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3)
2023(14832)
2022(12398)
2021(11804)
2020(9952)
2019(23192)
2018(22649)
2017(43580)
2016(22989)
2015(26200)
2014(25547)
2013(25276)
2012(23147)
2011(20801)
2010(20346)
2009(18965)
2008(18728)
2007(16390)
2006(13693)
2005(12178)
作者
(62619)
(52552)
(52348)
(49882)
(33300)
(25111)
(24003)
(20531)
(19821)
(18396)
(17799)
(17784)
(16453)
(16450)
(16343)
(16113)
(15766)
(15625)
(15138)
(15081)
(12825)
(12675)
(12579)
(12041)
(11884)
(11771)
(11486)
(11390)
(10463)
(10355)
学科
(96738)
经济(96650)
管理(66821)
(64742)
(53620)
企业(53620)
方法(47549)
数学(42497)
数学方法(42034)
中国(27265)
(25273)
(24703)
(21842)
贸易(21828)
(21221)
业经(20239)
(17997)
技术(17723)
(16929)
农业(16199)
地方(16019)
(15865)
银行(15838)
(15458)
财务(15412)
财务管理(15376)
(15151)
(15055)
金融(15052)
企业财务(14488)
机构
大学(324056)
学院(323093)
(143211)
经济(140716)
管理(127952)
理学(110932)
理学院(109805)
管理学(108111)
管理学院(107501)
研究(107235)
中国(85041)
(66464)
(63557)
科学(61885)
(51984)
财经(51607)
中心(51013)
(48089)
研究所(47402)
(47168)
经济学(45755)
(45084)
业大(44488)
北京(41682)
经济学院(41466)
(40172)
师范(39808)
财经大学(38643)
(38346)
农业(37815)
基金
项目(218914)
科学(174567)
基金(162568)
研究(161164)
(140819)
国家(139726)
科学基金(121206)
社会(105653)
社会科(100406)
社会科学(100380)
基金项目(85516)
(83061)
自然(76815)
自然科(75149)
自然科学(75127)
教育(74198)
自然科学基金(73827)
(70462)
资助(66445)
编号(63933)
成果(51036)
(50125)
重点(49004)
(47875)
(46812)
国家社会(45216)
创新(44969)
教育部(43795)
课题(43144)
人文(42479)
期刊
(148173)
经济(148173)
研究(94705)
中国(58651)
(49470)
管理(46402)
学报(45517)
科学(44079)
(42695)
大学(35468)
学学(33396)
(32762)
金融(32762)
教育(29857)
农业(29150)
技术(28566)
经济研究(26825)
财经(25467)
业经(24223)
(21988)
问题(19637)
(18885)
(16816)
技术经济(16719)
国际(16458)
统计(16438)
商业(15889)
世界(15775)
(15245)
理论(14966)
共检索到467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正  
本文从境外人民币流程和存量规模不断扩大的视角,分析"中国超额货币之谜"之成因。从宏观经济环境变迁和微观经济主体交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扩张的原因;系统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文献中"直接法"和"间接法"下测算的境外人民币的流量和存量的规模,并从理论上阐述了人民币境外存量与超额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运用货币乘数理论,估计和测算了1997~2009年间滞存境外的人民币通过乘数作用实际所创造的货币供给。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高倩倩  郑建军  
文章分析并比较了东亚中日韩三国货币-产出比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推动力,发现从指标水平值看,中日两国一致性较强,都具有较高的货币-产出比,而韩国则差异明显;从指标增长率和主要影响因子看,中日韩三国呈现出互有交叉的共同性。在此基础上,该文认为,中国超额货币现象是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缺失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在货币变量上的现实折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喜玲  
2010年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立以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持续增长,投资产品不断丰富。本文通过对当前人民币跨境流通路径的梳理,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通对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机制,即以T账户展现了跨境贸易和非贸易流通在不同的人民币结算方式下对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对境内货币供给量影响的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境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可控但存在风险,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从长期来看其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周工  
本文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国内有关经济变量对其的影响,并对实证分析部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呈动态变化,当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使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滞后一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则使人民币汇率预期贬值;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同样表现出动态特征;金融发展状况、通货膨胀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以及国内利差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无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符合外推型;通过内生性检验,证明本文实证模型并无内生性问题。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夯实人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鑫  胡再勇  吴璇  王晓芳  
在运用两阶段间接估算法对2010年以来人民币境外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人民币境外存量变化对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其次,通过广义矩估计,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量变化对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加会引起国内外利差小幅变化,还会使国内M_2长久性增加;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净流向与国内利率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因此,货币当局应完善人民币境外流通监测体系,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适时考虑人民币跨境活动对国内货币环境和金融风险的额外影响,有效调控境内外市场的资本管制力度的差异,加大境外人民币的有效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越飞  李晓林  
本文在界定货币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和国际货币合作三个角度分析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探讨了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拓宽境外企业人民币来源渠道、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保值渠道、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春  
目前,国内外基本认同人民币汇率将升值的观点,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国际收支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但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模型及中国存在严重超额货币的现实,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也存在着贬值的可能。本文在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分析法对造成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与中国超额货币同时并存这一反常现象的种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如下结论:从根本上来说,人民币汇率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或者说取决于我国的经济效率。解决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并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稳定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思屏  
我国政府于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并为此出台一系列制度安排予以推进。本文基于货币政策的视角,分析人民币跨境流动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借鉴德国相关做法,提出跨境人民币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陶士贵  叶亚飞  
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业务的展开,人民币境外存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具体有多少,存量受哪些因素影响,存量的变动是否会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首先利用间接估算法,在国内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准货币流通速度和前期收入等变量,用最小二乘法(OLS)估算出2006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人民币境外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检验存量的变动对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境外存量受人民币跨境交易的影响在波动中上升,其变动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但目前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进而提出将境外人民币纳入国内货币政策体系框架、增加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等一系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荣华  
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进而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我国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要想找到促进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措施,就必须首先找到决定人民币在境外被接受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本文认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原因有三个:首先,人民币逐渐具有国际货币的一般特征;其次,人民币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最后是制度上的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琼  张悠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和结算职能的影响和决定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探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人民币汇率的预期、金融市场特别是离岸市场的发展及政策的颁布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而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和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据此笔者提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尝试对大宗商品进行人民币定价、促进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职能深化及加强离岸市场发展等措施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亚瑞华  
人民币跨境流动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货币跨境流通以及国内货币存量结构,也对我国货币政策从变量到传导机制,乃至政策效果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人民币跨境流通对我国货币政策变量的具体影响以及影响途径,对人民币跨境流通背景下确保我国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2.0左右,居世界前列,这种中国特色的高货币化现象被称为"中国货币之谜"。我国货币化率的上升主要由准货币(定期存款)快速上升造成的,居民资产性货币需求的上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不断上升的储蓄率提升了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金融抑制从融资约束和投资限制两个渠道加强了经济主体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偏好。正是由于资产性货币需求或准货币占GDP的比率不断上升,我国偏高的M2/GDP比率并未对通胀产生很大压力,但将对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可能引致资产泡沫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波  伍戈  裴诚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推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结算方式,虽然学界和业界对其存在较多的争论,但是对其研究尤其是基于数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结算货币选择的框架下结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身的特点,分析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若干因素,并计算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经验研究的结论表明,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张程度、相关政策的推进、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与贸易项下人民币收支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虽然与该项业务存在相关关系,但其并不是影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唯一主导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波  
跨境交易主体使用人民币计价面临着困难,究其原因,既有微观层面的,如出口商品差异化程度低、对外贸易企业议价能力不强等;也有宏观层而的,如境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限。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具有一定的前景。涉外经济的管理、核算和统计逐步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一是从便利贸易和投资的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