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5)
2023(7705)
2022(6574)
2021(6520)
2020(5417)
2019(12833)
2018(12828)
2017(24810)
2016(12824)
2015(14321)
2014(14042)
2013(13849)
2012(12461)
2011(11622)
2010(11647)
2009(10895)
2008(10324)
2007(8667)
2006(7599)
2005(6978)
作者
(35470)
(29807)
(29742)
(28418)
(18859)
(14169)
(13456)
(11678)
(11321)
(10392)
(10189)
(10052)
(9573)
(9540)
(9499)
(9215)
(8929)
(8580)
(8464)
(8136)
(7405)
(7168)
(7127)
(6768)
(6742)
(6682)
(6425)
(6147)
(5870)
(5788)
学科
(59577)
经济(59536)
管理(31376)
方法(29719)
(29256)
数学(27558)
数学方法(27027)
(21819)
企业(21819)
中国(18436)
(14656)
(12909)
贸易(12898)
(12514)
(10637)
业经(10038)
农业(9776)
(9481)
地方(9156)
(9112)
环境(8882)
(8357)
银行(8349)
(8103)
理论(7981)
(7980)
金融(7979)
(7384)
(7344)
关系(6957)
机构
大学(182990)
学院(180398)
(83238)
经济(81862)
管理(69371)
研究(66357)
理学(60295)
理学院(59559)
管理学(58220)
管理学院(57910)
中国(51963)
(40450)
科学(39543)
(33278)
(32721)
研究所(30130)
中心(29296)
财经(27478)
经济学(27033)
北京(26367)
(26187)
(25365)
业大(25189)
(24439)
经济学院(24279)
(23746)
(23365)
师范(23131)
财经大学(20739)
农业(20580)
基金
项目(125087)
科学(100492)
基金(95277)
研究(87991)
(84473)
国家(83963)
科学基金(72377)
社会(58582)
社会科(55911)
社会科学(55898)
基金项目(49498)
自然(47522)
自然科(46563)
自然科学(46554)
自然科学基金(45707)
(44722)
教育(40902)
资助(40601)
(39488)
编号(32821)
(28772)
重点(28612)
(26513)
国家社会(26026)
(25554)
成果(25553)
中国(25349)
教育部(24868)
创新(24171)
科研(23961)
期刊
(84381)
经济(84381)
研究(54019)
中国(34768)
科学(27194)
管理(26916)
学报(26232)
(23382)
(22851)
大学(20587)
学学(19344)
技术(17544)
农业(16323)
教育(15910)
经济研究(15773)
(14259)
金融(14259)
财经(13708)
(11955)
统计(11918)
业经(11402)
问题(11231)
(11137)
世界(10543)
(10502)
(10315)
国际(10071)
技术经济(9860)
资源(9762)
决策(9482)
共检索到263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莎  胡最  郑文武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特征的真实写照,科学地刻画了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特征。定量模拟该线东西两侧能源消耗的空间格局可以为国家实现能源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论文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2014年),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 SD)与灰色模型构建了胡焕庸线能源消耗空间格局预测模型(HLECSM-SD);再以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50 km×50 km空间格网,模拟2020年并预测2021—2025年"胡焕庸线"东西两侧能源消耗的空间格局,设置3种情景方案分析中国能源消耗情况。结果表明:(1) HLECSM-SD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2)全国能源消耗总量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3)该线两侧的能源消耗量增长率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且东侧的增长率低于西侧。(4)在胡焕庸线东侧,煤炭消耗量具有"北部多、南部少"的空间特征,这与中国煤炭资源蕴涵量的空间格局一致;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量具有"东部多、中部少"的空间特征,这是由各省区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5)在情景设置中,不同影响因子对能源消耗量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磊  
本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对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从"胡焕庸线"两侧交通格局分析入手,回顾交通现代化的历史演变,测算分析交通现代化的空间发展格局,借鉴国际比较研究,探索中国交通现代化之路径,按照"交通—经济—社会—生态"内在逻辑关系,提出资源约束条件下,构建"胡焕庸线"两侧差异化发展的交通格局,对我国"十三五"时期及2049年交通现代化发展目标、任务、趋势作出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梅  黄贤金  揣小伟  朱振宇  汪煜  
城镇建设用地在利用和扩张过程中承载和拉动着大量的碳排放。揭示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差异,并探讨其驱动因素,能为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碳减排工作和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借助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GIS技术,提出了边界阈值法,对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城镇建设用地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并综合相关文献中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对其所承载的碳排放进行估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关联性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研究表明:①边界阈值法提取结果的检验结果较好,优于经验阈值法和邻域分析法。②胡焕庸线存在被打破的可能性,2000—2013年东、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从95:5变为92:8,差异缩小。③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以高碳排放为代价的,2000—2013年东、西两侧年碳排放量比值从93:7变为90:10,差异缩小。④东、西两侧的城镇建设用地每增加1 km2时,年均碳排放量分别增长1.79万t和2.58万t。因此,国家在继续重视碳排放量较大的东部地区的同时,也应重视西部地区加剧的高碳排放问题。可通过引导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式扩张、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手段促使西部地区走上集约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德才  刘昊  汤杰新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利用Vensim软件动态模拟了该地区未来的碳排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决长三角地区的碳减排是可行的,且到2030年,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将达到295 150万吨。此外,文章还依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银香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占全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比例不断上升,并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以低碳交通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为例,引入系统动力学(SD)理论建立城市交通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三个子系统,绘制复杂系统反馈的因果回路图,从而探析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及政策等方面的驱动因子,并构建仿真模型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量进行仿真预测,进而提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荻帆  谢明  
失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288个地级市为样本,以2010年至2015年为观测期,以胡焕庸线为基准线,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失业保险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胡焕庸线为轴的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呈倒"U"型分布,且两侧影响失业率变化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火根  肖丽香  廖冰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与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构建二氧化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供给侧经济增长速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素,预测四种不同情景方案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部门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四种方案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增长趋势逐年变缓,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到峰值后,调整经济增速、改善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相比于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的减排贡献度更高。在综合调控经济增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方案下,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2024年将达到高峰值104.45亿t,2058年实现碳中和,这与现实情况更加吻合。未来若能抓住经济、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良好机遇,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减排努力,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有望2025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冷  
本文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开发的流域水文经济模拟模型MITSIM 为基础,结合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和中小流域水资源分析、规划的实际需要,研究、设计了流域水资源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成功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流域水资源模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莉  张捷  张卉  张宏磊  张滋露  
胡焕庸线以其对空间的简化表达,描述中国人口分布东西悬殊的宏观格局。文章将胡焕庸线简化为地理坐标系中的线性解析几何模型——简称"胡焕庸线模型":Y=0.8697X-60.639,方便大数据背景下碎片化和非标准化对象空间相对胡焕庸线位置的判定。通过构建旅游空间潜力模型揭示中国大陆处于不同"胡焕庸线区位"地理单元的旅游市场潜力"胡焕庸线区位效应",分析胡焕庸线作为除距离因素外体现区域差异重要因素的有效性。这种体现在旅游市场潜力空间差异的效应,反映中国宏观经济地理区位的规律性现象,是经济地理区位的"胡焕庸线区位效应"。"胡焕庸线模型"—"胡焕庸线区位"—"胡焕庸线区位效应"构成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地域传统导向型区位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湘莲  朱文青  吴昊  
产学研合作联盟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模式,减小其内部信息粘滞将有助于发挥信息价值、提高产学研合作联盟整体效率。文章在分析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合作联盟内部信息粘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模型,追踪信息粘滞的运行及其动力源,并通过系统的模拟和仿真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应玲  孙艺新  谭忠富  庞南生  
本文以高耗能企业中的电解铝企业为例,运用差别电价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差别电价对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用电量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其最终引起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研究表明:差别电价对电解铝企业的"用电量增加"、"生产量"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影响的效果越来越显现,并且差别电价对高耗能企业的生产决策影响具有延迟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晓娜  张飞舟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因子法,对上海市 2000—2019 年的化石能源 CO_2排放进行定量核算,构建上海市化石能源 CO_2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模拟基础排放、低排放、高排放 3 种情景下的未来 CO_2排放变化。研究发现:(1)根据 2000—2019 年统计数据,上海市化石能源的 CO_2排放从 2003 年开始攀升,到 2010 年开始趋于平稳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阶段为 2004—2007 年,增长了 32.7%;(2)上海市生产总值(GDP)年增长,2050 年低排放情景较基础情景下降 25%,高排放情景较基础情景上升 33%;(3)2020—2050 年低排放情景的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基础情景与高排放情景的能源消费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分别在 2029 年、2037 年达到峰值,但能源强度从高到低为低排放情景、基础情景、高排放情景,主要是由于 GDP 增长问题导致;(4)基础情景与低排放情景的 CO_2排放在 2030 年达到峰值,低排放情景 CO_2排放较基础情景降低 4.4%,高排放情景的 CO_2在 2033 年达到峰值、较基础情景上涨 5.6%。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玉敏  杜纲  
文章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1986~2006年期间27个省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能源消耗强度)数据,对中国各省区能源消耗强度趋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1986~1990年,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1995~2000年,1986~2006年各时间段内,各省区能源消耗强度存在明显的趋同现象。各省区的空间相关系数无论是SAR模型还是SEM模型都显示出,各省区能源消耗度存在空间外溢现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向东  王新贤  朱蓓倩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的突变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的80余年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从民族人口的视角出发,收集和整理1953~2010年期间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级资料,运用Arc GIS、Geo Data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胡焕庸线"两侧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少数民族人口在传统分布区形成多个热点分布区域;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民族人口向东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迁移扩散的态势显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具有非凡的稳定性。从1953~2010年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少数民族人口75∶25的比重一直相对稳定,可以说"胡焕庸线"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突变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玉潜  袁建文  
输入是开放经济系统中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因素,中间输入通过改变各部门能源完全消耗结构、最终输入通过改变最终产出结构影响能源消耗强度。文章根据波及效应的分解原理,弄清中间输入和最终输入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机制;利用输入品完全消耗系数和最终产品输入系数,确定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输入因素,从而构建开了放经济系统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