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6)
2023(10704)
2022(8696)
2021(7910)
2020(6709)
2019(15798)
2018(15371)
2017(29465)
2016(15766)
2015(18372)
2014(18419)
2013(18685)
2012(17935)
2011(16564)
2010(16529)
2009(15664)
2008(15503)
2007(13916)
2006(12327)
2005(11325)
作者
(47408)
(39938)
(39834)
(38378)
(25511)
(19024)
(18259)
(15564)
(15041)
(14080)
(13961)
(13194)
(12788)
(12719)
(12687)
(12401)
(11818)
(11730)
(11446)
(11440)
(10049)
(9792)
(9631)
(9180)
(9115)
(9052)
(8646)
(8534)
(8000)
(7959)
学科
(93765)
经济(93696)
管理(41605)
(38282)
方法(36144)
数学(32691)
数学方法(32486)
(29257)
企业(29257)
中国(23695)
地方(20179)
(19762)
(16933)
(16782)
贸易(16775)
(16737)
业经(16645)
(16306)
(14278)
地方经济(13629)
农业(13065)
环境(12499)
(12237)
金融(12235)
(12220)
银行(12198)
(11770)
(11729)
(10375)
(10361)
机构
大学(246297)
学院(243109)
(120316)
经济(118284)
研究(92156)
管理(89344)
理学(76308)
理学院(75386)
管理学(74313)
管理学院(73823)
中国(70621)
科学(52295)
(52183)
(51104)
(47172)
研究所(42784)
财经(41045)
中心(40534)
经济学(40060)
(39583)
(37319)
经济学院(36021)
(35356)
北京(33822)
业大(32848)
(32130)
(31172)
农业(31130)
师范(30929)
财经大学(30292)
基金
项目(154355)
科学(121878)
基金(114521)
研究(113116)
(99608)
国家(98863)
科学基金(83622)
社会(75666)
社会科(71895)
社会科学(71876)
基金项目(59468)
(56785)
自然(50748)
教育(50619)
自然科(49573)
自然科学(49553)
自然科学基金(48721)
(48537)
资助(47781)
编号(43591)
成果(36153)
(36074)
(35162)
重点(35111)
国家社会(33054)
中国(31336)
(31313)
教育部(31147)
课题(30354)
人文(29643)
期刊
(135709)
经济(135709)
研究(78435)
中国(46131)
(38886)
学报(36359)
(36034)
科学(34257)
管理(32413)
大学(27468)
学学(25918)
农业(24309)
经济研究(23822)
(23677)
金融(23677)
财经(21886)
技术(20362)
教育(19399)
(19072)
业经(18369)
问题(18312)
(16884)
世界(15329)
国际(15004)
技术经济(14562)
(13911)
统计(13557)
(11517)
经济问题(11476)
商业(11089)
共检索到373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内生于工业化转型过程的工农产业二元性与外生于特定制度的城乡组织二元性交叉重叠,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双重"二元经济。在制度性分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重"二元经济呈现分离式转型路径,劳动力转移不会进行到两个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一体化状态。因此,非农部门劳动力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束,剩余劳动力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已经一体化。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乡部门均已越过了转折点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且非农部门先于农业部门出现转折,但并未进入一元化收敛的状态,两部门逐渐表现出制度性分割市场的一般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桂文  孙亚南  
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呈倒U型演变的根源在于,二元转型不同阶段的结构转换效率及技术进步后发优势的不同。中国刘易斯转折阶段大致发生在2005~2020年,根据HP滤波法测算的1978~2014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的变动情况,以及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在参考日、韩两国二元转型中经济增长速度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应该在7%~9%之间。要把潜在经济增长率转变为现实经济增长率,从二元转型角度看,还需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产业与区域结构协调发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变,以及深化二元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出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邢艳霞  张德红  
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演进的分析入手,采用比较动态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工具,通过比较东北地区与全国“经济二元结构”变迁的趋势差异,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变迁的路径并没有像刘易斯所描述的那样呈线性演变过程,而是呈现出一种波段“振荡”的运行趋势。同时,东北经济二元结构的演进又表现为显著的“异化”特征。可以把刘易斯模型的结论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称为“悖论”。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开启这一“悖论”的理想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静霞  
二元性的状况和程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农业和非农业的角度界定了中国的二元经济 ,然后依据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两个指标将中国二元经济的演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并进而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成因 ,最后指出了二元经济进一步转换的障碍所在及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燕  佟家栋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仇娟东  何风隽  
城乡二元经济与城乡二元金融并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然而有关两者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却主要被隐含在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之中。因此,在利用相关统计数据描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二元金融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金融因素引入到生产函数分析框架中,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转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较为严重;中国城乡二元金融具有"自我强化特征";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呈反向变动关系,并且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利平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使得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拉动了投资,并且促使居民生活方式转型,使得很多居民从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商品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而提升了货币需求。本文认为,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也是产业的转型过程,更是居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型的过程。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这个阶段可能带来了超额的货币需求,根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城镇化对货币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超额货币供应可能并不总是存在,随着城镇化空间的减少,超额货币供应会逐渐减少。超额货币供应是一个历史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货币之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磊  陈坚  郭玉清  
文章提出二元转型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点,论述了劳动收入份额随二元转型程度变动的"U"型规律。文章对199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总体及分组计量分析表明,二元转型系数与劳动收入份额的"U"型关系确实存在,同时低水平组的劳动生产率负效应更大,随着二元转型程度的发展,工资效应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而劳动生产率的负效应则逐渐减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孙亚南  
文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演变的原因,认为收入分配倒U形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元经济转型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原因则在于劳资双方博弈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府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与此相适应的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比重的提高促进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文章对中国农业就业比重与全国基尼系数、城乡差值基尼系数分别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收入分配差距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倒U形演变轨迹。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回落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与刘易斯转折区间相关的长期趋势。文章建议政府应顺应这一趋势,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诚  
与刘易斯模型预测的“拐点”不同,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伴随着高达60%比例农村人口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现象,文章称之为“准刘易斯拐点”。尽管有多方面因素促成这一现象,但中国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力量促使这一冲击现象尽快结束。文章认为,面对伴随“民工荒”而出现的中国“拐点”问题,中国政府政策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以建立良性循环和互信互利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及劳资关系。经过政府、企业与新生代劳工之间的调适和努力,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较好地渡过“民工荒”冲击阶段,回到正常的二元经济转型轨道。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桂文  
中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质是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问题,各国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保护本国粮食的长期供给能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特殊路径强化了小规模农业经营。小规模农业经营制约了农业技术进步,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不容乐观。促进二元经济转型,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一慧  
一、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可借鉴1970年代日本的成功经验在工业化、城市化遭遇瓶颈的背景下,1970年代日本经济成功完成了系列转型,尤其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所体现: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战明华  史晋川  
通过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转型成功的核心在于科学地认识我国经济结构演进的机制,而这必须基于对我国经济环境约束条件的清晰认识,以及以此为前提的科学逻辑分析。据此,文章从中国城乡和地区的经济双重二元性现实出发,通过构造一个跨部门和地区的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结构调整的市场实现机制进行了全面考察。文章认为,中国的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城乡和地区在要素与产品等方面的结构性互动实现,而其具体的实现机制是地区与城乡非均衡所带来的套利机会,政府的作用在于在尊重这种规律的基础上,着力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