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0)
2023(14856)
2022(12090)
2021(10989)
2020(8882)
2019(19989)
2018(19366)
2017(36387)
2016(19414)
2015(21852)
2014(21429)
2013(21074)
2012(19662)
2011(17997)
2010(18299)
2009(17290)
2008(16304)
2007(14615)
2006(13361)
2005(12529)
作者
(55018)
(45469)
(45413)
(43122)
(29105)
(21970)
(20572)
(17742)
(17635)
(16224)
(15725)
(15312)
(14718)
(14616)
(14256)
(14227)
(13435)
(13181)
(13147)
(12780)
(11750)
(11076)
(10986)
(10397)
(10367)
(10286)
(10198)
(10163)
(9271)
(9172)
学科
(89915)
经济(89837)
(55301)
管理(53982)
(43368)
企业(43368)
中国(36504)
方法(30108)
(27802)
金融(27802)
(26556)
银行(26537)
数学(26272)
数学方法(26046)
(25818)
(25769)
地方(25717)
业经(21979)
(19927)
(19515)
技术(17911)
(17828)
贸易(17806)
农业(17771)
(17307)
(15439)
(14653)
环境(13848)
(13169)
地方经济(12782)
机构
学院(272472)
大学(271187)
(124802)
经济(122504)
研究(103323)
管理(100224)
中国(86018)
理学(84112)
理学院(83145)
管理学(81987)
管理学院(81477)
(59344)
科学(58533)
(56428)
(51877)
中心(47494)
研究所(46708)
(43891)
财经(43751)
(41713)
经济学(40037)
(39865)
北京(38693)
(37310)
(36760)
师范(36439)
经济学院(35990)
业大(35581)
(34092)
农业(33736)
基金
项目(175657)
科学(139619)
研究(133252)
基金(126892)
(109884)
国家(108967)
科学基金(93176)
社会(87997)
社会科(83711)
社会科学(83692)
(68738)
基金项目(65505)
教育(59230)
(57053)
自然(55089)
自然科(53895)
自然科学(53884)
自然科学基金(52921)
编号(52467)
资助(51252)
(44518)
成果(43296)
重点(40352)
(39127)
(39007)
课题(38158)
国家社会(37812)
创新(36975)
发展(36841)
(36232)
期刊
(144027)
经济(144027)
研究(91236)
中国(65226)
(42837)
金融(42837)
(42524)
(41716)
管理(40283)
科学(37911)
学报(37748)
教育(32104)
大学(29488)
农业(28664)
学学(27407)
技术(24692)
经济研究(24530)
业经(23130)
财经(22108)
(19304)
问题(18720)
(16789)
(16424)
国际(15652)
世界(15502)
技术经济(14738)
科技(13314)
统计(12738)
(12706)
论坛(12706)
共检索到44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扬  张建军  李向辉  
在"十三五"规划强调"新四化"发展整体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新四化"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基于离差系数最小化的融合度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四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呈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我国"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仍然较低,绝大多数地区处于初级融合发展水平以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扬  张建军  李向辉  
在"十三五"规划强调"新四化"发展整体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新四化"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基于离差系数最小化的融合度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四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呈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我国"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仍然较低,绝大多数地区处于初级融合发展水平以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景行军  杨万平  班斓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新四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四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两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总结提炼出了"新四化"互动关系理论模型,并运用熵值法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新四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良好的互动,能互相影响,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未能实现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定祥  彭政钦  李伶俐  
本文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基础,从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以及融合发展的过程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0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分析等方法,对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化以及空间关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四大经济区域和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明显差异;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过程、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三个维度的指数值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且融合发展的过程维度的指数值增速最大;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存在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区域内大部分省份之间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但极化现象明显减弱;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该特征仅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部分年份才有所表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雄辉  陈铭聪  孙熹寰  罗崴  吕春甜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政策链(简称"四链")融合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理论,深入探究"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四链"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级市"四链"融合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级市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各地级市的"四链"融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珠三角地区处于"四链"融合发展较高水平,其中广州"四链"融合发展水平最高,深圳、东莞次之,惠州和肇庆最低;粤东西北地区"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但各地区差距不明显,总体发展水平较为一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中国城市群是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以中国23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2011年各城市群的"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各城市群在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上相对于工农业发展水平更为滞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兰白西和黔中城市群内部"四化"协调发展最不平衡;呼包鄂、晋中、长三角等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四化"协调较为均衡。城市群"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应是未来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新常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金爽  张涛  
文章通过构建演艺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31个省份2010—2018年的演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运用ArcGIS10.2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演艺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再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两产业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8年,演艺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又回升的态势。从空间分布上看,总体的空间格局呈现东部强西部弱的特点。(2)演艺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8年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耦合协调度等级仍处在初级阶段。东南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多为初、中级协调,西部地区失调程度严重,其他地区则处于轻度或濒临失调。(3)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由于演艺与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限制以及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政策环境、经济水平、人力资源的动力作用并不显著,市场需求对两产业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德起  陈娜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乡村振兴需要充分了解城乡融合的情况,并据此制定实施城乡融合的总体战略与政策。中国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各地区城乡融合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制定实施城乡融合的区域差异战略与政策。本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 3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6年的数据,使用横纵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全国总体以及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得出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并进一步给出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一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保持了一致,整体上不断提高;二是发达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整体上高于欠发达地区;城乡在各个领域中差异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四是城乡融合动力的水平高于融合前提与融合结果的水平;在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农业技术流动、农业机械动力、互联网普及、医疗水平等方面城乡融合水平较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宇雄  邵喜武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基于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从城乡经济发展融合、社会生活融合、公共服务融合以及生态环境融合4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对2010-2019年吉林省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池波  李硕  田云  
文章通过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现有统计条件下跨时空农村产业融合度水平比较提供新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熵值法和均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展开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省域差异明显但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特征,即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通过比较发现,熵权法和均权法下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可见赋权方法的不同并未改变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地理梯度特征,不过均权法在分析多样性和体系开放性方面存在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军  
对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进行研究,有利于决策者制定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本文首先在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然后将此模型与其它的测度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该模型是合理的;最后用此模型对山东省的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军  
对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进行研究,有利于决策者制定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本文首先在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然后将此模型与其它的测度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该模型是合理的;最后用此模型对山东省的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许调蓉  韩峰  
基于耦合协调理论,运用指标体系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依据2011—2018年中国城市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指数,综合采用泰尔指数、协方差模型,揭示其变化规律、区域差异、偏离状况。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尚处于中度融合阶段,依然具有较大融合发展空间;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由东向西、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依次递减,且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二者融合度与城市规模呈现正向偏离趋势,随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提升。鉴于此,需完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城市规模高质量扩张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效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祥芳  陈建成  周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西省2003-2012年11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四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四化"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上升,2012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初级协调及以下水平;"四化"各子系统的低水平发展导致"四化"耦合协调水平偏低;11个地级市"四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差异,但其差异在逐年缩小;固定资产投入、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投入和教育水平对"四化"耦合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金融支持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红贵  王如琦  
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制度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水平存在着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局面,其中大部分省份是一个起伏下行的趋势,最终针对如何更好地融入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