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过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指导区域气候治理,实现双碳目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小凡 翟建青 苏布达 姜彤 朱进
利用长江流域146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逐年气温资料,选用EOF和REOF方法识别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特征,并对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敏感区域进行时间演变分析和突变检测。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主要有2种空间振荡型(即全流域气温变化趋向一致型和流域内气温变化存在东西向差异型),3个变化敏感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南部和金沙江流域)。3个变化敏感区域的年平均气温都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升高,且均在90年代后期呈突变增加,其中金沙江流域升温趋势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a。全流域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距平空间分布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流域都为升温...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年平均气温 空间变化 时间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斌 顾显跃 缪启龙
分析了1951~200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明显偏高,60~80年代波动下降,80年代中后期以后有所上升,90年代较80年代增温0.3℃~0.6℃之间;同时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温呈现不同的态势,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在6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而平均日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均以降温为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海军 张勃 赵传燕 靳晓华 王兴梅 戴声佩 王亚敏 康淑媛 刘艳艳 李丹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近57年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中国北方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7年来中国北方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0.25℃/10a),最慢的是西北东区(0.12℃/10a)。各区年均、1月、7月气温的增温趋势呈非对称性,年均气温的升高主要得益于1月气温的贡献,7月各区升温趋势普遍较慢;中国北方年均气温变化存在突变现象,东北区是在1994年(a=0.05),华北区是在1997年(a=0.05),西北西和西北东分别为在1996年和1997年(a=0.05);年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东北区分别以21a、6a、11a为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华北区气温周期为22a,西北西区周期为12a,西北东区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分别为15a、8a、5.5a;中国北方各区气温变化一致性较强,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区之间相关关系存在差异,东北和华北年均气温相关系数达到0.79(a=0.01),1月东北区和西北西区相关系数为0.19,7月东北区和西北东区的相关系数为0.26,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气温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赵现红
对北京、上海和广州入境旅游流的流量、时间、流向等因子进行分析,发现流量特征具有较强的区位引导效应,时间特征具有很强的资源制约效应,流向特征具有很强的交通线路引导效应,指出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受经济、资源、区位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流 时空演变 梯度演化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盈盈 肖杨 戴声佩 罗红霞 李玉萍 李茂芬
【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1)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 mm/10 a, 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明显的地区为海南岛,降水量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3)热区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9、0.07、0.13℃/10 a, 1996—1997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1990—1999年气温呈增温趋势;(4)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高值区分布在雷州半岛,气温增加明显的地区为福建,气温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西南部。(5)热区水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热区西部云南地区气候较为适宜。【结论】中国热区过去55年整体呈增湿增温趋势,是中国响应全球气温变暖的非显著地区,年均最低温是热区增温的主要贡献者。研究从时间、空间方面把握热区气候资源的现状与趋势,为热区农业资源区划、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热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建琦 葛永刚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对该区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降雨量在1981~1990年为降雨量较小年份,1991~2000年为降雨量较大时间段,2001~2005年降雨量开始急剧减少;(2)1987、1995和2005年的平均侵蚀量分别为:70.58、80.08和79.81t/(hm2.a),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92%、33.83%和33.1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芳 刘倩
【目的】分析青海湟水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温的关系。【方法】以湟水流域7个气象站点1971-2007年近37年的实测降水及气温作为研究资料,分析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温对降水量的影响。【结果】1971-2007年湟水流域近37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降水量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降水相对变率在1971-2000年明显增加,可靠性降低;2001-2007年降水相对变率减小,可靠性增加。在降水量丰沛和偏少的地区,降水量增加幅度不明显;而降水量中等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1971-2007年湟水流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与降水量间大致呈负...
关键词:
湟水流域 降水量 气温 可靠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范倩倩 赵安周 张安兵 王冬利 赵玉玲 刘海新
基于海河流域1965—2015年月降水和气温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分析等方法,分析海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就时间变化来看,年、春、夏季SPEI序列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呈湿润化趋势,仅夏季干旱变化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年、季干旱发生频率表明春旱显著,各年代干旱站次比表明近51年来干旱范围有所增加。2)就空间变化来看,中等干旱在年、夏季集中于永定河系的东部、大清河系及北三河系,春、秋季集中于滦河河系、大清河系及漳卫河系的西部;轻度干旱在年、春、夏季集中于滦河河系、北三河系、大清河系,秋季集中于永定河系、子牙河系及漳卫河系。年、春、夏季在流域范围内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在永定河系、大清河系、北三河系及滦河河系呈湿润化趋势。3)就空间模态来看,近51年来海河流域第一模态的年、季主要时空分布型为全流域一致型,第二模态的年、夏、秋季主要时空分布型为南部—北部反向分布型,春季呈西北部—东南部反向分布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曹阳 徐丹
本文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黄淮海流域14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选取旱涝频率和旱涝范围作为评价指标,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分解函数(EOF),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黄淮海流域旱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黄淮海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除中度干旱主周期为10年外,其余各级干旱、洪涝范围的主周期分别为20~25年、25~33年,另外除极度洪涝外,其余各级旱涝的突变年份均在1977-1978年左右;空间上,流域内洪涝频率总体上低于干旱频率,在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下,黄河、海河流域旱涝变化基本同步,淮河流域与其它两流域旱涝变化相反。此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运用线性倾向分析、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山西省汾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年-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1960年以来,汾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变化趋势,并有升高趋势,递增率分别为0.32℃/10a、0.13℃/10a和0.50℃/10a。同时,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近48年的气温年较差递减率为0.37℃/10a。此外,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发生趋暖突变的时间分别是1993年、1996年、1981年,且近15年是流域年平均气温发生上升的主要时段。气候趋暖还表现出在冬季气温的递增速率最大的特点。流域南北年均气温...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分析 汾河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领 何桐 高全洲
利用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36个气象站1960年~2000年的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资料,对西江流域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冬半年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信度水平在99%以上,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的增加率分别为0.237℃/10年、0.07℃/10年和0.127℃/10年;从区域上看,冬半年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气温增加趋势显著,南盘江至柳江之间的区域增温趋势的信度水平在99%以上,夏半年和年平均气温仅部分区域出现显著增温;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都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周期震荡;冬半年和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左右发生增温突变,突变后气温分别增加0.5℃和0.4℃。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变化趋势 突变 西江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静 徐宗学 左德鹏 赵焕
利用云南省1958~2013年28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计算10个极端气温指数。基于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极端气温指数年代/际、季节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探讨极端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可能存在的变化趋势,利用R/S分析方法,估算极端气温指数的HuR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低温事件,而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高于最高气温。且年/季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均在1980年代后呈现更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四季中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增温幅度均最大;(2)空间上,极端高温事件高发地区为滇西南与滇中...
关键词:
极端气温 趋势 分布 云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