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2)
2023(5406)
2022(4483)
2021(4399)
2020(3642)
2019(8674)
2018(8318)
2017(15838)
2016(8277)
2015(9626)
2014(9430)
2013(9682)
2012(9208)
2011(8473)
2010(8215)
2009(7750)
2008(7454)
2007(6227)
2006(5644)
2005(5196)
作者
(23439)
(19851)
(19664)
(19119)
(12593)
(9444)
(8814)
(7785)
(7684)
(7079)
(6862)
(6492)
(6476)
(6441)
(6397)
(6286)
(5753)
(5702)
(5504)
(5129)
(4936)
(4767)
(4720)
(4552)
(4541)
(4502)
(4291)
(4015)
(3971)
(3938)
学科
(45327)
经济(45295)
方法(20089)
管理(18741)
数学(18706)
数学方法(18633)
(18308)
中国(14578)
(12357)
企业(12357)
(11265)
贸易(11256)
(11055)
(10746)
地方(9638)
(8605)
(7810)
农业(7344)
(6809)
金融(6808)
(6795)
业经(6710)
环境(6601)
(6466)
银行(6458)
(6412)
(6310)
关系(6142)
地方经济(6051)
(5925)
机构
大学(125315)
学院(122099)
(66160)
经济(65412)
研究(51278)
管理(44097)
中国(40269)
理学(37953)
理学院(37493)
管理学(37056)
管理学院(36831)
科学(28102)
(27604)
(27278)
(25633)
研究所(23505)
经济学(23221)
财经(22322)
中心(21524)
经济学院(21090)
(20708)
(18904)
(18405)
北京(18134)
财经大学(16850)
科学院(16439)
(15544)
业大(15512)
(15272)
师范(15163)
基金
项目(82654)
科学(66506)
基金(64646)
研究(58949)
(57758)
国家(57426)
科学基金(48161)
社会(41957)
社会科(40043)
社会科学(40038)
基金项目(33250)
自然(29451)
自然科(28716)
自然科学(28707)
自然科学基金(28213)
资助(27311)
(26770)
教育(25740)
(24473)
(20568)
中国(20485)
编号(20338)
国家社会(19795)
重点(19195)
(18692)
教育部(17818)
成果(16621)
人文(16507)
(16482)
重大(15759)
期刊
(67801)
经济(67801)
研究(41607)
中国(23772)
(19666)
科学(18968)
学报(18420)
管理(16720)
(16719)
大学(14249)
学学(13583)
经济研究(13051)
(11993)
金融(11993)
财经(11935)
农业(11732)
(10854)
(10513)
世界(9816)
问题(9813)
国际(9810)
技术(8116)
(7689)
业经(7661)
教育(7541)
资源(6735)
统计(6429)
技术经济(6412)
经济问题(5742)
(5360)
共检索到187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嬛  倪鹏飞  
对传统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中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了拓展,纳入了能源消耗的分析框架,将地区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增长效应"和"追赶效应"两种机制,并结合1980~2008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地区的增长质量和增长规模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东部地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追赶效应",但90年代以后技术进步与综合效率比值的双向衰退导致东部"增长极"与中西部"塌陷区"的形成并加剧了分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要素投入在中西部"塌陷区"存在相当程度的冗余,造成了动态无效。新世纪以来能源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下降,说明资源约束下东部地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乃全  陶云  张学良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朝明  靳景玉  杨玉明  
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并由此导致区域增长极的孕育和形成。区域增长极从全国来看,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已具雏形;从西部来看,则有可能在川渝地区或成都和重庆形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增长极形成的条件最终取决于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和产业部门的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飞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的主张,表明了维护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未来发展两岸关系的主旋律。这将有力促进海峡经济区构想转化成为现实,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慧娟  
采矿造成的大面积塌陷,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给矿区及矿业城市的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对采矿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修复被采矿破坏的土地,对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保障耕地数量的意义重大。采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特点不同情形下的土地复垦具有不同的特点。采矿塌陷区的土地复垦与露天采场、尾矿场、排土场的土地复垦相比,具有以下三点差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龙斌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甘川省际边缘区6个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然后分别从地理中心、与省会城市经济圈的边缘性和扶贫攻坚的效果角度对增长极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选取汉中市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区率先发展试点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四是着眼未来重新规划拉大城市整体框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佳宾  孙晓谛  
本文阐述了工业效率的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用了城市区域贡献率水平、城市区域增长率水平和城市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判定条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2001—2018年中国200个地级市,是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进行了筛选和识别。本文实证检验了工业效率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制,发现工业效率的提升能够显著推动增长极形成,其作用的过程机理是工业效率的提升一方面直接推动增长极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间接地推动增长极的形成。同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是通过促进工业效率提升,间接影响增长极的形成。人口规模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增长极的形成也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卞正富  刘小丽  鞠远江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研究结论:动态补偿是指导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鑫罡  
中央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原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而振兴东北还有艰巨和复杂性,它远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转型中诸多问题,在东北都是需要破解的绳结。哪些问题该解则解,哪些问题当断则断,这考验着变革者的能力和勇气。但,一个优良的市场和信用环境,让远者来,近者悦,对于东北的复兴至关重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天津滨海新区处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祝尔娟  臧学英  
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与滨海新区被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南中北"三大"增长极",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担负着开放"窗口"、经济引擎、辐射带动和改革示范等重要使命。本文从分析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与滨海新区的形成背景入手,揭示了这三大增长极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三大增长极的功能作用发挥状况的比较和发展中新问题的剖析,揭示了深圳和浦东已进入增长极发展的成熟阶段,其极化效应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而滨海新区正处于增长极形成的初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根据时代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以及增长极多年发展的成功经验,笔者提出了以创新为动力,突破发展瓶颈;抓好技术、产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增长极理论评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安虎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可以说是在20世纪诸经济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理论,引起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曾造成世人一连串的反映,不仅许多经济学家研究该理论或佩鲁的经济学思想,许多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佩瑜  向朝进  吕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侯家营  
本文简要介绍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这一理论的优点是可以迅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依据增长极理论制定了经济发展战略 ,以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的决策 ,实际也是增长极理论的运用。在西部开发中 ,我们仍然可以借鉴这一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