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9)
- 2023(12725)
- 2022(10930)
- 2021(10469)
- 2020(8538)
- 2019(20223)
- 2018(19890)
- 2017(38067)
- 2016(20597)
- 2015(23333)
- 2014(23048)
- 2013(23090)
- 2012(21118)
- 2011(19238)
- 2010(18761)
- 2009(17231)
- 2008(16604)
- 2007(14084)
- 2006(12223)
- 2005(10803)
- 学科
- 济(86243)
- 经济(86158)
- 管理(57649)
- 业(54438)
- 企(44011)
- 企业(44011)
- 方法(41493)
- 数学(36538)
- 数学方法(36182)
- 中国(24288)
- 农(22808)
- 财(18689)
- 业经(18143)
- 学(18074)
- 贸(17651)
- 贸易(17637)
- 易(17234)
- 地方(15594)
- 环境(15343)
- 农业(15013)
- 和(13837)
- 制(13790)
- 技术(12964)
- 理论(12734)
- 划(12589)
- 银(12128)
- 银行(12093)
- 融(11667)
- 金融(11666)
- 行(11595)
- 机构
- 大学(295569)
- 学院(291475)
- 济(123664)
- 经济(121355)
- 管理(118272)
- 理学(103421)
- 研究(102745)
- 理学院(102292)
- 管理学(100567)
- 管理学院(100063)
- 中国(76713)
- 京(63781)
- 科学(63068)
- 财(51914)
- 所(51227)
- 农(47619)
- 研究所(47272)
- 中心(45184)
- 业大(44127)
- 财经(42878)
- 北京(40835)
- 经(39369)
- 江(39022)
- 范(37903)
- 经济学(37705)
- 师范(37575)
- 农业(37445)
- 院(37358)
- 经济学院(34118)
- 财经大学(32227)
- 基金
- 项目(206273)
- 科学(162819)
- 基金(152071)
- 研究(150274)
- 家(133502)
- 国家(132479)
- 科学基金(113340)
- 社会(95844)
- 社会科(90955)
- 社会科学(90933)
- 基金项目(80458)
- 省(77160)
- 自然(73624)
- 自然科(71921)
- 自然科学(71906)
- 自然科学基金(70609)
- 教育(67341)
- 划(66147)
- 资助(63255)
- 编号(59433)
- 成果(47647)
- 部(46393)
- 重点(45841)
- 发(44071)
- 创(42707)
- 课题(40536)
- 国家社会(40402)
- 创新(39929)
- 教育部(39714)
- 科研(39485)
- 期刊
- 济(127923)
- 经济(127923)
- 研究(86694)
- 中国(52073)
- 学报(46312)
- 科学(43837)
- 农(42736)
- 管理(42571)
- 财(36149)
- 大学(35015)
- 学学(32840)
- 农业(31018)
- 教育(29461)
- 技术(24616)
- 融(22005)
- 金融(22005)
- 经济研究(21348)
- 财经(20166)
- 业经(19372)
- 业(17285)
- 经(17251)
- 问题(16999)
- 图书(15258)
- 技术经济(14897)
- 科技(14358)
- 理论(14314)
- 贸(14223)
- 世界(13990)
- 资源(13870)
- 实践(12945)
共检索到416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铄 陈琦 韩立民
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蓝色粮仓"建设,可充分挖掘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供给潜力,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海水养殖等不同产业的生产特性,分别利用最大可持续生物产出分析、分海区捕捞量预测及捕捞份额分析、生产效率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动物性海洋水产品生产潜力进行了量化评估,并对离岸海水养殖、远洋磷虾捕捞等海产品潜在增长空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蓝色粮仓” 生产潜力 评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兰婷 刘康 韩立民
为深入分析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的潜力,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灾害、产业多样性、产业集聚度、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水平、海洋渔业科技水平及海洋渔业管理7个方面,选取23个影响"蓝色粮仓"建设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综合结果进行评估和分类。结果显示,海南、浙江、福建3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强,天津市最弱。山东、福建、浙江、广东4省渔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河北、广西壮族自治区(省)较为落后。山东、江苏省的海洋渔业科技水平较高,海南渔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我国沿海11省市被划分为3类:第1类有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浙江、辽宁省,是"蓝色粮仓"建设重点推进区;第2类包括河北、广西、海南省(自治区),属于"蓝色粮仓"建设优化发展区;第3类有上海、天津市,为"蓝色粮仓"建设的区别对待区。
关键词:
蓝色粮仓 建设指数 熵值法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锐 殷伟 王晨 韩立民
在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陆域食物生产局限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蓝色粮仓”对保障中国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与头足类五类海产品,以及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两种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在计算2003—2019年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与海产品营养生产量的基础上,分析“蓝色粮仓”对中国食物营养贡献率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将保持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是需求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2003—2019年,中国海产品营养产量呈现4阶段波动变化,其中海水养殖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总体呈现阶梯式增长趋势,海洋捕捞贡献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各类海产品中鱼类营养生产量占比最高,其次是贝类与甲壳类,藻类、头足类占比都较小。(3)据预测,未来海产品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将稳步上升,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15%、11.71%与1.66%。因而,“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特别是动物蛋白需求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快“蓝色粮仓”建设,强化其在中国食物营养中的贡献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宏 孟繁宇 杨文娟
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有关统计数据,阐述了"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演变历程;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间关联度及各产业对山东省渔业经济增加值的贡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蓝色粮仓"关联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高,结构尚需优化调整。应优化海产品加工业结构,加大对种苗业扶持力度,加速海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现近海捕捞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蓝色粮仓 关联产业 结构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骅
"碳汇渔业"主要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_2,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更具体地说,是指通过养殖和收获贝类、藻类、滤食性鱼类、甲壳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将碳移出水体,使碳被再利用或被储存,但这一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型需要一系列机制保证。这些机制既可以保证"碳汇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能使之成为"蓝色粮仓"国家战略的基础保障。这些措施包括:选择固碳速率高的养殖品种、科学组合养殖品种、提升养殖技术、以海洋牧场革新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建立国际蓝碳交易体系、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水产养殖业合作等,这其中海洋牧场的规划与建设是"碳汇渔业"与"蓝色粮仓"战略相结合的关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碳汇渔业 海洋牧场 蓝色粮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会娟 牛敏 韩立民
推进"蓝色粮仓"建设是在陆地食物生产体系得到充分开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通过挖掘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潜力,进一步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食品消费需求的战略选择。本文从食品消费需求升级的表现特征入手,结合海洋食物供给体系的具体现状,提出应对食品消费需求升级的"蓝色粮仓"建设思路与路径。研究表明:为了迎合居民食品消费升级需求,"蓝色粮仓"建设须统筹数量保障、质量保障和消费环境优化等多重目标来实施"一揽子方案",并面向消费需求升级重构涵盖多主体协同的资源保育基础模块、以高效生态与空间拓展为特征的核心生产模块、面向广域多元消费需求的贸易流通模块以及为核心环节提供各项服务的辅助模块的海洋食物供给产业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园园 李想 韩立民
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建设"蓝色粮仓"是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需要各产业内服务功能的实现作为支撑。而当前中国"蓝色粮仓"服务体系十分分散,因此如何为"蓝色粮仓"建设做好全面服务工作则极为重要。本文从产业组织视角出发,通过建立"蓝色粮仓"技术产业联盟、"蓝色粮仓"服务产业联盟,积极投资公私合营模式(PPP),解决技术创新、"蓝色粮仓"相关产业社会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需求。本文认为,政府应当积极转变职能,做好服务者角色,设计合理制度安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中国"蓝色粮仓"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园园 李想 韩立民
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建设"蓝色粮仓"是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需要各产业内服务功能的实现作为支撑。而当前中国"蓝色粮仓"服务体系十分分散,因此如何为"蓝色粮仓"建设做好全面服务工作则极为重要。本文从产业组织视角出发,通过建立"蓝色粮仓"技术产业联盟、"蓝色粮仓"服务产业联盟,积极投资公私合营模式(PPP),解决技术创新、"蓝色粮仓"相关产业社会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需求。本文认为,政府应当积极转变职能,做好服务者角色,设计合理制度安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中国"蓝色粮仓"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立民 李大海
建设"蓝色粮仓"是"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总体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上,从海洋食物生产能力增长、居民营养供给、节约资源要素以及缓解陆域生态环境压力等方面阐述了"蓝色粮仓"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从创新养殖模式、发展远洋渔业和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深入论证了"蓝色粮仓"在食物供给方面所拥有的巨大潜力;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蓝色粮仓"的相关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燕宇 王胜 田红 邓汗青 何冬燕
安徽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该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面向粮食安全分析其气候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粮食生产与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出发,采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了安徽省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不同生活水平下的粮食需求指标,分析了安徽省的气候承载力和剩余空间。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北部高于南部、平原高于山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耕种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1961~2013年全省气候生产潜力基本呈一致下降趋势,近50年平均减少了约10%。安徽省目前粮食消费水平和结构属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阶段,在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的前提下,全省气候资源所能承载的粮食产量均显著超过不同生活水平下的总需求量。小康水平下,气候承载力的相对剩余率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除部分城市地区和山区外,全省大部地区气候承载力的剩余空间仍较富裕,能够较好的保障粮食需求。总的来看,由于安徽省光温水以及耕地等条件配合较好,气候承载力较高;虽然受太阳辐射影响,近年来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但在保障未来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方面,安徽省仍具有较好的气候承载力,粮食生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荣青 郑度 戴尔阜 吴绍洪 赵明华
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且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逐级递减的机制法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修正计算太阳辐射的系数a和b,并划分不同土壤有效系数指标区来构建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1995年和2005年的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等4个逐级递减层次的生产潜力,并分析1995-2005气候变化对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四个层次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区域的作物有效生育期增加,并且有效生育期初日时间逐渐提前,而终日时间相应推迟;同时生育期时段内的日照时数增加;而作物有效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总体减少,且大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清华
一天,同门师妹,宁波大学胡求光教授给我打来一个电话,期望我对她的专著写一个书评,我也没有多想,自认都是黄门(黄祖辉老师)弟子,研究的主题应差异不大,随口就答应了。没想到,几天后,寄到书案的专著《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与浙江蓝色牧场建设路径研究》,粗粗翻了一下,让我倍感头大。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来评,能否完美交卷,成了我近一个月来心中的结。既然
关键词:
海洋发展战略 牧场建设 路径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红生
蓝色粮仓建设对保障食物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彰显国家权益、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突破产业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科技和产业背景下,如何卓有成效地构建蓝色粮仓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明确了蓝色粮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蓝色粮仓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渔业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以及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总体目标,从聚焦重大需求、构建科技创新链,坚持原创驱动、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强化集成示范、支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实施途径,即按照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谋划,陆海统筹布局,针对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流通加工五大产业类型需求,实施良种引领、空间拓展、技术升级、产业示范四大行动,建立智慧养殖、智能捕捞、绿色加工三大体系,满足优质蛋白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需求,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蓝色粮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波 翟璐 韩立民
"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产业发展动态、管理制度、组织体系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有效方法及措施,基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经验,中国应该从资源养护、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进程,为有效发挥"蓝色粮仓"的粮食保障功能提供新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立民 李大海
建设“蓝色粮仓”是“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总体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上,从海洋食物生产能力增长、居民营养供给、节约资源要素以及缓解陆域生态环境压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蓝色粮仓”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从创新养殖模式、发展远洋渔业和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深入论证了“蓝色粮仓”在食物供给方面所拥有的巨大潜力;最后,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蓝色粮仓”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陆海统筹 粮食安全 蓝色粮仓 海洋渔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