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8)
2023(14698)
2022(12652)
2021(12143)
2020(10048)
2019(23136)
2018(22771)
2017(43452)
2016(23420)
2015(26726)
2014(26698)
2013(26509)
2012(24781)
2011(22306)
2010(22254)
2009(20548)
2008(20092)
2007(17152)
2006(15200)
2005(13615)
作者
(67201)
(56103)
(55410)
(53217)
(35692)
(26689)
(25186)
(22014)
(21313)
(19912)
(19107)
(18903)
(17920)
(17649)
(17342)
(17147)
(16602)
(16190)
(15969)
(15708)
(13898)
(13802)
(13192)
(12685)
(12619)
(12447)
(12193)
(12056)
(11240)
(10900)
学科
(112702)
经济(112592)
管理(69203)
(61336)
(50949)
企业(50949)
方法(44915)
数学(39250)
数学方法(38920)
(33130)
中国(29426)
(25309)
(25092)
地方(24596)
业经(21579)
(19193)
(18409)
贸易(18395)
(17851)
(16995)
财务(16932)
财务管理(16882)
农业(16423)
企业财务(16090)
环境(15952)
(15868)
理论(15578)
(14772)
银行(14734)
(14572)
机构
大学(341523)
学院(336183)
(146516)
经济(143709)
管理(131986)
研究(119575)
理学(114066)
理学院(112742)
管理学(111009)
管理学院(110403)
中国(90171)
(73330)
科学(71702)
(70433)
(60195)
研究所(54598)
财经(53674)
中心(52131)
(50257)
(48901)
(47431)
北京(47095)
业大(47031)
经济学(45661)
(44430)
师范(44101)
(43033)
经济学院(40938)
财经大学(39802)
农业(39160)
基金
项目(225887)
科学(177933)
研究(166379)
基金(166045)
(144112)
国家(142965)
科学基金(122471)
社会(107505)
社会科(101897)
社会科学(101869)
基金项目(87810)
(84436)
自然(77809)
自然科(75966)
自然科学(75949)
教育(75412)
自然科学基金(74584)
(71521)
资助(68506)
编号(66283)
成果(54751)
(51295)
重点(50232)
(48153)
(46148)
课题(45507)
国家社会(45031)
教育部(44390)
创新(43168)
大学(42963)
期刊
(164547)
经济(164547)
研究(107315)
中国(66617)
(55928)
学报(51719)
科学(49016)
管理(48566)
(45765)
大学(39390)
学学(36959)
教育(34258)
农业(32116)
经济研究(27706)
财经(27573)
技术(27413)
(27407)
金融(27407)
(23683)
业经(23176)
问题(21158)
技术经济(17529)
(17211)
图书(16851)
世界(16776)
(16468)
理论(15810)
科技(15157)
国际(14864)
现代(14852)
共检索到50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贾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土地财政"问题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视角,运用地租理论可以解释当下我国"土地财政"的性质以及其历史作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地租性"收入区别于"公共财政",兼具"广义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性质。"土地财政"的历史作用体现为通过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199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证实,"土地财政"的变化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发展因素对"土地财政"也有明显正向提升作用,两者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光彬  
笔者通过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制和税制变化所形成的财局与政局之间的互动演化,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最重要内因;财政困境的突破和矫正分利失衡是政府推进财政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力;财政改革经历了从控税源到改税制的发展演进。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历史演进的逻辑对中国财政改革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财政逻辑和发展逻辑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改革进行了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保障中央政府的财政经济权威是改革不可动摇的政治逻辑,适应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是财政改革的经济逻辑,经济决定财政是财政改革的自身依存逻辑,财政经济矛盾的展开和克服的无限循环过程是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洪曙  魏福成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决定了地区公共品供给水平和人们获得经济活动成果的比例,这会影响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绩效和产出。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分别使得总产出、净产出、个体效用以及政府目标等最大化所要求的最优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分析发现政府目标最大化所要求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高于使得总产出和净产出所要求的最优财政能力水平。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增强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但对于人们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则是先正向促进而后反向阻碍,因此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经济绩效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家凤  易发云  
异质性是是新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假定。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在利益差别上均有异质性,使财政转移支付在政治利益驱动下的出现地区性偏差。这种偏差反映了政治决策机制与经济决策机制之间的不完全相容,仅靠传统的经济学分析也许会失之偏颇。因此,有必要利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偏离进行全面的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菊子  宋小宁  
传统的财政转移支付理论认为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旨在经济效率和财政均等化,这忽视了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因素。文章构建了中央政府以政治稳定为目标,通过向各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社会稳定的理论模型,利用199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发现,国家政治稳定因素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效应显著,其中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因素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缩小纵向和横向财政失衡上面,必须同时从经济效率和政治稳定的角度来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威  吴能全  
在1949年建国之后,国家决定实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以便在最高纲领与现实约束之间取得平衡。但是,短暂的执政实践迅速修正了国家先前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态度,并由此导致了50年代一场朝向全面公有化的产权变革。这次产权变革在方向上是朝向公有化的,在时序推进上是激进的,在变革倾向上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而所有这些,无不与1978年以来朝向民营化的渐进改革具有一种结构上的对称性。本文表明,50年代的激进公有化,是一个"财政能力—治理能力"处于"低水平均衡"中的传统国家在遭遇外部危机时的自然反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健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富国"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探求中国社会由"富国"转向"民富"的原因,阐述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揭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转型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近两年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劳动与劳动价值论、收入分配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剥削等基本理论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下面以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为线索来分析基本理论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必须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为指南。经济学者应当增强献身科学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才能取得更大的理论成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东作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需要构建一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不仅要关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功能,更要强调其建构功能,更多着墨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体系。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语境表述。西方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政治经济学则是解决资源配置的关系问题,这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的理论框架主要是揭示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经济关系是资源占有的公有化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敏  王金秋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强调“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1)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断升温。与此前研究相比,近一年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方法论、理论来源、实践基础、逻辑起点、逻辑主线以及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在前两年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国内经济学界同仁2018年继续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更加丰富的文献。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围绕三个大问题而展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么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这些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诸多小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和定位、起点、方法、原则、内容等等。新的研究成果既有批判继承也有创新发展,既有广泛共识也有明显交锋,我们对此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并希望推动中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林  
西方新政治经济学是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和理论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西方正统经济学分支,有别于西方经济学中其他冠以"政治经济学"之名的学术传统。新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一种表现,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学界对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运用中存在不少混淆,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区分西方正统经济学与非正统经济学。由于新政治经济学存在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同的缺陷,对于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并不大。当前要特别警惕把西方新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联起来的做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林  
西方新政治经济学是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和理论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西方正统经济学分支,有别于西方经济学中其他冠以"政治经济学"之名的学术传统。新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一种表现,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学界对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运用中存在不少混淆,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区分西方正统经济学与非正统经济学。由于新政治经济学存在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同的缺陷,对于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并不大。当前要特别警惕把西方新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联起来的做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