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7)
2023(9775)
2022(8395)
2021(7923)
2020(6882)
2019(16351)
2018(16068)
2017(31264)
2016(17226)
2015(19409)
2014(19261)
2013(19491)
2012(18694)
2011(17199)
2010(17076)
2009(16033)
2008(16022)
2007(14480)
2006(12633)
2005(11607)
作者
(51190)
(42897)
(42819)
(41064)
(27226)
(20756)
(19548)
(16853)
(16462)
(15210)
(14881)
(14297)
(13984)
(13808)
(13638)
(13593)
(13027)
(12885)
(12553)
(12515)
(10757)
(10670)
(10555)
(9928)
(9856)
(9695)
(9522)
(9319)
(8778)
(8708)
学科
(76173)
经济(76098)
管理(41830)
(41243)
方法(36916)
数学(33620)
数学方法(33336)
(30517)
企业(30517)
中国(23471)
(21150)
(19908)
贸易(19901)
(19536)
(17507)
(16062)
(14218)
农业(13844)
业经(13062)
地方(12174)
(11737)
(11639)
银行(11595)
(11252)
金融(11250)
(11166)
(10468)
环境(9866)
(9674)
财务(9654)
机构
大学(253845)
学院(248664)
(113109)
经济(111117)
研究(94959)
管理(89982)
理学(77096)
理学院(76152)
管理学(74795)
管理学院(74337)
中国(72488)
科学(57579)
(55182)
(50017)
(49167)
(48312)
研究所(45676)
中心(42175)
财经(39498)
业大(38672)
农业(38646)
经济学(37212)
(36685)
(36118)
北京(35553)
经济学院(33700)
(33630)
(31989)
师范(31556)
财经大学(29437)
基金
项目(163385)
科学(127542)
基金(120830)
研究(115019)
(107769)
国家(106961)
科学基金(88916)
社会(74120)
社会科(70280)
社会科学(70259)
基金项目(62313)
(60052)
自然(57578)
自然科(56266)
自然科学(56242)
自然科学基金(55278)
(52874)
教育(52652)
资助(51950)
编号(44476)
(38172)
重点(37829)
成果(37248)
(35571)
(32781)
教育部(32259)
科研(32194)
中国(32042)
国家社会(31938)
课题(31363)
期刊
(119903)
经济(119903)
研究(75786)
中国(50988)
学报(44524)
(43341)
科学(39471)
(37063)
大学(32905)
管理(31977)
学学(31006)
农业(29388)
(22812)
金融(22812)
教育(22728)
经济研究(21325)
财经(20400)
技术(19896)
(17704)
(17298)
(17051)
问题(16902)
业经(16853)
国际(15126)
世界(14473)
统计(13356)
技术经济(12861)
(12446)
理论(11417)
(11173)
共检索到377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车伟  蔡翼飞  
劳动供给和需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对"十三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中国劳动供求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并使用脱离教育人数法预测了每年新增劳动力的规模和结构,结合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就业弹性变化规律预测了劳动需求变化。预测结果显示:"十三五"时期,新增劳动力供给规模稳中略降,年均增加1568万人,劳动需求增长也比较平稳,年均增加1542万人,劳动供求呈现基本平衡的格局。不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却在不断加大,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突出;文章在对劳动供求缺口分析的基础上,具体测算了"4050"人员、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失业人员中的规模,并就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海兵  王树娟  
粮食价格指数是衡量粮食价格变化的重要指标。由于国内外粮食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单独预测国内粮食价格是可行的。本文在综合运用移动平均法和回归分析法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国内粮食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并通过综合法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中国未来五年粮食价格指数为103.9,变化幅度较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娜  陈丹  曾思孟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我国消费、投资、出口等需求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资本形成率高、最终消费率高、净出口率低的"两高一低"特征明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文  
"十二五"期间,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发掘殆尽,工资上涨压力增大,劳动力供给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原因,就业雇员化带来了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报酬份额提高,但这并未带来劳动报酬份额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报酬的增长明显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未来面对工资上涨的压力,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依靠市场调节工资水平;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慎重使用最低工资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松  张宝生  唐旭  袁峰  
基于1990—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法构建了中国能源强度预测模型,分析了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总数4个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将正交试验法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能源强度发展进行情景预测及相关路径规划。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口总数增加和能源结构优化对中国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上升对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促进作用。对2016—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的发展路径进行情景预测,其中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最低可降至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信凯  李萌  王丹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供给与需求进行预测分析 ,探寻可能发生的棉花供需缺口 ,并推导出保持我国“十一五”期间棉花供需均衡的政策性建议。同时 ,还为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产品供需预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刘秋燕  杨芊羽  
文章通过考察德国产业就业结构特点,确立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需求的参照系,同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未来发展态势,最后设计两种方案,预测我国未来(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需求总量,并与多项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宽口径的劳动力供给预测相比,在各个发展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剩余都在7440~19454万人之间,存在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剩余,与窄口径劳动力人口供给相比,劳动力缺口在3407~10504万人之间,存在一定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德斌  董博  
系统分析了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CO2排放预测模型,运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结果比较。结合情景设计,预测了中国"十三五"时期的CO2排放量和CO2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精度优势,中国能达到2020年CO2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指出:对于CO2减排,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为重点,不可片面牺牲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十三五"时期是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能源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对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6.28%。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达到49.84亿吨标准煤。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定为15%左右,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定为50亿吨标准煤左右。同时,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5个维度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段晓璞  
本文旨在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的稳健性,看其能否守住底线6.5%。首先采用潜在产出法对中国1979—201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率、能力实现率改善四个方面,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力在1978—2015年的相应数据,使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分别测算出1979—2015年技术进步与能力实现的增长率。然后结合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出各动力因素未来五年在不同情形下的年均增长率,进而预测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预测结果表明,只有在乐观情形下中国在"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才能守住底线6.5%。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段晓璞  
本文旨在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的稳健性,看其能否守住底线6.5%。首先采用潜在产出法对中国1979—201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率、能力实现率改善四个方面,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力在1978—2015年的相应数据,使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分别测算出1979—2015年技术进步与能力实现的增长率。然后结合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出各动力因素未来五年在不同情形下的年均增长率,进而预测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预测结果表明,只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飞  
预测我国碳排放量的变动趋势,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利用中国1997~2011年碳排放数据,分别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模型、二次指数模型建立中国碳排放的单项预测模型;(2)采用标准差法进行非负权重分配,建立了中国碳排放的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3)应用该组合模型对中国2014~2026年的中国碳排放量。预测表明,中国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减排缺口,碳减排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上进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志刚  邢荷生  李枢川  
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立足中国国情,从历史演变的纵向视角观察中国需求结构的历史变迁和现状,系统归纳中国需求结构特征。第二部分选取部分典型国家进行国际比较,从横向视角审视中国需求结构的国际地位。第三部分从标准的经济理论角度,通过不同政策参数选取来模拟中国最优的消费投资比和最优居民消费率;同时建立多变量VAR模型对"十三五"规划的投资、消费、进出口进行阶段性预测。分析表明,总体上看,中国存在不合理的需求结构,存在扭曲的消费投资比,而且这种趋势尚未得到显著改善,未来要彻底扭转需要相当时间。文章的第四部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玉秋  
2008~2020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为此,文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这一阶段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