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4)
- 2023(7977)
- 2022(6807)
- 2021(6525)
- 2020(5658)
- 2019(13549)
- 2018(13264)
- 2017(25522)
- 2016(13849)
- 2015(16192)
- 2014(16230)
- 2013(16591)
- 2012(15782)
- 2011(14483)
- 2010(14352)
- 2009(13529)
- 2008(13688)
- 2007(12215)
- 2006(10446)
- 2005(9520)
- 学科
- 济(69646)
- 经济(69590)
- 管理(37110)
- 业(34111)
- 方法(33189)
- 数学(30410)
- 数学方法(30234)
- 企(25790)
- 企业(25790)
- 中国(19170)
- 农(16666)
- 财(15160)
- 贸(15071)
- 贸易(15066)
- 易(14744)
- 学(12050)
- 制(11482)
- 业经(10964)
- 农业(10740)
- 地方(10052)
- 银(9976)
- 银行(9956)
- 融(9631)
- 金融(9629)
- 行(9584)
- 和(8929)
- 环境(8743)
- 务(8679)
- 财务(8663)
- 财务管理(8635)
- 机构
- 大学(212594)
- 学院(208132)
- 济(97420)
- 经济(95800)
- 管理(78122)
- 研究(76193)
- 理学(67041)
- 理学院(66266)
- 管理学(65281)
- 管理学院(64877)
- 中国(59017)
- 京(45279)
- 科学(44491)
- 财(42704)
- 所(39171)
- 农(36109)
- 研究所(35759)
- 财经(34776)
- 中心(34515)
- 经济学(32419)
- 经(31833)
- 业大(30118)
- 经济学院(29509)
- 江(29431)
- 北京(29197)
- 农业(28820)
- 院(26577)
- 范(26311)
- 师范(26080)
- 财经大学(25944)
- 基金
- 项目(135580)
- 科学(106492)
- 基金(101098)
- 研究(97676)
- 家(88508)
- 国家(87864)
- 科学基金(73981)
- 社会(64175)
- 社会科(61013)
- 社会科学(60996)
- 基金项目(52775)
- 省(49126)
- 自然(46337)
- 自然科(45296)
- 自然科学(45280)
- 教育(44562)
- 自然科学基金(44530)
- 资助(42983)
- 划(42746)
- 编号(37797)
- 部(32350)
- 成果(31403)
- 重点(30685)
- 发(29162)
- 国家社会(27975)
- 中国(27773)
- 教育部(27734)
- 创(27358)
- 科研(26461)
- 大学(26192)
共检索到308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燊 沈悦
本文运用FAVAR模型对我国2000年至2010年期间"房价之谜"——利率和住宅价格同向变动现象进行验证,探明原因发现:(1)适应性预期下的住宅投资利润率远超过利率成本,对推动住宅价格上涨起重要作用。(2)与一般工商业贷款比较,优惠的房贷利率使住宅投资具有"比较优势",住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3)住宅价格上涨不仅是由"收入拉动"和"成本推动",更具有强劲的"收入差距拉动"效果。扩大的收入差距聚集了购买能力,住宅投资需求被超前集中释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森 陈静
健全的市场应该可以有效调节房地产市场、稳定住房价格,其中利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而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即利率管制政策导致央行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来维持既定的利率水平,而偏低的利率水平刺激了住房的投资、投机需求,进而推动房价长期持续上涨。采用2006年到2013年货币供给量与房价的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计量分析可以验证这一理论解释。因此,本文认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是稳定我国房价的治本之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勃 刘建江
文章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通过利用我国1998-2007年的房价和地价的季度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ECM),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最后进行面板回归的方法对我国的房价和地价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短期而言,地价对房价没有影响,而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原因;长期来说,房价和地价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互为因果,房价对地价有较显著的影响,地价对房价的影响程度较低。因此,要保持房价稳定,短期内可以通过维持住房的稳定供应,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长期内既要保持土地的稳定供给,又要加强住宅建设,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最终防止房价的过度波动。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因果检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仁和 陈柳钦
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估计的中国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回避系数远远大于10,即远大于Mehra和Prescott(1985)所认可的最高水平,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股权溢价之谜,并指出了解释中国股权溢价之谜的潜在研究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辉龙 王先柱
房价与房租间具有内在的传导机制,并对居民买租选择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影响房租上涨的直接因素不是房价,而是市场交易量;房价通过影响交易量间接影响房租。住房租赁市场与商品房交易市场相互影响,因此,必须从政策上保证二者协同发展。当前如外科手术似的宏观调控,为政策性住房介入房地产市场调节赢得了时间,通过平衡租赁市场和交易市场供求,形成合理的房价租金比水平,是房地产业达到系统性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
房价租金比 购房决策 二值响应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中国很多城市的住房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持续飙升,引起诸多方面的关注,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文章分析影响住房价格的种种原因和可能,认为中国城市住房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的资金运作模式。由于绝大多数开发商的资金运作是滚动式开发,预售制是其保障。金融上,房地产资金的滚动式开发需要不断上升的房价作为其资金保证。也就是说,开发商一定要让房价不断上涨,才能极大地促使广大消费者“争先恐后”地“先付款,后提货”式地购房,以保持其资金流的顺畅。由于预售制在过去近十年来为中国城市发展和房地产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经济增长、就业、投资等,这极大地增加了中央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方面的难度。总之,解铃还需系铃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立彬 陆铭
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价经历了快速上涨。本文从土地的空间配置政策视角出发,研究了2003年后土地供给倾向中西部的政策转变对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我们发现,2003年以后土地供给相对受限制的城市以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大城市为主,而这些城市恰恰是人口流入地。2004-2013年,与土地供给相对放松的城市相比,土地供给相对收紧城市的房价平均要高10. 6%,而且仅仅在土地供给相对收紧的城市出现了房价-工资比率的上升。本研究表明,当前不同城市之间房价的分化,根源在于土地供给在空间上与土地需求不匹配。未来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应该侧重增加住房需求较大地区的土地供给,减少土地供给在空间上的扭曲。
关键词:
土地供给 房价 城市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叙
文章运用房地产经济学的理论对房地产发展中房价和地价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阐明了长期中房价对地价的影响更加显著的机制。并且针对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对以上观点加以检验,得出短期内房价与地价互相影响而长期中房价影响地价的结论。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关系 上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况伟大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线形城市的住房市场和土地市场模型,分别就Cournot 空间竞争和规制情形,探讨了房价和地价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规制情形下的房价和地价高于无规制情形下的房价和地价;在供大于求时,房价与地价成线性负相关关系;在供小于求时,房价与地价成线性正相关关系;房价与地价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短期内房价和地价相互影响,长期内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 因。因此,要将房价降下来,短期内,一方面应增加土地供给,另一方面应控制房价和地价过快上涨;在长期,主要应抑制地价的过快上涨。
关键词:
空间竞争 房价 地价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华东 高玲玲
住房"财富效应"(即房价变化如何影响家庭消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争议,在中国表现的更为明显——部分文献认为显著为正,另外部分文献认为显著为负。本文尝试通过两种方式改进现有研究,为厘清相关争议做出贡献:其一,引入关于家庭收入预期、地区金融自由度及地区生产率冲击等控制变量克服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其二,基于中国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特征——绝大多数租赁公房的家庭在该改革中都购买了原先租赁的公房,来缓解"租房-买房"自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中国显著存在正向住房"财富效应",即房价上涨促进居民消费。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房价如何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理解,对房价调控及扩大内需等政策讨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房价 消费 财富效应 住房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波 王文莉 李祥
2003年以来,中国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相对租赁价格的更快上涨,形成了城市房价租金"剪刀差",使房价泡沫固化。针对中国城市房价租金"剪刀差"之谜,本文从居民住房买租选择机制入手构建了购房者与租房者的住房消费选择模型,运用2000—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居民住房买租选择更倾向于购房居住,促使城市房价租金比升高。在适应性预期下,房价租金比下降;在理性预期下,房价租金比上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引发城市房价租金比升高的主要因素。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城市房价租金比变动的影响力最大。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晓云 王红强
文章主要讨论在非均衡的条件下,用计量模型和统计数据检验的方法,对房价波动与地价波动的因果关系作出分析,探讨房价与地价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并且谁是因,谁是果?而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为我们解释现实房价波动提供一些依据,并且可以为政府调控房价的波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供给 需求 波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龙 武鹏
本文利用2002年3月到2008年6月中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与地价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检验。计量结果表明:由于土地招拍挂的实行,使得全国房价整体水平提高了13.2%。同时,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证实了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房价对地价的需求拉动作用都明显,而地价对房价的成本推动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较长时间中。本文认为,由于各个地区地价对房价的影响方式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抑制不同地区的房价,不宜实行"一刀切"政策。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土地招拍挂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侯纲
在分析中国城市化和土地资源稀缺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房地产业发展有关的社会现状,进而对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四个市场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需求大于供给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房价上涨的对策。
关键词:
房价 城市化 土地资源 房地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扶扬 赵娅瑄 刘建丰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重刻画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口流入地区房价的上升,但也挤出了更多的消费与实体经济。机制分析显示:由于金融不完备性的存在,人们持有的住房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溢价”,住房需求对于预期收益的变化比对当前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人们会预防性地增持住房资产,提高住房资产的预期收益;同时,人口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的集聚也势必会通过传统供需机制增加人们对于优质房产的投资需求。由此,预防性储蓄机制放大了传统供需机制,两者的联合作用大于两者独立作用的联合,扩大了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差距。最后,本文进行了政策分析,分别考察了在“缓解供需矛盾”和“稳定市场预期”两个核心维度上,保障性住房供给、拓宽投资渠道及“房住不炒”预期指引等政策的实行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联合效应所带来的房价分化现象,同时也能抑制内需下降及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